↺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小布什在北京走錯了教堂
 
作者:章天亮
【人民報消息】小布什在北京的缸瓦市教堂參加禮拜活動,身體力行地表達對宗教信仰自由的關切。不過,我竊以爲小布什中了中共圈套,走錯了教堂。理由有三:

第一、在中國,教會分爲官方教會和地下教會兩種。所謂官方教會,就是「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控制的教會。小布什未必想到這個「三自」教會的前身,就是1951年4月成立的「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委員會。」

當時周恩來要求基督教「必須肅清內部的帝國主義的影響與力量。」於是,完全背叛了耶穌的吳耀宗成了「抗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的主席,並在全國領導「中國教會的社會主義改造」,「各地教會紛紛舉行大會,展開對潛伏在教會內部的『帝國主義分子』的控訴運動,肅清教會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將不願意將中共領導置於耶穌之上的基督徒抓的抓,殺的殺。1954年8月,朝鮮戰爭已經結束,「抗美援朝」幾個字被去掉,這塊招牌也就改成了「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許多中國的基督徒秉持政教分離的原則,不願將「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全市基督徒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上海三自章程定義的首要宗旨與任務)與對上帝的信仰混淆在一起,因此通過家庭聚會的方式形成地下教會。而地下教會近年來一直遭到中共的嚴厲鎮壓,美國國務院的年度宗教自由報告對此屢有提及和關注。

因此,小布什選擇中共官辦教會做禮拜,會被中共利用來爲其宗教「自由」做背書。事實上也是如此,布什禮拜結束後,鳳凰衛視記者任韌、黃睿就報導說,「也有教友說,小布什在中國教堂做禮拜,說明他是認可中國的宗教自由。」

第二、小布什在日本京都發表講話的時候呼籲中國政府允許本國人民在沒有國家控制的情況下祈禱,在不必懼怕懲罰的情況下印刷聖經和其它經文。小布什的這段講話,可以視爲對國會議員11月9日給他聯名致信,敦促他將中國的人權問題作爲首要議題的回應。

小布什在2002年2月訪華之前曾向中國官方表達過對一個叫黎廣強的香港商人的關注,他在2001年4月偷運了16,8000本《新約聖經》到中國大陸,之後被捕並在中國被判刑。在小布什此次訪華前不久,一位名叫蔡卓華家庭教會領袖被判刑三年,並被以非法經營罪處以罰款十五萬元。所謂非法經營,實則爲蔡卓華自己聯繫印刷廠印刷了23萬餘冊《聖經》而已。

許多人想不明白,《聖經》在大陸並非買不到,爲何有人還要冒風險偷運或私印。其原因也很簡單,大陸印刷《聖經》的只有中共授權的「中國基督教協會」。向這個協會購買《聖經》就等於向中共表明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也就是中共拉入「三自」的對象。另一方面,每一本中共版的《聖經》上都有「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或「中國基督教協會」的字樣。這對於那些不想把信仰與愛黨愛社會主義並列的基督徒來說,在上帝的話語——《聖經》上,印上「三自」的名稱是非常荒謬的。

小布什在禮拜結束後接受大陸官方的《聖經》,又會被視爲對中共控制宗教的另一次背書。

第三、歡迎小布什到缸瓦市教堂做禮拜,並與布什握手的是於新粒,他原是缸瓦市教堂的主任牧師,後來成了北京市三自委員會的主席。缸瓦市在 1986年之後的主任牧師是楊毓東。楊牧師在胡耀邦時期重新作了牧師,當時他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包括「第一,到教會工作,只搞宗教,不搞政治。第二,講道只能根據《聖經》,根據信仰。」這樣,楊牧師多年來一反「三自」教會的宗旨,大膽宣講上帝的生命之道,結果被「三自」認爲不聽話,並一直想罷免楊的缸瓦市教堂主任牧師一職。

1994年,就是於新粒利用許多政治手腕,並夥同近千名警察,將楊牧師從講臺上拉了下來。並宣佈「第一、宗教必須接受政府的領導。」隨後,於新粒將缸瓦市教堂改造成了三自教會的「好典範。」2003年,美國宗教自由委員會譴責中共鎮壓迫害法輪功弟子,於新粒代表中共發言稱美國政府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是一種極爲不道德的行爲」,美國政府「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

儘管我們不知道,於新粒這個在2003年指責小布什政府爲「不負責任的政府」的中共僞宗教團體負責人,見到小布什後是否還繼續指責其政府2005年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不負責任」,然而布什與於新粒握手,又會被中共利用來做文章。

我相信小布什此次去大陸做禮拜,是爲了給中共施加壓力,並希望中共鬆動對於宗教和社會的控制。然而我們看到中共的「統戰」手段是極其隱晦和狡猾的,而小布什的思路仍然停留在推動中共改良上。

到底是與中共合作,還是與中國人民合作,這才應該是擺在布什政府制定中美關係政策時的首要議題。

如果小布什走進被中共迫害的家庭教會做禮拜和祈禱,將美國印刷的中文《聖經》贈送給家庭教會的成員,並呼籲對家庭教會及偷運和私印《聖經》人士的關注。並進一步推己及人,關注大陸被迫害最爲殘酷的法輪功弟子,乃至維權人士、上訪人員、異議人士、人權律師等等,這就把與中共的官方合作轉移爲對中國民間力量的關注。

小布什在伊拉克花費數千億美金和犧牲衆多美軍官兵的生命,才能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那樣。如果他更高瞻遠矚,關注在大陸風起雲湧的退黨大潮,那麼將不費美國一分錢和一槍一彈,靠着大陸民衆自發的道德覺醒,而和平地從一個極權社會,過渡到一個自由社會。

這對於中國、美國,乃至世界來說,都是一個真正的福音。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華盛頓郵報:布什北京之行「點到爲止」 2005/11/24 (14,819次)
被中共流氓行徑激怒 布什痛斥共產黨 2005/11/22 (22,940次)
聯合記者會 布什鼓勵中國擺脫共產專制 (圖) 2005/11/20 (18,374次)
布什到中國先抽羅幹一個嘴巴(圖) 2005/11/19 (38,719次)
未進北京發聲已刺耳 布什先下手爲強 (多圖) 2005/11/19 (20,413次)
布什抵達北京 預期提出尖銳議題 (圖) 2005/11/19 (19,236次)
全球退黨服務中心致布什總統信 2005/11/18 (17,920次)
中國之行考驗布什政治智慧 2005/11/17 (24,511次)
布什:日本在亞洲代表正面良善力量 2005/11/17 (17,957次)
要多絕有多絕!三張世界難尋的圖片(多圖) 2005/11/5 (37,894次)
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一句話 2005/9/8 (23,277次)
高層對峙 坦克車開上天安門(多圖) 2005/8/28 (54,972次)
真神了!聲明三退後發生的真事!(多圖) 2005/8/22 (28,115次)
難得一見!這些照片您不看會後悔一輩子(多圖) 2005/8/8 (59,350次)
歷史需要!84次扮演毛澤東的古月招搖死了(多圖) 2005/7/4 (47,170次)
怕叛逃!華國鋒出國旅遊 特工寸步不離(圖) 2005/7/3 (43,314次)
揭開詛咒的謎底!在兩個悲慘故事發生之後(圖) 2005/5/12 (37,026次)
85%↑──高官離婚創紀錄(圖) 2005/4/17 (28,628次)

每日更新:突破網絡封鎖工具一覽 2005/1/15 (332,199次)
別國哀悼中共狂歡 江的印尼別墅安在否(多圖) 2004/12/31 (59,595次)
「刮骨療毒」 ?先把這幾個「毒」刮給咱看看! 2004/12/28 (29,628次)
三個死裏逃生和死罪難免的真實故事 2004/12/13 (31,011次)
《九評》震撼中南海 胡錦濤發表絕密講話 2004/12/10 (22,157次)
一個大不幸的消息從阿富汗傳到北京(圖) 2004/12/7 (28,531次)
一說一個準兒!政治學習時聽到的小道消息 2004/12/5 (21,025次)
千古罪人 萬惡之首 2004/12/5 (29,340次)
如果中共垮臺,誰來領導中國? 2004/12/2 (29,328次)
一箇中共決不解密的密聞:毛澤東行宮的故事 2004/12/1 (68,161次)
一張令你跌跟頭的圖片!真不知新華網是誰這麼惡作劇(多圖) 2004/11/18 (43,229次)
江澤民有一私生子(多圖) 2004/11/4 (74,145次)
升官祕訣!江給李先念送生日蛋糕 郭伯雄爲江午睡站崗(圖) 2004/11/3 (63,182次)
敢當衆向江撒嬌的女人 國慶公然向胡錦濤撒潑(多圖) 2004/10/1 (53,179次)
上海幫又遭一擊!號稱世界第一高樓硬停工(多圖) 2004/9/28 (41,124次)
120萬高幹家屬境外定居 中共在太平間裏化妝(圖) 2004/9/22 (43,487次)
江給胡與普京製造摩擦 中央震怒高調處理(圖) 2004/9/15 (27,842次)
張藝謀大叫自己是「催奔兒」江才是主謀(多圖) 2004/9/15 (31,524次)
江驚呼小看溫家寶 各省頭兒進京威脅江家幫(多圖) 2004/9/13 (48,061次)
政協主席出訪忙壞李肇星 賈慶林西班牙見國王鬧笑兒(圖) 2004/9/8 (36,868次)
昨天最後一忍!小胡這一拳出手漂亮 老江暈菜(多圖) 2004/8/31 (50,754次)
江栽在上海!三個胡錦濤和一個江澤民(圖) 2004/8/31 (47,591次)
高層小道!江臨時取消廣安作秀 中央決定把核心捧下臺(多圖) 2004/8/22 (46,965次)
當衆委屈宋祖英!一張老江漂白自己的圖片(圖) 2004/8/21 (102,578次)
瞬間感悟:陽剛之美 2004/8/16 (15,485次)
玩過了火!越來越刺向自己的江氏民族主義(多圖) 2004/8/13 (29,15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