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都成啥樣兒了!瞧瞧薄三兒這張照片(多圖)
 
林立

薄熙來當政,天災人禍,重慶沒好日子過!

【人民報消息】薄熙來黑打紅唱,頻頻騷首弄姿。但他怎麼騷都不起作用。

重慶大旱期間,薄熙來囑重慶作協完成百個故事百首詩及一臺戲,還要辦重慶春晚,與央視打擂。4月19日,薄熙來邀港人到重慶爬山,稱年輕人不能光唱情歌,要唱紅歌,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薄熙來的喉癌就是唱紅歌唱出來的。薄熙來迷戀在報紙上種樹,連題目上都不許重慶市長的名字出現。薄熙來知道如何搞花架子,在網上露臉爲成渝高鐵重慶段開工培土奠基,他是一定要去的。薄熙來稱胡錦濤、習近平在北京坐久了,說官話套話寡淡無味,而他自己正削尖腦袋往裏鑽呢。:薄熙來稱「打黑除惡反貪腐敗,政府責無旁貸」,指的不是胡中央責無旁貸,而是薄書記不容忍自己地盤的「別人」把國庫的錢都腐敗了,薄書記吃肉,小的們想喝點湯,還得是站在薄書記線兒上的人。

2009年,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爭來「2009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獎並不奇怪,因爲自中共建政以來,政治局委員以下,縣長以上的,沒人去琢磨得那個玩意兒,那都是給宋祖英類的人準備的。另外,重慶一邊兒大規模筏樹、薄熙來一邊兒得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獎,這倒是和宋祖英一邊當江姘頭、一邊獲得「德藝雙馨」頭獎相媲美了。

2010年,薄熙來絞盡腦汁上了美國《時代週刊》本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百人榜,25名獲獎的「領導人」中,薄熙來排名第20位。中央裏不會專門派人去關注其是否最終成爲這個獎項的得主,但在《時代週刊》上當「領導人」,並影響不了中共十八大的人事安排。

最巧合的是,《時代週刊》每個獎項是前25人獲獎,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好也是25人,政治局前9名是政治局常委,《時代週刊》的「領導人」獎中,薄熙來排名第20位。折騰了半天,還在政治局委員那個檔次裏。這也許是薄三兒的宿命吧,就像曾慶紅一樣。

命理學家給曾慶紅老媽鄧六金算過命,說她孩子們的官運都不能超過他們父親、原上海市副市長、內務部部長曾山,否則對她不利,對孩子們自己也不利。並說大兒子曾慶紅的職務頂多能當個不太重要部門的部長。曾慶紅過去一直給江澤民當幕僚,出出壞點子,自詡是「攝政」。但攝政再怎麼鬧騰也只是在幕後。2002年底十六大江把曾慶紅推到前臺來了,竄進政治局常委會,而且還當上中共政權的唯一「國家副主席」,命裏沒有啊,強爲了不到一年就把他媽給「方」死了。命理學家嘆道:老太太整整少活10年

薄熙來父母全亡,不存在這個問題。他能折騰出病的,在家裏除了他自己,還有老婆和兒子;最倒黴的是他主政的地盤,老百姓都跟着倒黴。自薄2007年12月底上任以來,重慶的各種災難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薄熙來越是騷首弄姿,重慶的災難越劇。


薄熙來給重慶不斷帶來災難!
除了4月份的幾起水災、旱災、火災外,5月4日巫溪縣下堡鎮安裏村遭受到暴雨、冰雹和大風的襲擊,從下午2點10分開始的冰雹,持續了接近20分鐘,最大的直徑大約有2釐米,跟鵪鶉蛋差不多了,地面覆蓋最厚處達到7釐米。指頭大的冰球把470畝煙膜打砸的象竹篩孔一樣,完全被損壞;大春1000多畝受損,其中300多畝絕收;小春650多畝受損;537戶2000多人受災。薄熙來好像沒有任何知覺。

這天,薄三兒在忙什麼呢?

重慶晚報5月6日報道說,在「五四」青年節之際,市委書記薄熙來與大學生「村官」代表座談。

這次座談會開始前,不是大學生「村官」們在薄書記的帶領下齊唱紅歌,薄因喉癌的原因,唱紅歌不行了,所以他們自己先唱完薄才進場。但薄還是可以發出聲音說話的。

雖然薄熙來的倆個兒子一個在英國、一個在美國讀書。但5月4日他對大學生「村官」們激勵說:「大學生到農村實踐不亞於讀研究生」,「只有把農村問題吃透了,才能準確地把握國情」。


薄模仿毛,大樹特樹自己!
此次談話中,薄熙來更是用「別看村子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完全可以幹一番事業」來暗喻自己要把重慶這個小山城搞成獨立王國。這和4月19日薄熙來在邀請百餘名來渝參觀訪問的香港青年座談上的講話一脈相承。薄對香港青年說:「如果只是要錢要政策不會有大出息」。薄熙來公開表明要踢開中央、自己另搞一套。並自吹自擂說,重慶最大的投資環境是「政通人和」。不僅如此,薄熙來還模仿毛澤東,用策劃出版叢書,大樹特樹自己。

5月6日,12級龍捲風又刮向薄熙來。

據華龍網5月6日拍攝的圖片顯示,路面積水成河,隨處可見碗口大的樹被暴風扭斷,據統計從凌晨2時至16時,災害已致29人死亡、1人失蹤、190人受傷。

報道說,昨夜今晨,重慶受到今年首次暴風雨襲擊。梁平縣回龍鎮發生12級特大龍捲風災,數所民居在大風中被掀翻屋頂,街頭行道樹被連根拔起,造成6人當場死亡,25人受傷。據梁平縣氣象監測顯示,當時瞬時極大風速達到30米/秒以上,成爲該縣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風力。

特大風災造成重慶部分地區遭受大風、冰雹、暴雨災害襲擊,墊江、梁平、涪陵、彭水等區縣數區縣受災嚴重。回龍、寒嶺、清平等村許多村民的房屋跨塌,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目前重慶範圍內降水仍在持續。

和過去的災難發生時一樣,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沒發出任何一點聲音。5月6日薄書記不是沒動靜,人民網6日報道,「重慶出版集團近日透露,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親自策劃和具體指導的《讀點經典》叢書迄今在全國累計發行突破700萬冊。薄熙來親自策劃和具體指導了《讀點經典》叢書的編輯出版,併爲叢書寫序。」


薄今年兩會照,要權不要命!
報道還說,「據重慶出版集團外宣與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賴義羨介紹,《讀點經典》叢書選編內容定位爲『古今中外文化精品』叢書,包含古今的經典語錄,詩詞佳作和散文精粹。叢書自2008年12月起出版,在全國首創每月一輯出版形式,每輯定價僅六元,現已出版16 輯。」

雖然薄熙來年輕時在家用針扎自己製作的毛澤東布人,但他現在卻在效仿文革時製作的攜帶方便的袖珍本《毛主席語錄》,使《讀點經典》開本小巧,方便攜帶,成爲可以隨身攜帶的「口袋書」。小冊子一打開,就是薄熙來的語錄。

原來,薄熙來把勁兒都使在這些地方了。

曾慶紅爭權搭進他母親鄧六金一條命。瞧瞧薄熙來在今年兩會上的照片,這還是挑選出來的最佳照,都成啥樣兒了!△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一個尼姑的病例:不道歉你的病就是好不了 2010/5/8 (54,444次)
中共禁香港蘋果日報大陸採訪的一個原因(圖) 2010/5/8 (34,808次)
5月8日新華網新聞標題解讀(圖) 2010/5/8 (29,203次)
小笑話:世博園如何看門道(圖) 2010/5/8 (43,833次)
華龍網報導重慶12級龍捲風 薄熙來大怒(多圖) 2010/5/7 (37,249次)
小笑話:請百姓同情弱勢政府 2010/5/7 (38,746次)
小笑話:「山寨局長」爲何能斂財1600多萬 2010/5/7 (40,895次)
都成啥樣兒了!瞧瞧薄三兒這張照片(多圖) 2010/5/6 (52,233次)
小笑話:金正日主導上海世博(圖) 2010/5/6 (41,956次)

老江被阻止亮相!萬餘江系人馬聚衆遊街(圖) 2010/5/5 (44,987次)
56個民族56朵花 今年中國多出一個族(多圖) 2010/5/5 (53,597次)
束手無策 中共解不開世博的這個死結(圖) 2010/5/4 (36,869次)
千萬別錯過!60年沒聽過這麼講課的(圖/視頻) 2010/5/4 (111,075次)
先衝重慶館!習近平賀國強參觀世博(圖) 2010/5/3 (49,287次)
和薄三兒相比,讓鳳姐當重慶市委書記是大材小用了(多圖) 2010/5/3 (35,115次)
碾壓女交警碾出個烈士子弟(多圖) 2010/5/2 (31,830次)
誰來回答:宋祖英身邊人爲何都如此壓抑(多圖) 2010/5/2 (44,368次)
不許老江世博露臉 新華網惡搞宋祖英(多圖) 2010/5/1 (58,194次)
真慘!瞧世博開幕式的世界各地領導人名單(圖) 2010/4/30 (41,838次)
上海世博會原來是搏這個用的(圖) 2010/4/30 (31,614次)
世博前添點花椒大料,中共駐休士頓副總領事被捕(圖) 2010/4/30 (34,029次)
薄熙來還是有聲音的(多圖) 2010/4/29 (48,274次)
曾慶紅沒想到小胡一刀捅到澳洲(多圖) 2010/4/29 (108,270次)
猜中了!碾傷女交警的不是政法委…(多圖) 2010/4/29 (36,801次)
新華網如此報導馬英九讓人憂心忡忡(多圖) 2010/4/28 (32,388次)
驚人消息!探險者終於觸摸到了諾亞方舟(多圖) 2010/4/28 (39,431次)
一聲雷響之後,不止陝西男身留圖案(圖) 2010/4/27 (55,754次)
混蛋政策!李鴻忠緊急制定記者連坐制 2010/4/27 (37,210次)
爲啥歐洲好鬥球迷被押解赴球場(多圖) 2010/4/27 (26,535次)
屬正常現象 你新華網出這新聞幹啥(多圖) 2010/4/26 (46,895次)
江現狀真是用文字都無法形容的慘(圖) 2010/4/26 (57,840次)
一元老:看來這回小胡要動真的(圖) 2010/4/25 (51,567次)
牛!一個無人敢駁的預言來自CCTV 2010/4/25 (53,603次)
半笑話:災難中崛起民族精神新高度(圖) 2010/4/25 (44,168次)
一個不經意消息 胡在點江的死穴(圖) 2010/4/24 (53,96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