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奇聞 › 文章: |
還有多少登月祕密被掩蓋(多圖)
人類史上首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此圖爲NASA提供的1969年資料照。 【人民報消息】月亮離地球最近,在黑暗中給人類帶來光明。關於月亮各個民族都有很多傳說,中華民族的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更是令人遐想。 登月本來是爲了探索月球的祕密,但令人困惑的是,每當真象顯現時,美國政府卻掩蓋起來。有報導說,超半數美國人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並且超過80%的人認爲政府在此問題上未對民衆公佈真相。而人們有權知道真相。政府一再否認掌握證據,儘管確實掌握證據。 2012年8月25日下午2時45分,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國前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因心血管手術引起的併發症去世,享年82歲。紀念這位傳奇人物,不能不讓人回憶他登月球的故事。 緊隨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的巴茲-奧爾德林當天發表聲明,對老友逝世表示悲痛:「每當我仰望月亮,都會想起40多年前的時刻。在那個時刻,我知道盡管我們兩個人遠離地球,但我們並不孤單,事實上全世界都在與我們同行。 」 1969年7月20日,全球數億觀衆經黑白電視機屏幕,見證了阿姆斯特朗身穿白色宇航服走出「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艙,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類足跡,完成人類登月夢想。 阿姆斯特朗隨後出任多個與航空航天技術相關的公職並在一些企業任職,但始終與媒體保持距離,不願談及那次登月壯舉。 他2005年參加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時說:「我猜想,我們大家都喜歡因日常工作成績被人記住,而不是因某一次閃光點。」 有人問及,對他的腳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數千年有什麼想法時,阿姆斯特朗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有點希望某個人上去把它們擦掉。」 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例如,赴月途中發現神祕UFO。 當人們在電視上看到阿姆斯特朗步上月球時,卻不知曉,「老鷹號」6個小時前已經登上了月球。傳回的第一個訊息應該是另一個太空人艾德林大喊的「有不明光源!」,但卻被掩蓋了,全世界的人聽到的是阿姆斯特朗說的「我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爲什麼?因爲老鷹號和外星幽浮僵持了6小時候,阿姆斯特朗才敢出倉。 艾德林當時正在駕駛艙內,他連說了兩次看到了強光。之後艾德林說自己看到的是兩個巨大鐘形不明飛行體,而且「正在月球上看着我們!」艾德林還對NASA說,「你們一定不會相信。」這個出乎意料的插曲,差點讓NASA決定放棄要登陸月球。 外星幽浮在月球上等着老鷹號,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它卻實實在在的就在那裏。這一幕把當時在老鷹號上的三位太空人嚇傻了,直到6個小時後,太空人判斷幽浮沒有惡意後,才小心翼翼的步出小鷹號踏上月球表面。當時NASA的通訊員莫里斯退休後,證實了艾德林與休士頓之間的確有以上對話,這對話甚至也錄下來了,他當時就是負責阿波羅11號跟休士頓中間的通訊。但是不但這段對話消失了,連最重要的月球漫步畫面也神祕的消失,雖然NASA宣稱是因爲錄影帶母帶被洗掉,但人們知道這只是藉口。 最驚人的是,當阿波羅11號在月球的背面時,傳回地球的訊號便中斷了,但阿波羅11號有拍下月球背面的照片,照片內容非常不可思議,原來月球背對着地球的那一面上竟然有城堡,和巨大的玻璃屋頂建築!這無可辯駁的證明,月球背面有人住! 不過,NASA下令把這些照片全部刪除。一切的祕密在40多年後的現在仍然是個謎。 奧巴馬政府此前曾發起名爲「我們即人民」的活動,該活動規定,如果有5000人以上籤署某項要求,政府需在30天內作出回應。目前,要求調查外星人的人數已升至2.5萬人。 政府的回應稱,儘管有科學家認爲宇宙內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很高,但是由於距離遙遠,這些生命與地球人進行接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政府同時也表示,「科學家依然在對地外生命進行探索和研究,比如科學家一直嘗試接收外星文明發來的的信號,但是迄今爲止,還沒有任何發現」。也就是政府再一次否認了外星人的存在。 承認不承認外星人的存在,那是人的事。它們該存在還是存在,決不會因爲政府不承認就不存在。但是爲什麼政府對外星人這麼排斥呢?倒不是美國政府跟外星人有什麼不共戴天的仇恨,關鍵是,外星人這麼大本事,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穿越空間就是一秒鐘的事,那政府的威信往哪裏擺呢?再者,雞下蛋、蛋孵雞,外星人是怎麼來的?如何能驗證外星人與達爾文進化論之間的關係?所以,承認外星人不是個簡單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問題更多更無法解答。如此看來,咬牙跺腳、說死了就是不承認,也是一個解決的辦法。△ (人民報首發) 有不明光源!傳阿波羅11號與幽浮僵持6小時才登月! 當時在老鷹號上面的三位太空人,左起分別爲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 前NASA顧問退休後,出版了「黑暗任務NASA祕辛」,爆料登陸月球時太空人見到幽浮。 阿波羅11號拍下月球背面的照片,照片非常內容驚人,原來月球背面有城堡,和巨大的玻璃屋頂建築。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