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英國通靈男孩 曾見過美國威爾遜總統的靈魂(圖)
 
劉曉
 
2019年12月17日發表
 
輪迴轉世,是一個目前人類和科學未曾能掌握的領域,有人相信,有人懷疑。科學目前無法否定輪迴轉生的存在。(示意圖)

【人民報消息】有的人在睡覺或打坐時,靈魂會離開肉體,並與另外空間的生命接觸。英國通靈男孩M就有過許多次這樣的經歷。他在1923年寫的日記中還透露,美國第28屆總統威爾遜的靈魂曾在夜裏不止一次離開過肉體,在另外空間與高級生命「長老」聯繫。在一戰期間,他的靈魂曾在另外空間見過威爾遜的靈魂一兩次…… 敬畏上帝的威爾遜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1856年12月出生於弗吉尼亞丹頓,他的父母都是蘇格蘭血統的長老會教徒。父親約瑟.威爾遜是長老會牧師和神學院教授,他教導兒子如何學習《聖經》。在他看來,「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提供宗教教育,主日學就沒有太大的作用。」這樣的看法也傳給了伍德羅。 伍德羅童年時參加的教會的管風琴師維德里小組告訴威爾遜的傳記作家貝克,小時候的伍德羅「害羞、沉默寡言,他特別容易被音樂感動。每當我們彈奏某些深沉的讚美詩,比如我們常常在聖餐會中唱的那首《在那個黑暗、陰鬱的日子》,這個小男孩就會坐在那裏哭」。 1873年7月5日,伍德羅公開了自己的心意,申請成爲長老教會的會友並被接納。第二年,他在日記中寫道:「如今,我已經17歲了。當我回顧以前的生活時,我發現在這17年中,我敬畏上帝的時間是何等少,而服侍魔鬼的時間是何等多。雖然不久前我公開表示了相信基督的名,但是我在恩典上幾乎沒有長進,在地上也幾乎沒有爲主做什麼。……如果上帝賜給我恩典,我願意從現在起竭盡全力侍奉他,也願意努力臻於完美。」 此後在上大學期間,他每個學期都修了《聖經》課程。在1880年4月,在一場關於「美國羅馬天主教是否會威脅到美國的制度」的辯論中,威爾遜認爲羅馬天主教會要求至上的權柄,這不會「威脅到我們的國家」。「除非我們抹去過往的記憶和經歷、忘記承載第一批清教徒的『五月花號』,除非我們的公立學校體制衰敗、我們的國家落入無知;除非我們的立法者將他們的職責交給教會勢力、將他們的特權交給神父,否則我們的自由是安全可靠的。」 1890年,他成爲普林斯頓大學教授。1895年1月他在教會發表演講,其中有這樣的詞句:「作爲基督徒,我們當敬畏上帝,其意思相當於『存着崇敬的心來留意』。這會帶領我們到哪裏呢?進入救恩的計劃!我們因爲相信和接受而得救;我們不是靠行爲,而是靠重生、靠基督的寶血得救。認識基督,便是智慧;接受基督,便是聰明。」 1902年,威爾遜當選爲普林斯頓大學校長。一次在校園宗教協會發表的演講中,他說《聖經》是「對人類精神作出最佳總結的書籍」,宣傳基督的道路是最難的道路。 在任期間,普林斯頓大學董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使這所大學成爲無宗派學校。他認爲牧師應該重在「有效地傳講上帝的道」。他認爲教會應該是屬靈機構,而非「慈善團體」。 1911年,已是新澤西州州長的威爾遜開始在全國巡迴演講,希望自己可以被提名爲總統候選人。在演講中,他說道:「信心紮根於《聖經》的人都知道改革不會停止;上帝的指頭運行在列國之上,他反對任何圖謀國家敗落或者欺騙人民的人;這種人只是在無知中摸索着蹣跚地走向可怕的審判日;不管一代人目睹與否,啓示和自由的日子必會來到,主會在榮耀中降臨。」 1912年,威爾遜當選爲總統,從1913年開始連任兩屆。他曾對他的朋友說:「在這個文明衰退、人類遭受巨大痛苦的世界中,如果我們不相信上帝是一切的因由——他在照着他自己的計劃運行,人生就不值得活下去。」而在任總統期間,他保持定期上教堂的習慣。 在第二次就職演說中,他還說:「如今,我知道了這份工作意味着什麼,也完全意識到了它所涉及的責任。我祈求上帝賜給我智慧和見識,讓我以這個偉大民族的真實態度來履行我的職責。我是他們的僕人;唯有他們通過信任和勸告來支持和引導我,我才能成功。我所仰賴的就是美國的合一——在感情上,在目標上,在責任、機遇和服事的異象上合一——如果沒有合一,他們的勸告或行動都毫無用處。」「我們的國家如果不在靈性上被救贖,就不能在物質上繼續生存。」 或許正是因爲對上帝的敬畏,威爾遜總統才有了不同於他人的經歷。 「長老們」給威爾遜總統的啓示 儘管M猜測有肉身的威爾遜從未聽說過「長老」,但「長老們」卻稱他爲「我們的奉獻者」。「長老」告訴M,威爾遜總統提出的的十四點和平原則是受到了「長老們」的啓發。 第一次大戰後期,威爾遜總統親自主導對德交涉和協議停火。1918年1月8日,威爾遜總統向國會提出了十四點和平原則,即無祕密外交;航海自由;消除國際貿易障礙;限制軍備;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德軍撤出俄國領土;恢復比利時獨立性;德國歸還亞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根據民族性原則重塑意大利邊境;奧匈帝國的民族自決;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奧斯曼帝國的民族自決;恢復波蘭獨立性;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這十四點原則傳遞出威爾遜總統希望可以避免再次發生世界大戰的構想。其後,十四點和平原則成爲巴黎和會的指導綱領,其中的成立國際聯盟的設想和貢獻,使威爾遜總統獲得了191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這些原則既然是高層生命給予威爾遜總統的啓示,那麼,這些原則也是高層生命幫助人類維持和平的努力,只是人類並沒有遵從神的旨意。 M在日記中寫道:「我強烈地預感到那些政客絕對不會遵循他的十四點原則,而會狡猾地將其置之不顧。」「這樣一來最終結果將會是復仇,早晚的事。」M還感覺到周圍的靈氣並沒有和平的跡象,這一場不會是「結束戰爭的戰爭」,也不會「使民主制度安全屹立於世界」。其後二戰的爆發正是源於德國的復仇,印證了M的感覺。 威爾遜心碎而死 1920年1月,國際聯盟成立,它可以被視作聯合國的前身。其成立目的是通過集體安全及軍備控制來預防戰爭,藉由談判和仲裁來平息國際間的紛爭。在國聯最鼎盛時期的1934年到1935年,會員國數量高達58個。 對於國際聯盟,M的感覺是它「是個很好的建議,但我知道它終會被利用,淪爲陰謀的溫床。政客們可不會轉瞬變成聖人」。事實也的確如此。國聯的成立並未阻止軸心國的侵略腳步。 而美國則因爲參議院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所以也沒加入國聯。當時參議院圍繞是否加入國聯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威爾遜總統因中風而昏倒。他請醫生給他讀《哥林多後書》第四章8~9節:「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遭壓迫,卻不被丟棄;打到了卻不至死亡。」在辯論期間,他說:「如果我不是基督徒,我想我早就發瘋了。」由於拒絕妥協,參議院沒有通過他關於國際聯盟的議案。威爾遜總統的心碎了,並於1924年2月3日去世。 而M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知道威爾遜總統死了,帶着失望。他們從來就沒有聽從他的十四點原則,我想是悲傷加快了他離去的腳步。一個純淨的靈魂,受到太多的誤解。」或許受到太多誤解的威爾遜總統,在離開人世後才會更深地了解自己承載的使命究竟是什麼。 (參考數據:《看見真相的男孩》、《美國總統的信仰》)△

 
分享:
 
人氣:57,06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