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杜承錦綜合報導)土衛六(Titan,又稱爲泰坦)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內體積第二大的衛星,其體積甚至比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水星還大(雖然質量沒有水星大),在太陽系中土衛六的大小僅次於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 據維基百科介紹:土衛六是由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發現的。惠更斯把這顆衛星稱爲「Saturni Luna」(土星的月球)。 土衛六的英文名稱「泰坦」(Titan)和其它另外7顆當時已知的土星衛星的名稱,都是由約翰•赫歇爾爵士命名的(約翰•赫歇爾爵士的父親威廉•赫歇爾是土衛一和土衛二的發現者)。約翰•赫歇爾爵士在1847年出版的《在好望角天文觀測的結果》一書中把這顆新衛星命名爲「提坦」。在古希臘神話中,「提坦」是指曾經統治天國的克羅諾斯和他的兄弟姐妹們的統稱。 而在許多歐洲語言中,「titan」一詞表示「巨大的」,「了不起的」。如1912年沉沒的一艘巨型郵輪即被命名爲泰坦尼克號(Titanic)。 過去科學家們非常渴望能夠探測土衛六的地表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但是直到2004年人類對土衛六表面的了解仍然非常缺乏。2004年11月26日,卡西尼探測器的一次飛越土衛六的觀測中,發現土衛六光滑的表面上只有很少的衝擊環形山,這些環形山在光線的作用下明暗對比強烈。卡西尼探測器的分光器發現土衛六地表的亮區和暗區發射的太陽光波長一樣,這就意味着它們可能由相同的物質組成(或者至少是覆蓋着相同的物質)。至於到底是什麼物質,人們依然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