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为毛愚忠的生前警卫解答疑惑

周晓辉

【人民报消息】据大陆媒体报导,7月5日,中共前党魁且与希特勒、斯大林并称暴君的毛泽东的生前警卫李丙需,顶着烈日端坐在郑州市街头,“签名赠书”《中南海警卫》,宣讲毛的“感人故事”。据悉,李丙需此举业已坚持了12年。

报导透露,经济并不宽裕的李丙需2000年自费出版了《中南海警卫》一书,之后便到学校、部队、街头演讲,签名售书,此后还加入了“延安精神报告团”,宣讲毛的精神。关于演讲的效果,李丙需表示年长者掉泪,但70%的年轻人漠不关心、打瞌睡。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贬低、嘲笑他,父母也嘲笑他“不务正业”。谈到对三个女儿的影响时,李丙需也认为“效果非常不明显”。

尽管遇到了家人、社会的不理解,尽管对人们的说三道四很失望,但李丙需始终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有人要反对毛主席?”相信大陆与他有同样困惑的大有人在,比如那个102岁刚刚入党的“娘子军”成员,福州那个收集了1万多枚毛像章的84岁老人,等等。

是啊,为什么有人要反对毛泽东呢?估计中共不会也不愿告诉李丙需,一些知道真相的人也不敢告诉李丙需,而在媒体被封锁的情况下,李丙需更无法破网找到这个答案。愿意为其解惑的笔者,倒真是希望他有一天能看到这真实的解答。

不过,笔者在回答李丙需等人的困惑前,倒很乐意先了解一下他究竟对毛有多大程度的了解。

根据报导,农民出身的李丙需是1973年被召入中南海当警卫的,入选原因是“苦大仇深、根正苗红”,其主要任务就是站岗。也就是说,李丙需不过是个“外围”警卫,根本没有机会贴身服侍毛、亲眼看到毛的所为。其形成的印象也基本来自毛高大的外形和他的穿着。比如毛和他说说话、握握手,他就觉得非常亲切、温暖;比如看到毛穿了一件有59个补丁的衣裳,就认为毛艰苦朴素。

的确,从李丙需的角度看,毛泽东真是人民的“贴心领袖”,对一个小小的警卫不摆架子,十分亲切;而且对衣着也很随意。可惜,李丙需对毛的了解也仅仅如此,再加上文革的造神运动,在党的“一言堂”教育下成长的他被毛所呈现的虚伪假象彻底蒙骗,以至于今天都认为“最辉煌、最骄傲的(经历)是给毛主席站过岗”。

如果当初年轻的李丙需有幸做了毛的贴身侍卫,他就可以知晓在其带补丁的衣裳的伪装下,毛的私生活是何等的糜烂。被荒淫无度的毛蹂躏的女兵、文工团员、电影明星、杂剧明星,服务员等高达几千人,其与儿媳邵华私通生下的毛新宇更是其乱伦的证据。可惜,李丙需们对此一无所知,还以为他们的领袖如何的“伟岸”。

李丙需们更不知道的是毛的杀人历史。毛泽东专权26年多,究竟直接和间接杀了多少人?国际上专家统计是七千万,中国人对此反而没有确切数字。事实上,毛的杀人历史早在中共政权建立并建立苏区根据地时就开始了。据估计,在江西的“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时代,毛所杀之人以江西人口比例而言不下于张献忠在四川所杀之人,而张献忠除了女将军秦良玉所据守之惠州一带未敢进犯外,四川人几乎全被杀光。在毛的“临时政府”管辖即所谓“苏区”,在中共撤走之后已无男丁。

此外,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发生在中共内部的“肃反”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中,前者至少有十万红军被杀,后者至少有数百人被害。1949年中共建政后,毛很快掀起了土改和工商改造、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保守估计死亡人数是240万(中共公布的数字),实则遇害人员最少在500万人以上。 1957年的反右运动,大约150万知识份子被打倒,许多人被迫害的家破人亡。1958年,毛曾得意地声称,秦始皇“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 但事实上,被迫害致死的人数远远不止这些。

1958年,由于毛一意孤行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社会浮夸成风,并导致了至少3500万人被饿死的惨痛后果。十年文革也造成了至少700万人非正常死亡。

毫不夸张地说,毛时期死于冤狱的人数,多于历代冤狱致死者的总和。而且,历代的开国者没有一个像毛这样嗜血成性,没有一个像毛这样乐于不断的发动运动。这些李丙需知道了会作何感想呢?

大概李丙需更不知道的是,毛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破坏是空前绝后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宗教场所的破坏;第二、对文物的破坏;第三、在精神层面上的破坏;文革中,中共打倒了知识份子,毁坏书籍和庙宇,向人们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让人们放弃了对儒、释、道三家的信仰和遵从。宗教与文化的庄严神圣感被破坏殆尽。这直接导致了文革后中国人道德的迅速下滑。无疑,李丙需所厌恶的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精神信仰的缺失与毛和中共是密不可分的。

这样一个道德品质低劣、残忍、杀人如麻、私生活糜烂、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创伤的毛泽东,人们不应该反对吗?有这样党魁的中共,人民不应该摒弃吗?不知李丙需如果有一天知晓了这样的内幕,又该作何感想。也许,会为被毛和党欺骗的自己而老泪纵横吧。长久的叹息。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2/7/12/56877.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