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承载美好象征 以"椿萱"代称父母(图)
 
杜若
“椿、萱”组合后,人们用来代称父母。如果双亲健在,称为“椿萱并茂”。

【人民报消息】唐朝牟融《送徐浩》诗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若不知道“椿萱”代指的意思,这诗读起来颇为费解。 椿庭之恩 椿萱,分别指椿树和萱草二种植物,因其承载着美好的象征意义,古人就以椿代指父亲,以萱代称母亲。 凡间草木通常一岁一枯荣,生命非常短暂。人们听说,上古时期生长着巨大的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再八千年为一秋,生命不老且又长青。古人希望父亲能像大椿一样长寿多福,因此就以大椿作为父亲的代称。 宋朝无名氏于《鹧鸪天.此夕熏风息舜弦》曰:“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灵椿过八千。”宋人张纲《浣溪沙》:“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迭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宋朝华岳《满江红.自古称稀》有云:“九万鹏程当不二,八千椿寿看逾一。”这几则诗词中以“灵椿、椿龄、椿寿”为祝辞,祝福男性长辈健康长寿。 对父亲的养育与教诲之恩,古人则以“椿庭之恩”来表达。 春秋时期,有一天,孔子站在堂上独自思考问题,其子伯鱼为免打扰父亲思考,疾步穿过庭院。孔子回首问他:“最近学《诗》了吗?” 伯鱼回答:“还没有。” 孔子说:“不学诗,如何懂得与人交流呢?”于是伯鱼就去学《诗》。 又一次,孔子在堂上听到伯鱼疾步穿庭之声,于是回首问他:“最近学《礼》了吗?” 伯鱼说:“没有。” 孔子教诲他:“不学《礼》,如何懂得立身呢?”伯鱼听从父亲的教诲去学《礼》。后来,人们将椿与庭组合,代称父亲。 古典小说《荆钗记传奇》第二回说:“不幸椿庭殒丧,深赖萱堂训诲成人。”不幸父亲殒没,深得母亲养育和教诲才能长大成人。这里就是以“椿庭”代称父亲。 萱堂之思 萱,萱草,又称“谖草”。谖,忘记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能使人忘记忧愁;背,即北堂,主妇居住的堂屋。后人将母亲居处的地方称为“萱堂”,以“萱寿”祝福母亲或女性长辈。 据《本草纲目》介绍,萱草有治疗思郁忧愁的功效。《博物志》说,经常食用萱草能使人愉悦,忘记忧思,所以称为“忘忧草”。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诗》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萱草生长在北堂台阶前,而游子已远行至天涯。慈祥的母亲倚在北堂门口,却还没有看见萱草开花。以萱堂之思比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 “椿、萱”组合后,人们用来代称父母。如果双亲健在,称为“椿萱并茂”。《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说:“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指万里十六岁时,父母俱以双亡。程趾祥《此中人语.陈璋》:“望兄速邀媒妁,转恳椿萱,毋使好事多磨也。”希望兄台速速请媒人说合,以通两家之好,恳请父母劳心,不要让好事多磨。这几则记载,都是以“椿萱”代称父母。 (参考数据:《论语.季氏》、《毛诗正义》卷三、《幼学琼林.祖孙父子》)△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5/3/69093.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19年5月3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