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曾慶紅耍陰謀 黃菊威脅胡錦濤(多圖)
 
林凌

曾慶紅爲再次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同意放棄陳良宇!(動向)

【人民報消息】曾慶紅放棄陳良宇是因爲他要在十七大順利進入政治局常委會。而曾慶紅不放棄黃菊是因爲他不能孤軍與胡錦濤作戰。在曾認爲,如果不是有這個黃飯桶在裏面攪和,讓胡溫頭痛,他哪裏有和胡錦濤講條件的本錢。

陳良宇落馬,黃菊曾慶紅不好受

動向雜誌10月刊透露說,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拿下的新聞一上新華網就意味着他在政治仕途上被斬首。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紀委的幹部,紛紛都向中央政治局、中紀委提出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誰破格重用陳良宇?誰一再包庇陳良宇的劣跡?誰做陳良宇後臺在滬搞官僚階層操控上海金融、國土、工程?誰縱容上海市委搞「獨立王國」?矛頭直指黃菊、曾慶紅。但黃菊完全不認賬,曾慶紅更一臉無辜的樣子。

黃菊部份具體罪行被發現

但是,在舉報下,中紀委工作組到上海後立即封存了市委檔案室、市紀委檔案室,後來果真找到了有關黃菊的部份具體罪行材料,並在中央政治局內部公開。把柄攥在手裏,常委會的上海幫感到震驚和無奈。

下面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在九四年中至二OO二年黃菊主持上海工作期間:

(一)以江澤民爲靠山,專橫跋扈,要當各地諸侯的王,和各地方的關係長期緊張到一觸即發的地步。

(二)在使用、晉升幹部上,按照江澤民的指示,只看是否對自己忠心,拉小山頭,搞宗派,任人唯親,裙帶風氣盛行。

(三)有舉報,黃菊在1994年中旬被江送上市委書記職位後,更是不可一世,誰聽他話,誰升官,誰給他提意見,就遭受打擊報復。他還從原機電局提拔了三十一名科、處級馬屁精到市委、市政府擔任組織、宣傳、人事、市委辦等要職,擴充自己的勢力和地盤。2002年11月,黃菊被江澤民送進政治局常委會,他一到北京不是熟悉工作,而是先從上海調入八個親信到京安插進重要部門,準備在北京安插自己人馬。結果其中有二人實在無法湊合,被中組部退回,原因是「已有組織結論:不能重用」。

實際上黃菊本人也已經有組織結論:上海市委書記那任結束,不再任用。結果反而進入最高決策層。


黃菊是陳良宇(右)和韓正揮霍民脂民膏
的腰桿子!
(四)黃菊本人非常淫亂,爲了不致被老婆抓破臉,利用特權讓她的精神損失在物質利益中補償,縱容子女、親屬在經濟、金融領域中享有非法、不正常的特權利益,甚至女兒在美國舊金山的窮婆婆家也成了富豪。

(五)陳良宇九六年十月任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時,黨內、社會上評議非常差、阻力非常大,其中反映集中指出陳良宇在業績上弄虛作假,是社會上黑道惡勢力的契爺,黑社會的見他叫「陳爺」;生活作風極度腐化、糜爛,而且明目張膽等。這才和江澤民、黃菊們散發同一氣味,黃菊不但把反映材料祕密封存,而且在江提拔陳良宇當上海市委書記、政治局委員後,黃菊夥同他一起與溫家寶提出的宏觀調控對着幹。

黃菊轉守爲攻

曾慶紅多次去上海警告陳良宇和韓正,告訴他們折騰太厲害,沒人保的了。但這倆根本不當回事。他們從來不設身處地從一個角度想:自己爲了保住烏紗帽決不會爲上海的死黨們說話,那麼上面怎麼會捨己保他們呢?

在九月二十六日的政治局常委組織生活會議上,黃菊一看躲不過去了,轉守爲攻,給胡溫出難題。

黃菊說:「近日,邦國同志、慶紅同志和我作了多次交心談話,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過失和失責,給老書記(江澤民)、老市長(朱鎔基),給上海市委、市政府帶來了沉重的政治壓力和後遺症,萬分沉痛。」

沉痛什麼東西呢?原來他和家人、手下整天揮霍着民脂民膏,卻只對江澤民等人負責,而沒有一絲一毫對人民的歉疚!

把柄都被抓住了,黃菊還猖狂的說:「中紀委吳官正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中紀委,就若干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情況及本人配偶、親屬在金融、經濟領域的表現,和我交換意見,我也作了初步的闡述和解釋。」

一句「和我交換意見」,一句「初步的闡述和解釋」,表白他還挺牛的,既可以罩着上海幫別人的問題,也表明外界對他老婆孩子親屬的憤慨純屬誤會。這就奇怪了,既然什麼問題沒有,爲何檢討自己有「過失和失責」?這足以看出他的心虛。

最後他將了胡錦濤一軍:「由於政治環境、人事等多方面複雜因素,經多番思考,作出抉擇,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政治局,接受本人辭去政治局常委、委員、中央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等黨內外職務,返家鄉(浙江省嘉善)休養。」

據說這個主意是曾慶紅給出的。

曾慶紅感覺大勢不妙

爲了防止陳良宇那樣的事情發生,曾慶紅讓黃菊以退爲進。

十六大前,數年之中,在十五屆政治局常委會開會時,江澤民想把曾慶紅的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候補」二字摘掉,提了五次建議,五次都沒有如願,曾慶紅還捱了五次罵。如果不是江用卸下所有職位爲誘餌,曾慶紅是否能保持「候補」還是個問題,但是2002年11月他一步竄升,從「候補」越過政治局委員,直接進入中共最高決策層。

按照命理來說,曾慶紅不應該達到這麼高職位,是耍陰謀得到的,如果他能改邪歸正,憂國利民,也就以功抵罪了,但是從2002年11月的十六大到2006年的10月,僅僅4年時間,他利用職權加重罪孽,實際上江澤民反倒害了他。

現在江澤民使不上勁的時候,曾慶紅遇到了是否能進入十七大常委會的危機。進不去就面臨被整肅,所以必須要頂住,誰來頂?還得政治局和常委會里的上海幫來幫襯。所以他決不能讓黃菊再倒了,那樣自己可真要懸了。


要搶胡位子的曾慶紅。
在九月二十六日的政治局常委組織生活會議上,黃菊一提出:辭去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職務。全場很平靜,都認爲是順理成章。

曾慶紅跳起來說:從更有利於黨內團結、黨內外人心穩定,有利於黨的十七大召開,有利於把上海問題的影響程度減少,不宜接納黃菊的請辭要求!

據說,他當時聲音激動,面色潮紅。黃菊的病臉倒是青黃不接,有些緊張,他怕玩兒假玩成真的了。

賈慶林、李長春緊接着提出:現階段要防止反腐敗過界線,要防止社會上有敵對勢力借上海問題來否定一切,更要防止境外、外國敵對勢力乘機制造政治、社會的混亂。

據在場的人說,江家幫那個信號眼神飛過來飛過去,當別人都是傻子。一看就知道這幾個人早已經串通好的,明擺着是威脅胡錦濤:整陳良宇不要碰黃菊,整治上海往下整行,往上搗根兒,要觸及他們,不能答應。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美國越擔憂,中共覺的越好辦(圖) 2006/10/23 (17,931次)
老江兩天高調出來 胡楞沒讓他出鏡(多圖) 2006/10/23 (39,758次)
胡錦濤最近很頭痛 2006/10/22 (30,808次)
上海收斂多了,這兒還真敢幹(圖) 2006/10/22 (35,568次)
遍體鱗傷!雅虎在中國遇到了奇虎(多圖) 2006/10/22 (28,720次)
宇宙最新奇景!碰撞不是毀滅而是新生(圖) 2006/10/22 (36,482次)
我哥們兒亮出退黨證才移民美國 2006/10/22 (28,936次)
中共紀念「長征」70週年 「紅軍」已經走不動了 2006/10/22 (17,584次)
密聞!一次給高官做的形勢報告 2006/10/21 (25,649次)

江急竄新華網頭版頭條的原因(圖) 2006/10/21 (27,704次)
圖片在此!這些奇景不怕你不信(多圖) 2006/10/21 (42,933次)
曾慶紅耍陰謀 黃菊威脅胡錦濤(多圖) 2006/10/20 (52,351次)
大陸游客到泰國除了看「人妖」還……(圖) 2006/10/20 (22,740次)
張戎的高見讓中共顫慄(多圖) 2006/10/20 (36,397次)
一伸手床漂在水裏!一場不折不扣的噩夢(多圖) 2006/10/19 (21,195次)
江胡激戰 元老分兩邊 2006/10/19 (35,525次)
朱熔基驚揭十六大黑蓋 陳良宇非斬首不可(圖) 2006/10/18 (74,011次)
北京奧運陪葬娃英文名揭中共老底(圖) 2006/10/18 (35,107次)
蓋了帽兒的好消息來自泰國(多圖) 2006/10/17 (31,923次)
新華社一腳踹在「偉光正」的腰子上(多圖) 2006/10/17 (33,948次)
房管局有絕招,民宅改建公廁賺死你(圖) 2006/10/17 (18,653次)
哈,科學家終於找到了證據(圖) 2006/10/16 (36,814次)
2006年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笑話(圖) 2006/10/16 (25,000次)
信訪最高官王剛乾了件大好事(圖) 2006/10/16 (21,556次)
聯合國給金正日下錯藥方(圖) 2006/10/15 (29,923次)
哈佛傻了!八千萬元打造校門(多圖) 2006/10/15 (20,939次)
我爲啥不愛看電視新聞(多圖) 2006/10/15 (16,505次)
選中國超模竟去了老江最怕提到的地方(圖) 2006/10/14 (40,924次)
溫家寶做了一個果斷的動作(圖) 2006/10/14 (44,431次)
十幾年!宋祖英被老江糟蹋成這樣啦(多圖) 2006/10/14 (80,708次)
這條一句話的新聞讓江醋性大發(圖) 2006/10/13 (37,490次)
一個暗藏陰謀的新聞!(圖) 2006/10/13 (27,806次)
六中全會閉幕 公報不提江澤民(圖) 2006/10/13 (37,258次)
長城村知恥碑背後有玄機(圖) 2006/10/13 (18,662次)
對孩子,中共有必要勒的這麼急嗎?(多圖) 2006/10/12 (29,33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