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造物主恩典 透明動物隱形避天敵(多圖)
 
尉遲鳴鮮
幾乎所有沒有牙齒、毒素或者是快速遠離食肉動物的能力的海洋動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隱形能力。 該圖顯示的是一隻透明船艄。
在厄瓜多爾,一隻正趴在樹葉上休息的玻璃翼蝴蝶,美麗至極。

【人民報消息】上網搜尋,可以看到媒體互相轉載許許多多攝影師在世界各地拍攝的透明動物的神奇圖片。在它們中間有一隻雙斑鰩,又稱大灰鰩(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佩德羅灣發現的),以及一隻玻璃翼蝴蝶,在厄瓜多爾發現它時,它正趴在一片樹葉上休息。在西班牙語裏,這種蝴蝶又被稱作espejitos,意思是鏡子。弗萊希曼玻璃蛙是中、南美洲霧林裏土生土長的動物。它擁有十分鮮豔的綠色透明皮膚,它體內的重要器官均清晰可見。透明性常見於遠洋動物,即那些生活在海洋或者是湖泊裏的動物。這種動物的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一英寸長,最大的比一個籃球還要大。人們偶爾會通過它們胃裏的東西或者是它們偶爾閃過的彩色(或稱虹彩)發現它們,但是經常即使相距只有幾英寸,基本上也很難發現它們的身影,因爲這些動物的皮膚是透明的,確切的藏身之處又十分神祕,因而常常能躲過捕食者。 《科學美國人》的撰稿人,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的索尼克-約翰遜稱,幾乎所有沒有牙齒、毒素或者是沒有快速遠離食肉動物的能力的海洋動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隱形能力。 因爲它們生出來就這樣,就具有一定程度的隱形能力,那麼就不是它們自己的本事,而是造物主在造它們的同時就考慮到它們生存需要的條件。 約翰遜在一項研究中寫道:「事實上,只有在陽光永遠照射不到的海洋深處,透明物才不常見。」也就是說有陽光的地方,才會有透明動物。 文章說,很多透明動物就依靠它們的隱形能力來確保自己的安全,能夠穿透它們的身體的陽光數量處於20%到90%之間。與較小的動物相比,更大的動物一般會擁有更加透明的組織,而且那些生活在大約2460英尺(750米)水下的動物,其透明度會像在水面看到的那些動物的透明度一樣。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開闊海域具有透明特性的主要優勢,是它能從所有深度和角度爲這些動物提供很好的僞裝。一些動物還把它們的這種透明特徵當作武器。例如,類似水母的僧帽水母擁有看起來像幼魚和小蝦的色彩豔麗的有毒刺器官。試圖吃掉這些「小魚」的食肉動物會很快喪命,因爲它們很難覺察到與之相連的那個體積更大的透明動物的存在。 水母等一些水下動物均由凝膠狀物質組成,它除了僞裝作用以外,還有很多其它好處。在水裏,這種物質主要具有抗壓作用,因此這些動物才能在深海的高壓環境下倖存下來,不過凝膠狀物質又有足夠的浮力,能讓它們在水中輕鬆漂浮。透明動物只要很少食物就能存活下來,因爲那些透明的部份是不需要營養的。然而,當這些動物偶然遇到營養過剩的情況時,它們就能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和繁殖,導致水花區──在相對較小的空間裏出現數億個體。 2014年10月9日,新浪科技報道這些透明動物時說了幾句值得琢磨的話,「雖然科學家並不完全清楚這些動物是怎樣進化出透明特徵的,但他們認爲,透明皮膚有助於這些動物更好地融入它們的棲息地。隱形皮膚的發展爲這些經常會成爲獵物的動物提供了一些有利條件,因爲這能幫助它們從食肉動物的眼皮子底下成功溜走。」 透明動物的透明皮膚也不是它們自己製造的,那麼是誰那麼體貼入微?誰那麼大本事呢? 世界級科學家們會非常不厭其煩的描述數不清的現象,但寧可承認自己對所有的現象「不完全清楚」或「不清楚」,也不允許跟神掛上鉤。可是不跟神掛上鉤,那連「先是有雞還是先是有蛋」的問題都解釋不了,人從哪裏來的當然更回答不出來,只好堅持說自己是猴子進化的。 造物主造了每一種生物,就一定妥貼的看顧它們、保護它們。透明動物隱形避天敵的天然功能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科技界總是喜歡跟咱們逗哏。△

很多透明動物就依靠它們的隱形能力來確保自己的安全,例如能夠穿透透明水母身體的陽光數量處於20%到90%之間。
這隻箱水母是由凝膠狀物質組成的,這有助於它更好地融入水環境。在水裏,這種物質主要具有抗壓作用,動物才能在深海的高壓環境下倖存下來,不過凝膠狀物質又有足夠的浮力,能讓它們在水中輕鬆漂浮。這種材料是沒有生命的,因此透明動物不需要太多能量,只要很少食物就能存活下來。
透明性常見於遠洋動物,即那些生活在海洋或者是湖泊裏的動物。這種動物的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一英寸長,最大的比一個籃球還要大。如果你仔細觀察,有可能會看到這隻玻璃魚的內臟器官。
人們偶爾會通過透明動物(例如這隻白對蝦)胃裏的東西或者是它們偶爾閃過的彩色(或稱虹彩)發現它們,但是經常即使與它們相距只有幾英寸,基本上也是很難看到這些動物的。
背棘鰩,爲鰩科鰩屬的一種,體長105-120釐米,重量18公斤左右。每年產卵140-160顆,8歲性成熟,壽命在15歲以上。分佈於東大西洋歐洲和非洲的沿海水域,從冰島、挪威、北海和波羅的海向南到摩洛哥和納米比亞,地中海和黑海本魚也有活動。背棘鰩棲息在水深10-60米之間的泥沙海底,以蟹、蝦、小魚、甲殼類動物爲食。
一隻優雅美麗的水螅水母。
這種看起來好象石彈子一樣的水螅水母,壽命大多隻有數個星期,有的也能活到一年左右,那些生活在深海的水螅水母則可以活得更長久。水螅水母身體的主要成份是水,並且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不但透明,而且還具有漂浮作用。

(人民報首發) 資料來源:新浪科技等網絡媒體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My God!這個震撼美景不是爲人準備的(多圖) 2014/12/11 (286,191次)
宛若外星空間!這些洞穴爲何美到極致(2) (多圖) 2014/11/28 (271,079次)
人民報主編:感恩中不知今天是感恩節(圖) 2014/11/27 (95,031次)
羅平生物羣與人類 觸摸億萬年前的生命(下) (多圖) 2014/9/11 (248,628次)
超出想像!這奇景是造物主爲人準備的(多圖/視頻) 2014/8/4 (338,613次)
造物主的賞賜 造型獨特的蘭花太過神奇(31圖) 2014/7/17 (208,490次)
專噁心習!政知局文章獲排行榜第六(多圖) 2015/1/25 (110,454次)
中共傻眼!信他妹被彈劾 或判入獄10年(圖) 2015/1/24 (113,500次)
造物主恩典 透明動物隱形避天敵(多圖) 2015/1/23 (287,469次)
亞航空難找到黑盒子 答案卻更離奇(圖) 2015/1/22 (292,709次)
病危傳聞的警示 若徐才厚的癌症可消失 (圖) 2015/1/22 (124,067次)
想當年,江澤民在趙紫陽面前象條哈巴狗(圖) 2015/1/21 (283,831次)
習這眼神看他,懸!報導沒提誰陪察魯甸震區(多圖) 2015/1/20 (283,913次)
習視察後,鎮江長江大橋將開工(圖) 2015/1/19 (108,840次)
李嘉誠爲何把第三個兒子送到開曼羣島(圖) 2015/1/18 (104,567次)

"大褲衩"現新華網首頁 劉雲山政令不出窩兒(多圖) 2015/1/17 (109,283次)
兩天76萬讀者!徐才厚和張萬年的差距在這裏(圖) 2015/1/16 (134,391次)
一個巨大陰謀!江曾合夥把張萬年做了(多圖) 2015/1/15 (308,938次)
2015!江澤民曾慶紅被挖出,歷史大戲即將落幕(多圖) 2015/1/14 (156,697次)
輕鬆一刻:給喜感韓國小正太按快門兒!(多圖) 2015/1/13 (276,705次)
一張歷史圖片:江現在才知道習的厲害(圖) 2015/1/12 (293,997次)
挺熱鬧的,"江澤民淳樸的愛情故事"都出來了(多圖) 2015/1/11 (147,142次)
請朋友們不要被紐約時報忽悠了(圖) 2015/1/10 (106,778次)
江綿恆被免職,胭脂抹錯到屁股蛋子上(多圖) 2015/1/9 (112,363次)
近期最佳太空照片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多圖) 2015/1/8 (282,505次)
韓正被江拋棄!對踩踏事件深感捅心內揪(圖) 2015/1/7 (124,730次)
王岐山萌成這樣兒!習淺笑 劉雲山黑鍋臉 (圖) 2015/1/6 (137,669次)
代省長公開聲明:江上東山嶺,我可沒陪同(多圖) 2015/1/6 (126,805次)
江澤民新年預告 2015自己時辰到了(圖) 2015/1/5 (128,742次)
薄熙來落馬三天 令計劃獨子被周滅口(多圖) 2015/1/4 (369,909次)
黃奇帆玩懸的,"臨江門"打算平步青雲(多圖) 2015/1/3 (284,794次)
政治局委員兼統戰 孫春蘭是第二個薄熙來(圖) 2015/1/2 (159,808次)
2015年新年藏頭詩賀詞(圖) 2015/1/1 (144,601次)
薄熙來秦城白吃白住 法國別墅已掛牌銷售(多圖) 2015/1/1 (320,837次)
原標題笑掉大牙!習看了一場新年戲曲晚會(圖) 2014/12/31 (123,033次)
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最高檢新規(圖) 2014/12/31 (124,298次)
嘬到沒人了!新華社讓鳳凰網道歉賠償(圖) 2014/12/30 (261,298次)
彭麗媛四兩撥千斤 "婊子陳"目瞪口呆(多圖) 2014/12/29 (322,312次)
馬給顏色看看 柯文哲能是習的好夥伴(多圖) 2014/12/28 (107,015次)
新華網改版 砍這鏈接網站老江心驚肉跳(多圖) 2014/12/26 (123,103次)
差點被繞進去,中國高校學子抵制聖誕節(圖) 2014/12/25 (123,114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