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一部首映获满堂彩的电影将轰动世界(图)
 
李子木

缘聚影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国语大片《围剿》

【人民报消息】2000年,中文小说《灵山》的作者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作家,也是自诺贝尔文学奖成立以来,第一部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获奖。这个意义是非凡的。

今天看到大纪元记者靳欣5月15日在多伦多对一部中文新片首映的报导,感到一部将轰动世界的中文电影已经诞生,它将被世界所认识和喜爱。

报道说,由缘聚影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国语大片《围剿》于5月13日下午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帝国影院首映,参加首映的近450位东西方观众在观看了这部长达130分钟的影片后,都不愿意离开,聚在演播厅外讨论观看心得,并与《围剿》剧组近距离互动。

一部影片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剧本成熟、导演成熟、演员齐备、演技成熟,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整个剧组要象一个人,是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整体。这在当今的中国大陆是不可能具备的,而缘聚影视艺术中心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饰演女主角高美静和男主角启明的演员在现场与观众谈了自己在拍摄中的体会,说到拍摄中的艰辛和受益等激动处,两人都饱含泪水。

启明说:“最难忘的是陈刚梦中被救的那场戏,那是零九年的圣诞夜拍的,那天在寒冷的湖边拍摄,天上一直下着雨,大家浑身都湿透了,满身的泥泞,感觉戏中的场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当谁摔倒了,大家都伸一把手,互相扶持,那天我们剧组在场几十个人其实就是一个人,整个剧组就是一个整体。”

一位在《围剿》里面客串了几个镜头的加拿大西人,当天从渥太华特意开车5个多小时赶来参加首映式,看后非常感动,他说:“我看片时不停的流泪,感谢缘聚影视艺术中心给我机会成为了这样一部片子里的一个部分。”

一位西人观众是电影世家,在离开影院后又打电话给剧组的朋友说:“《围剿》拍的非常成功,祝贺你们!”

众多观众认为,片中演员的表现不逊色于任何国际知名电影,他们的自然表演把观众带入剧情,使观众在看片子的过程中,完全能非常投入的跟着剧情走。

观众:我本身和这个影片融合在一起了

报道说,《围剿》全长130分钟,片中场景丰富多变,涉及的演员人数很多,整部片子用一个故事展现着一种跨时代的恢宏历程。几乎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电影《围剿》带给自己的心灵撞击。

一位80岁的来自香港的老先生说:“这个片子整个情节故事起伏很大,一环扣一环特别精彩。”一位来自台湾的胡女士说:“我整个被剧情牵着,看到紧张处,心整个都被揪着。”

新移民郑先生表示:“我感觉这个影片它不只是一个娱乐性的影片或反映社会现实这么一个层面的片子,他的内涵很大。不论从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很特别,我感觉心灵受到了非常细腻的震撼,感觉这个片子将来有一种里程碑的作用, 在影院中我好像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我本身和这个影片融合在一起了,这是我以前从没有感受过的。”

第一个震撼的人群应该是中共驻外使领馆人员

一位观众认为这个片子从很多个角度都给人以震撼,其中第一个震撼的人群应该是中共驻外使领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觉得不能干这个工作了。不仅仅因为大家互相防范的那种压抑,更因为里面还有像鲍主任那样的角色。”

很多观众表示,饰演办事处主任的演员把人物演的真坏,看着这个人物就恨,把中共高官的形象塑造的唯妙唯肖。一个来自国内的原中共官员看后很感慨:“片中的中共官员形象,使我想起,以前市委的秘书长和我聊天,说市委大楼上层的那些个高官,别看他们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其实除了杀人放火他们不亲自去干,他们真的是所有犯罪的坏事都做尽了。”

没有脸谱化的出色演技令观众感慨

《围剿》的演员们在片中的出色演技令观众感慨。

一位老先生谈到:“饰演男主角陈刚的演员,曾经表演过九集电视连续剧《缘聚多伦多》中的大海,那是一个非常单纯、活泼的毛头小子,而在《围剿》中则化身为一个个性成熟的外交官,他成功的跨越了这两个角色,真的没有想到。”

一个妈妈在剧中扮演角色的15岁男孩,开始时,每当妈妈出现在镜头里他就笑,但一段时候之后他就完全被剧情吸引,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妈妈在影片中“演戏”。

一位做设计的专业人士谈道:“我觉得演员演的很好,很专业,那种自然的感觉令我惊讶。每个角色的特点都诠释的很好,即使是最小的小喽罗、坏人也都有个性。比如有一个小坏角色很爱哭,片中的坏人还让人感到非常幽默,没有脸谱化。”

更有观众表示,看这个电影与众不同,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有能量打过来,电影的屏幕都是能量。

缘聚影视艺术中心表示,首映之后他们将把《围剿》尽快推向全球,相信会有非常多的影迷喜爱这部影片。

同时他们还有好消息告诉粉丝们:目前已经在策划另外两部影片的拍摄,将有更多好的作品陆续推出。我们绝对相信这一点。

正像启明所说,当谁摔倒了,大家都伸一把手,互相扶持。几十个人其实就是一个人,整个剧组就是一个整体。在这种心态下搞出的任何作品,带着良性美好的信息,观众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

(人民报首发)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毛的最后舞者》催人泪下(图) 2010/5/10 (28,558次)
阿凡达导演接受大纪元采访 畅谈影片成功要素(图) 2010/5/6 (16,760次)
《毛的最后舞者》:要想飞起来,你先得有自由 2010/4/21 (30,702次)
两会雷言冯小刚差点开骂 韩寒幽默“后谢父母”(多图) 2010/4/9 (21,534次)
看“旧社会”的拆迁 “新中国”世道有多荒唐(图) 2010/3/15 (15,615次)
史上最贵网站──中共网路孔子学院 2010/2/12 (16,006次)
有着更高的暗示 《阿凡达》令中共恐惧(图) 2010/2/5 (17,068次)
《孔子》入党,不败奈何?──毛泽东一语成谶 2010/1/28 (17,531次)
中共突然看懂了《阿凡达》(图) 2010/1/22 (18,042次)
江下令:早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多图) 2010/5/17 (65,776次)
宋祖英四岁儿子眉目俊秀(多图) 2010/5/16 (60,037次)
中新社这张图片把周永康和孟建柱都骂了(图) 2010/5/15 (40,029次)
中共低调承认人大副委员长游山玩水出事(图) 2010/5/15 (44,299次)
一部首映获满堂彩的电影将轰动世界(图) 2010/5/15 (35,309次)
有脑瘤的赵本山自己没有儿女吗?(图) 2010/5/15 (33,149次)
小笑话:采访公安部发言人 记者败下阵来(图) 2010/5/14 (52,972次)
温家宝一席话 扇薄掴周(图) 2010/5/13 (55,906次)
这么夸薄熙来等于周永康想立即下台 2010/5/13 (34,866次)

张柏芝生孩子记者干吗使劲 华龙网知道(图) 2010/5/13 (31,440次)
江泽民真到了喝凉水都塞牙的地步(图) 2010/5/12 (38,359次)
吴邦国否认江铁杆 温家宝有病不成迷(多图) 2010/5/12 (65,807次)
新华网头条:中共是个奇怪的动物(多图) 2010/5/11 (36,280次)
老江已被监视居住 2010/5/10 (55,049次)
新华网尽尿裤子(图) 2010/5/10 (32,144次)
母亲节 新华网惊曝党哽咽了(多图) 2010/5/9 (33,928次)
一个尼姑的病例:不道歉你的病就是好不了 2010/5/8 (54,444次)
中共禁香港苹果日报大陆采访的一个原因(图) 2010/5/8 (34,808次)
5月8日新华网新闻标题解读(图) 2010/5/8 (29,203次)
小笑话:世博园如何看门道(图) 2010/5/8 (43,833次)
华龙网报导重庆12级龙卷风 薄熙来大怒(多图) 2010/5/7 (37,249次)
小笑话:请百姓同情弱势政府 2010/5/7 (38,746次)
小笑话:“山寨局长”为何能敛财1600多万 2010/5/7 (40,896次)
都成啥样儿了!瞧瞧薄三儿这张照片(多图) 2010/5/6 (52,233次)
小笑话:金正日主导上海世博(图) 2010/5/6 (41,956次)
老江被阻止亮相!万余江系人马聚众游街(图) 2010/5/5 (44,987次)
56个民族56朵花 今年中国多出一个族(多图) 2010/5/5 (53,597次)
束手无策 中共解不开世博的这个死结(图) 2010/5/4 (36,869次)
千万别错过!60年没听过这么讲课的(图/视频) 2010/5/4 (111,075次)
先冲重庆馆!习近平贺国强参观世博(图) 2010/5/3 (49,287次)
和薄三儿相比,让凤姐当重庆市委书记是大材小用了(多图) 2010/5/3 (35,115次)
碾压女交警碾出个烈士子弟(多图) 2010/5/2 (31,830次)
谁来回答:宋祖英身边人为何都如此压抑(多图) 2010/5/2 (44,368次)
不许老江世博露脸 新华网恶搞宋祖英(多图) 2010/5/1 (58,194次)
真惨!瞧世博开幕式的世界各地领导人名单(图) 2010/4/30 (41,838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