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科學家很興奮,說是在火星發現了這個(多圖)
 
華世谷
火星探測車洞察號示意圖。
科學家驚歎:前所未有,火星上驚現「奶油巧克力餅乾」。
科學家認爲,遠離地球的火星每到春季也會發生大變化,表面會出現一些類似融化巧克力冰淇淋的物質。

【人民報消息】據NASA9月下旬報導,火星探測車洞察號(InSight)數據的初步分析顯示,火星地表磁場有着奇怪的波動。另外根據測得的火星磁場的特徵,科學家認爲火星在全球範圍內可能存在一個液態地下水層。 洞察號自2018年11月登陸火星以來進行了多項工作,包括測量火星地殼溫度、收錄火星地震聲音、測量火星磁場方向和強度等。9月中旬在歐洲行星科學大會和美國天文學會的聯合會議上,科學家披露了這些探測工作的一些新發現。 ◎ 表面磁場強度是科學家之前估值的20倍 1997年,科學家通過「火星全球探勘者」(Mars Global Surveyor)軌道器,從離火星表面60~250英里的空中,測得火星在那樣高度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的同等高度磁場強度的10倍。 科學家估計,火星以前也曾有過像地球一樣的、強大可用的全球性磁場。他們猜測,在約40億年前,火星的外核出現某種變化,基本摧毀了火星的磁場,導致太陽風逐漸破壞了火星的大氣層,把火星從曾經可能是像地球一樣可居的環境,變成現在這樣冰冷的荒漠。 當然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火星有火星生命,地球有地球生命,可居的環境指的是對那個星球上的生命而言。但現在的科學家總是拿人類的生存需要去當標準,所以思考的基點就是錯的。 科學家很想揭開的一個謎題就是火星爲何出現現在的這種變化,他們認爲從高空測量的磁場數據不夠準確,需要地面的測量值。因此,洞察號首次爲人類在火星上放置了磁力儀。 洞察號發回的測量結果讓科學家感到震驚:磁力儀測得的磁場強度是之前依據空中測量值所推測出的表面磁場強度值的20倍! 科羅拉多大學的大氣和太空物理學家布萊恩(Dave Brain)雖然沒有參與對此數據的研究,但是對洞察號發回的數據非常熟悉。他告訴《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這個結果來自地下深層還是接近地表,目前還不明確,但是確認這個來源很重要。 布萊恩說,如果這個磁場強度來自接近地表較新的岩層,這將說明火星上存在強磁場的時期比科學家之前所知的長。 ◎科學家的疑惑:神祕磁場脈衝 科學家說,更令人疑惑的是,從測量數據中看到了火星磁場規律性的波動。 測量結果顯示洞察號周圍地表磁場的方向和強度有規律性波動,這不算奇怪。地球上磁場受到太陽風等因素影響,也會出現一些波動。 他們發現詭異的是,火星上的波動總是出現在火星的半夜時分,彷佛有某種力量在定時控制着那裏的磁場。 洞察號目前所在的方位接近火星的赤道。地球上晚上受到南極光和北極光的影響,磁場也會出現波動,但那一般在緯度高一些的地區,而不會出現在赤道附近。 研究者目前給出一種猜測。火星上現存的弱磁場受到太陽風磁場擠壓,導致部份磁場呈現一種尾狀形態,午夜時分,洞察號正好處在尾狀區域,尾巴掃過地表磁場就像撥動吉他琴絃一樣,使其波動。 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人怎麼能有明確的答案呢? ◎ 科學家猜測火星有地下儲水層 在這次會議上,科學家還介紹了另一個特別的發現:根據磁場信號特徵,推測火星地表以下存在一個厚度約2.5英里的導電層。雖然研究者還不能確定其所在的深度,但是估計不會超過地下62英里深處。 布萊恩解釋說,在地球上,人們就是利用磁力儀這樣探測地下水。如果這一法則適用於火星,這就意味着火星地表以下存在液態水層,而且其範圍可能是火星全球性的。 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行星科學家、猶他州楊百翰大學的拉德博(Jani Radebaugh)說,既然火星上已經有存在地表冰層的大量證據,那麼火星上存在地下水也是合理的。 布萊恩說,當然細節很重要,還有很多可能性尚未排除。在火星上鑽洞研究會很有效,但是洞察號的鑽頭只能鑽約16英尺深。這有待將來更先進的考察工具到位後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 驚現「奶油巧克力餅乾」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最近的火星圖像一改人們心目中那個「紅色星球」的形象,有時看起來更像是美味的奶油巧克力。 CNN報導,NASA以及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的火星微量氣體追蹤軌道飛行器(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拍攝到的照片上均顯現,火星似乎變成了大大的、誘人的奶油餅乾。 科學家估計,北極的冬天使二氧化碳結成薄薄的冰層,覆蓋了沙丘。當春季到來的時候,這層冰會立即轉變爲水蒸氣,沙丘也從其底部開始,向上除霜。 他們分析說,在結冰時,氣體會被鎖定在冰層和沙子之間的空隙中。當冰解凍時,氣體會從裂縫中噴出,不可避免地會有沙子露出。於是就出現了酷似奶油餅乾的圖案,而且還有巧克力餅乾。 是不是這樣?用一個不夠準確的比喻,這就好像一樓的居民去猜測10樓居民的家裏是什麼樣,房間的擺設是怎樣的,都有什麼等等,也只是猜測而已。這就是當今的科學。(文/華世谷)△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恆星遭碾碎吞噬 神魔激戰人間 道高一丈(多圖) 2019/10/5 (394,680次)
天文學家越來越誇張 笑死人不償命(多圖) 2019/9/24 (383,980次)
比鋼鐵強硬100億倍 也拗不過老天爺(多圖) 2019/9/11 (449,425次)
人間在發生大事!有恆星將壽終正寢(圖) 2019/9/9 (424,324次)
NASA花11億美元去摸大象腳趾頭(多圖) 2019/8/25 (345,082次)
天文學家抱着大象腿研究超新星(多圖) 2019/6/14 (368,020次)
美國政府幾十年前已經與外星人接觸(圖) 2019/5/28 (76,291次)
"星球大戰"石刻證明阿茲特克人的文明(圖) 2019/5/25 (245,473次)
封塵50年!月球岩石的研究將驚人(圖) 2019/5/23 (425,146次)
中華民國2020總統大選 花會落誰手(下)(多圖) 2019/10/20 (315,948次)
她的經歷證明 外星人是人類的敵人(圖) 2019/10/19 (250,884次)
中華民國2020總統大選 花會落誰手(上)(圖) 2019/10/18 (329,955次)
科學家很興奮,說是在火星發現了這個(多圖) 2019/10/18 (399,882次)
曾慶紅急眼了!想當年王冶坪泄老江這祕密(圖) 2019/10/17 (586,082次)
香港百年法治 江爲退守 將其變地獄(多圖) 2019/10/16 (289,307次)
小笑話:尼泊爾總理嚇尿了(多圖) 2019/10/15 (368,558次)
圖片新聞:居高臨下看真實上海 2019/10/14 (304,583次)
外星怪物想幹啥?英國公開UFO檔案(圖) 2019/10/11 (244,215次)

誰說了算?最離奇死亡與最幸運逃生(多圖) 2019/10/7 (253,241次)
人頭豬身令人震驚什麼(圖) 2019/10/6 (305,077次)
恆星遭碾碎吞噬 神魔激戰人間 道高一丈(多圖) 2019/10/5 (394,680次)
毛臨終最後一句話點明習近平是傻瓜(多圖) 2019/10/4 (1,082,738次)
內幕:「一號工程」爲何成中共絕密中的絕密(多圖) 2019/10/3 (666,274次)
狗頭人證實《山海經》是真實歷史文獻(多圖) 2019/10/2 (259,609次)
小笑話:曾慶紅是江的心理障礙(圖) 2019/10/1 (355,998次)
對中共說不!她在美國被心臟病猝死(多圖) 2019/9/30 (349,740次)
習近平,要玩這個,你絕對玩不過薄熙來(多圖/更新) 2019/9/27 (530,791次)
德媒體驚呼!政府爲何還在花數億歐元援助中共(多圖) 2019/9/25 (354,354次)
遭雷擊均未奪命 老天放他們一馬(多圖) 2019/9/25 (231,614次)
天文學家越來越誇張 笑死人不償命(多圖) 2019/9/24 (383,980次)
這位讀者希望人民報幫忙提醒此國際名人(多圖) 2019/9/21 (314,962次)
港鐵出軌 網民驚呼郭文貴爆料賽半仙(圖) 2019/9/19 (358,835次)
刊登再多新疆美景 遮不住殺戮的血腥(多圖) 2019/9/18 (410,615次)
習近平,你再不處理他,將會被正邪各方力量處理(圖) 2019/9/17 (407,743次)
中美緩僵局!新華網出現一張耐人尋味的圖片(多圖) 2019/9/16 (382,504次)
《聖經》裏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被考古證明(圖) 2019/9/15 (233,065次)
新華網明著告訴你:習近平被玩成王滬寧喉舌(多圖) 2019/9/13 (422,209次)
比鋼鐵強硬100億倍 也拗不過老天爺(多圖) 2019/9/11 (449,425次)
17歲主元神穿上21歲肉身 麻煩大了(多圖) 2019/9/10 (266,604次)
人間在發生大事!有恆星將壽終正寢(圖) 2019/9/9 (424,324次)
冷笑話:中共的需求與供給(圖) 2019/9/8 (336,868次)
人沒離世便知自己上天堂或下地獄(多圖) 2019/9/7 (353,738次)
笑話?28億年前製造的人工金屬凹槽球(圖) 2019/9/5 (236,538次)
逼習下臺!中共10月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多圖) 2019/9/4 (473,09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