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新華聚焦:溫家寶周永康齊亮相(圖)
 
辛馨

5月8日新華聚焦

【人民報消息】溫家寶向中央公開攤牌:要麼對周永康繩之以法,要麼自己辭去總理職務。

從5月4日會見美國務卿和美財長後,溫家寶4天沒有消息;從4月26日見完土耳其客人後,周永康12天沒有公開露面。

北京時間5月9日的新華網首頁「新華聚焦」欄目裏終於出現「高層活動:溫家寶 賈慶林 習近平 賀國強 周永康」。刊登的是這五人在5月8日的活動。除了溫家寶外,都出面接見外賓,只有溫家寶一人是「致電」。

溫家寶:8日致電梅德韋傑夫,祝賀他就任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

賈慶林:8日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出席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成立五週年慶典活動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附圖片。

習近平: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阿盟祕書長阿拉比。附圖片。

賀國強: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以黨的領袖蓋博拉斯美爲團長的柬埔寨奉辛比克黨代表團。附圖片。

周永康: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訪的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部長、內政部部長張志賢。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參加會見。無圖片。

北京在較量中。因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結果已經有了。結果是神定的,而不是人定的。

對人來說,重的是過程,因爲過程看人心,而人心決定人自己的未來。

共產黨的未來?怎麼折騰,也是「中國共產黨亡」。△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血債派擼胳膊挽袖子 準備在黃巖島嘬死(多圖) 2012/5/11 (39,727次)
新華網整篇重新報導溫家寶的新聞(圖) 2012/5/11 (40,179次)
半笑話:劉淇新華網答疑獲滿分(圖) 2012/5/11 (164,355次)
餐館見聞:外國人咋不愛請客(圖) 2012/5/10 (51,181次)
麗江干裂成這樣 共產黨差不多了(多圖) 2012/5/10 (198,384次)
半笑話:休想搶走中國半寸領土(圖) 2012/5/9 (57,750次)
普京上臺近兩天 待售俄客機墜毀(圖) 2012/5/9 (192,302次)
60億人機率的怪病爲何跑進一家門(圖) 2012/5/9 (59,399次)
新華聚焦:溫家寶周永康齊亮相(圖) 2012/5/8 (62,158次)

奧巴馬敬酒不吃吃罰酒(多圖) 2012/5/8 (46,827次)
溫家寶:若不拿下週永康 我辭職 2012/5/8 (95,431次)
臺灣大車禍!馬英九見韓寒矮三輩(多圖) 2012/5/8 (35,229次)
半笑話:衛生部:"人肉膠囊"問周永康(圖) 2012/5/8 (151,102次)
奧巴馬,上帝不是謀取利益的工具(圖) 2012/5/7 (40,701次)
親吻十字架!查韋斯病情惡化帶來的啓示 (圖) 2012/5/6 (50,494次)
克格勃!老江是性感夢露和薩馬蘭奇的老前輩(多圖) 2012/5/6 (57,510次)
白菜和豬肉!任你解讀的中美關係(圖) 2012/5/5 (39,384次)
陳光誠向溫家寶提出三項要求的視頻與文字稿(圖/視頻) 2012/5/4 (155,015次)
奧巴馬把世界警察擔子壓在一個盲人身上(圖) 2012/5/4 (39,939次)
半笑話:希拉里緊急約見周永康(圖) 2012/5/4 (167,069次)
癰糠跳 光誠險 血債派不怕添血債 2012/5/2 (46,219次)
吳邦國不打算陪周永康玩兒了(多圖) 2012/5/2 (49,052次)
久聞其名,原來「天書」是這樣的(多圖) 2012/5/2 (71,330次)
光誠!這張勝邪的王牌留在了中國(圖) 2012/5/2 (49,344次)
陳光誠的歷史使命就是解體中共 2012/5/1 (44,544次)
別玩兒啦!陳光誠挑下中美核心議題的面紗(圖) 2012/5/1 (35,939次)
爆料:拉登之死是他自己的最大願望(圖) 2012/5/1 (65,821次)
奧巴馬與葉公好龍(圖) 2012/5/1 (40,307次)
多麼孤獨的混小子(圖) 2012/5/1 (44,753次)
老天助光誠 中國須改變(圖) 2012/4/29 (66,186次)
小笑話:周永康魂斷土耳其(圖) 2012/4/29 (54,677次)
拿下週永康!溫家寶奧斯威辛含淚講話(多圖) 2012/4/28 (69,491次)
異象!煎蛋餅驚現漢字「家寶」(圖) 2012/4/28 (47,755次)
天災人禍,別不當回事(多圖) 2012/4/27 (196,263次)
瓜瓜一推六二五 洪博培吃上瓜絡兒(多圖) 2012/4/27 (38,550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