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人的美國夢(圖)
 
李源
 
2010年8月2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19世紀70年代,在廣州市郊的大金鐘水庫經常有很多人在裏面苦練游泳。不了解情況者看到這一情景,也許誤認爲這是運動員在進行專業訓練。真實的情況是這些人在做偷渡訓練。當時,很多中國人無法忍受「文革」那個年代政治運動的瘋狂,紛紛選擇從陸路闖關或從海路游泳逃往香港,而游泳訓練正是他們當時實現夢想的重要手段。

現在,美國已取代香港,成爲中國偷渡者的夢想之地。近日媒體報導,美國聯邦「府會中國委員會」舉行的偷渡及人口交易聽證會透露,最近美國的中國偷渡客暴增10倍。很多中國家庭花費約7萬美元的昂貴代價,把自己未成年的子女偷渡到美國。

這些年多次出現偷渡客死亡事故。從1993年的「金色冒險號」事件,到2009年10月份加勒比海域中國偷渡客翻船事故,再到今年7月份,美國西部亞歷桑那州發現40多名偷渡人員的屍體,對偷渡者來說,死亡一直是偷渡過程中甩不掉的惡夢。

然而,儘管如此,這些災難都澆滅不了他們徹底走出國門的渴望。現在,不僅是中國的底層民衆,中國的精英階層,也顯露出移出國門的強烈動機。據美國國務院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移民獲批的EB-5類簽證移民人數不斷增加,2009年比上年度增加了2倍左右,達到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來自中國。中國已成爲世界上第一移民大國。

據媒體報導,在21世紀的頭十年裏,中國移民潮的主力已從底層勞工轉爲由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組成。移民呈現出向高端化、大數量的發展趨勢,以至於有人驚呼,中國是否正在經歷社會中堅階層的集體流失?

2009年,僅北美加拿大一地,移民從中國轉移出去的財富就至少在人民幣23億元以上,中國大陸移民人數幾乎佔了加國投資移民全球目標人數的一半。在去年投巨資開拍的宣傳片《建國大業》中,觀衆們對20多位演員的國籍一陣驚呼:原來這些一直被認爲是中國人的演員早已加入了外國國籍。

爲什麼在據稱中國經濟連續數年保持高增長,甚至有說法在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日本的情況下,這些人仍然一個個爭相斥巨資移民或偷渡出國?這隻能從中國大陸的社會現實中尋找答案。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選擇走出國門,無非是爲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果不是因爲對國內的生存環境失去信心,有誰願意背井離鄉、長途跋涉搬到一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相異、舉目無親的陌生國度?

對移民國外的大陸各界和知識和財富精英來說,國外優質的教育、清潔的空氣、安全的食品以及安全感無疑是他們追求的目標。因爲這些東西在中國大陸,已成爲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

單從今年來說,中國大陸的生態環境、財富安全和社會治安等方面不斷暴露令人難以想像的惡果。從去年秋季持續到今年五月份的西南地區特大幹旱,到5月份以後席捲南方、多次出現的超歷史記錄的暴雨和洪水,北方出現的持續高溫,致上千人死亡(實際可能上萬人)的舟曲泥石流,不明死亡人數的南京大爆炸,詭異的吉林松花江水污染等等事件,這些高頻度出現的天災人禍讓中國大陸充滿一種不安全感。

今年以來,在社會上不斷出現的校園殺童案、殺警案、炸彈爆炸案,毒奶案和假疫苗案,縫產婦肛門案,也讓整個社會的緊張氣氛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今年飛漲的物價和房價,以及各地不斷出現的貪腐的中共官僚隊伍調動警察、武警等武裝力量,瘋狂的直接搶劫民衆土地、房產等事件所造成的社會分裂,使整個中國大陸就像一個火藥筒,呈現出一種令人絕望的王朝末日景象。

在這種種社會亂象之下,中國的知識和財富精英選擇逃離中國,爲家人尋找一處更安全的棲身之地,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在中共的權貴階層不顧及後果的瘋狂瓜分資源,獨佔了國民財富和底層民衆向上發展的資源和機會之後,如果那些能力更強的知識及財富精英們都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那麼,底層民衆的處境必然更加惡劣。

北京一位網民的留言形象的反映了下層民衆的心態。他說,2007年後中國飛漲的房價,早已將普通老百姓拒之門外。全家人要拿出幾輩子賺的錢付房屋首付,還要背上後半輩子的債務!如果光是債務還好,父母病了怎麼辦?孩子上學怎麼辦?我們失業了怎麼辦?——因此,「我決定好好賺錢,移民到國外,我決定讓我的孩子逃離這個變態的社會。」

儘管帶水的中國GDP又向前移動了一個位置,但正像北京大學夏業良教授所說,中國的經濟總量背後,是中共對資源、能源的過度使用,甚至還預支了中華民族子孫後代可以利用的能源和資源,對水、空氣、土壤等生態環境都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總之,在許多國人眼中,災難深重的中國已成爲不宜居住的傷心之地。但是心中依然燃燒着夢想的中國人,從來不會放棄對未來的希望。那麼除了這些成功實現美國夢的中國人之外,那些絕大多數無法走出國門的人們,將如何面對眼前沉重的現實?

 
分享:
 
人氣:21,9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