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內幕 › 文章: |
65年來 世界首次聽到中國高層這樣演講(多圖)
【人民報消息】今天有朋友送過來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部份演講,說「習近平向世界表明:肯定佛教價值!」 這句話的意思,我感覺,是讚許習近平不但不打壓佛教,還肯定正教信仰。 於是,我把這個曾經看過的演講全文重新搜尋出來,看看爲何過了8個多月,網友依然如此推崇。 看完之後,我感覺,習近平說了半天,中心思想說的是一個心胸容量要大的問題。 現在,國內的局勢從一樓發展到十層樓高,習近平的動作和目地越來越明朗,但一些網絡名人撰寫評論政局文章和接受採訪時,思維還在一樓。 這讓我頻頻想起唐代名詩《登鸛雀樓》,此首詩千古不朽的是後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是提醒子孫後代,要想看的真切,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心胸容量。 我們要爬到比十層樓還高,才能看到真實景像。因此,我們急需擴大自己心胸的容量。當我們心胸開闊時,所思所想才能順天而行,才能看到國內局勢的真相,才能真正幫到我們的讀者朋友們。 ◎「陽光有七種顏色,世界也是多彩的」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從裝束、語言、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到宗教信仰,幾乎完全不相同。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中說:「陽光有七種顏色,世界也是多彩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它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 他還說:「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它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明。 」 ◎ 被賦予使命的習近平人生經歷安排的奇特而殘酷 中共建政65年有餘,在黨文化的教育下,人的思想變異了,心胸狹窄了。爲了避免被賦予使命的習近平也變成這樣的人,他的人生經歷安排的奇特而殘酷。 習近平1953年6月出生,是中共建政之後出生的。從少年時代起就遭受一般人難以承受的生活磨難和精神打擊。在農村當農民多年,他知道農民缺什麼、希望什麼。 同時,他又是21歲就當邊區娃娃主席的習仲勳的兒子。習仲勳當副總理,這注定了習近平叼着金碗出生。習仲勳在中共體制內飽受折磨,這又註定了習近平無法捧着金碗長大。這一切的安排都給了他莫大的歷練,成就了他執政後所需要的一切正的素質。 ◎「你們對我這麼好,我不想走,就在這裏紮根農村一輩子吧。」 1962年,國務院副總理兼祕書長習仲勳因批准印刷劉志丹的弟妹所寫的小說《劉志丹》,而被定爲「習仲勳反黨集團」。從此,全家開始了長達16年的厄運。那年,遭到歧視的習近平才9歲。在隨後發生的「文革」中,小近平受到父親冤案的牽連,受過批鬥,捱過飢餓,流浪過,甚至被關押過。 1969年初,不滿16歲的習近平毫無出路,主動申請到陝北農村插隊。他被分配到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那是個很窮的地方,由於窯洞裏跳蚤特別多,他被咬得渾身都是水泡,只得在炕蓆下灑農藥粉來滅蚤。 那些年,習近平幾乎沒有歇過,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什麼活兒都幹過,什麼苦都吃過。在鄉親們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10裏山路長時間不換肩的習近平,是個「吃苦耐勞的好後生」。「幹活不惜力」、「有知識、點子多」的他,逐漸贏得鄉親們的信任。 七年之後,他被推薦上清華大學,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沒上山幹活,排了很長很長的隊送他上路,送了十多里,社員們還在送。習近平哭了,說:「你們對我這麼好,我不想走,就在這裏紮根農村一輩子吧。」一個和他非常要好的青年農民大聲對他吼:「你快走,你上了清華大學,我們就有條件去北京,要不然去北京沒有人管我們的飯。爲了我們將來看北京,你非得走。」之後,一些送行的社員才依依不捨地回去了。但十幾個年輕人一直步行60華里送習近平到縣城,晚上又一同擠在國營旅館的一間平房裏打地鋪睡。第二天,習近平帶着社員們到照相館照了紀念照。 那是山裏人第一次照相,用了5.50元錢。習近平付錢時,社員們不讓,你三角他五角才湊夠了。 離開陝北後,習近平始終牽掛着那裏有情有義的鄉親們。他先後幫村裏通了電、修了橋、翻建了小學。任福建省福州市委書記時,他專程回到陝北梁家河挨家挨戶看望,爲貧窮老人帶去了慰問金,給孩子們帶去了新書包、文具和用來提醒上學時間的鬧鐘。他任福建省領導時,還把身患重病的農民朋友接到福建治病,自己掏錢支付全部費用。 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與農民作家賈大山的純真友誼同樣平實感人。 作爲正直高官習仲勳的兒子,習近平幼年時期沒享受過幾天好日子,回顧往事、滿目滄桑。就在他走投無路、看不到任何希望時,給予他溫暖、撫平他心靈傷痕的是渾身黃土的農民。 在步步高昇時,習近平沒有忘記他們,盡力去爲他們着想,這是因爲習近平的「人性」始終發揮着作用。今天,我們看到大權在握的習近平依然保持着這個百姓最需要的東西。 ◎ 從國際演講中了解習近平的寬闊胸襟 下面摘錄習近平在演講中的部份內容,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習近平的寬闊胸襟: 在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着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 拿破崙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 只要世界人民在心靈中堅定了和平理念、揚起了和平風帆,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對戰爭的強大力量。人們希望通過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學,消除隔閡、偏見、仇視,播撒和平理念的種子。這就是教科文組織成立的初衷。 這樣一種期待,這樣一種憧憬,是我們今天依然要堅守的。不僅要堅守,而且要通過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動,讓和平理念的種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星球生長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 推動文明交流互鑑,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陽光有七種顏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 我參觀過法國盧浮宮,也參觀過中國故宮博物院,它們珍藏着千萬件藝術珍品,吸引人們眼球的正是其展現的多樣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鑑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爲前提。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可以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 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這些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獨到之處,了解在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到過代表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也到過帶有濃厚伊斯蘭文明色彩的中亞古城撒馬爾罕。我深深感到,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如果居高臨下對待一種文明,不僅不能參透這種文明的奧妙,而且會與之格格不入。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最大障礙。 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鑑的動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鑑,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明。 公元前100多年,中國就開始開闢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漢代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向西域傳播了中華文化,也引進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漢時期,中國的船隊就到達了印度和斯里蘭卡,用中國的絲綢換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中國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活躍期。據史料記載,唐代中國通使交好的國家多達70多個,那時候的首都長安裏來自各國的使臣、商人、留學生雲集成羣。這個大交流促進了中華文化遠播世界,也促進了各國文化和物產傳入中國。15世紀初,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到了東南亞很多國家,一直抵達非洲東海岸的肯尼亞,留下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明末清初,中國人積極學習現代科技知識,歐洲的天文學、醫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知識紛紛傳入中國,開闊中國人的知識視野。之後,中外文明交流互鑑更是頻繁展開,這其中有衝突、矛盾、疑惑、拒絕,但更多是學習、消化、融合、創新。 2000多年來,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先後傳入中國,中國音樂、繪畫、文學等也不斷吸納外來文明的優長。 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關於「和」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爲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爲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1987年,在中國陝西的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美輪美奐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我在欣賞這些域外文物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於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於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藏的精神鮮活起來。 中國人民正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爲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朋友們,習近平的講話就摘錄到此。) ◎一件鯉魚跳龍門的奇事 習近平在福建當官17年期間,曾到三明市的大金湖旅遊區乘坐竹筏漂流,其間有一條大鯉魚突然跳到他的竹筏上面,令同行者震驚,感覺習會成爲一個人物兒。果然沒多久,十六大前夕,2002年10月,習就上調浙江,後任省委書記。 2007年3月24日,默默無聞的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被突然空降到上海當一把手。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召開,在上海工作僅半年的市委書記習近平進入中央,任「國家副主席」,成爲胡錦濤的接班人。讓中共官場瞠目結舌。 每當遊客到福建三明市大金湖旅遊區旅遊時,就會有人講述這段鯉躍龍門的奇聞,遊客更不忘在上址拍照,也想沾點好運氣。 ◎愛下圍棋的習近平在下中國乃至世界這盤棋 2014年7月3日至4日,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應邀對韓國進行兩日的國事訪問。 在7月2日晚間,韓國總統朴槿惠已借CCTV採訪表明態度,稱「韓國夢與中國夢相通」,更進一步強調「希望中國夢和韓國夢最終能彙集在一起發展成爲東北亞之夢」。 在7月3日早晨,習近平也向韓國媒體擺明了自己的立場,《中央日報》、《朝鮮日報》等三家韓國主流大報已在顯要位置上刊登了他的《風好正揚帆》一文。文中,習近平以韓國俗語「三個銅板買房屋,千兩黃金買鄰居」表述對於中韓親善的友好感情。 7月4日上午,習近平在首爾大學發表演講,30分鐘的演講獲得30次掌聲。首腦會談由原本預定45分鐘的單獨會談最後延長到1個小時40分。一份頂層設計的聯合聲明與12項重要合作協議,都說明中韓關係進入全方位擴展的「政熱經熱」時代。 4日當天,韓國總統朴槿惠邀請習近平及其夫人彭麗媛在首爾城北洞傢俱博物館舉行了特別午宴。在午宴會上,朴槿惠向習近平贈送了放在螺鈿漆器箱的圍棋棋子、銀茶器、紅參天參等。習近平曾告訴朴槿惠,自己喜歡圍棋。 圍棋是一種智力遊戲,起源於中國。 別把下圍棋當作消遣,這裏麵包含着治國的大哲理和大智慧。 2014年12月5日,新華網頭版頭條是《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明年經濟發展八大信號》;12月6日是《習近平: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愛下圍棋的習近平正在穩步下着中國乃至世界這盤棋,不只是政治棋,還有經濟棋。△ (人民報首發)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