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愁煞科學家!海王星黑色風暴與木星大紅斑縮小(多圖)
 
尉遲鳴
 
2018年3月4日發表
 
海王星與地球(左)的對比。
海王星的巨型風暴漸變過程對比圖。
圖爲美國航空航天局「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1979年拍攝的大紅斑景象。

【人民報消息】宇宙中的變化讓天文學家一驚一乍。例如,科學家觀測到,48億公里外的太陽系第7大行星海王星先是發生令人震撼的巨型風暴,現在又正在急速減弱而接近消失。 ◎ 海王星黑色風暴在急速縮小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在太陽系邊緣,地球之外的行星中也存在如此劇烈的大氣運動。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報導,在1980年代,宇宙飛船旅行者II號(Voyager 2)首次發現海王星存在激烈的大氣運動現象。1990年代,哈勃望遠鏡注意到海王星兩次出現風暴而後消失。 正在消失的風暴是2015年產生的。產生的原因與消失的原因都是不解之迷。 中國有句老話「天人合一」,當天上發生巨大變化時,人間就同樣會發生大事情。但無神論的科學家認爲這是無稽之談,並把他們的無稽之談認爲是真理,還拿來誤導讀者。 報導說,此後,哈勃望遠鏡對其進行密切注意,因爲哈勃望遠鏡是科學家唯一可以清晰觀測這些現象的望遠鏡。 不知爲什麼天文學家只是觀測這些現象,卻從來沒有思考過「爲什麼會發生這些現象?是誰之手製造了這些現象?」也許有人想過,但用無神論的觀點去研究,肯定是沒有答案的,而且也丟面子,也就不爲此勞神了。 報導說,用地球上的距離來對比,正在消失的這個風暴範圍曾經大到可以從波士頓橫跨大西洋到葡萄牙。但是,又使科學家困惑的是,現在哈勃望遠鏡拍攝到,這個巨型風暴正在急速縮小而幾近消失,且不明原因。科學家將其與木星的大紅斑對比。木星大紅斑也是木星的激烈大氣運動。海王星的這個風暴與大紅斑的旋轉特點一樣,也是反氣旋方向旋轉。 與木星大紅斑不同的是持續時間。大紅斑保持了近200年,至今仍然清晰可見,而海王星的風暴存在時間僅爲短短數年。這又是爲什麼? 參與觀測的西班牙巴斯克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天文學家奧古斯丁·桑切斯拉菲珈(Agustín Sánchez-Lavega)說:「我們一直沒有找到這些風暴形成或者其旋轉速度爲多快的依據。」他們研究的路完全是錯的,怎麼能找到依據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喬書亞·陶勒森(Joshua Tollefson)認爲,這個黑色風暴很可能含有臭雞蛋味的硫化氫成份。 科學家強調,這個風暴不是一下完全消失,而是逐漸變弱以至消失。但是,其形成和消失原因等具體問題目前找不到合理的解答。 ◎ 木星大紅斑正在變小 據《大衆機械雜誌》(PM)報導,大紅斑至少存在兩百年,甚至有記錄顯示其存在時間可追溯至17世紀。

圖爲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拍攝的「大紅斑」影像。
根據哈伯太空望遠鏡照片顯示,木星大紅斑正逐漸縮小。原因不明。

美國航空航天局木星探測器「朱諾」號飛船於2017年4月3日飛近木星,觀測到大紅斑直徑爲16,350公里(10,160英里),略小於地球直徑的1.3倍,說明大紅斑比以前小了。 2017年7月12日,「朱諾」號飛掠大紅斑抓拍了迄今最清晰的圖像,結果顯示大紅斑繼續縮小。科學家據觀測數據推測,大約二十年後大紅斑可能變成環狀。 「推測」和「可能」都是科學家們的論文術語,有人說,你也是推測,我也是推測,你的研究爲什麼叫成果? 航空航天噴氣動力實驗室的行星大氣科學家蓋倫·奧頓(Glenn Orton)表示,大紅斑可能變成性狀穩定的環形或者進一步縮小,也可能會像木星大白斑那樣發生融合及變成渦旋,大白斑近十年的情況穩定。這說了不等於沒說麼。 科學家認爲,大紅斑是木星大氣層中的激烈運動現象,或者說是一種大氣風暴,其旋轉速度高達每小時480公里(300英里)。但是,大紅斑的產生和變化一直是天文學的難解之謎。 根據歷史資料及最近的觀測數據和圖像,木星的大紅斑一直在變小。19世紀末,天文學家觀測記錄顯示,大紅斑的寬度可達到木星經線60度的位置,直徑超過56,327公里(35,000英里),爲地球直徑的4倍。 1979年,美國宇宙飛船旅行者II號(Voyager 2)飛越木星表面時,發現大紅斑的寬度縮小至地球直徑的2倍。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主要星體。尤其是1992年彗星撞擊木星之後,科學家更加註意木星的各種情況。 奧頓說:「我感覺,如果大紅斑消失了,那麼會有其它有趣的現象發生。」 現在天上人間都在發生鉅變,科學家卻僅僅是當作「有趣的現象」來看待。科學家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無神論和進化論觀念,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的罪過是誤導世人。(文/尉遲鳴)△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98,37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