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奇聞 | 要聞 › 文章: | |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4)(圖)
【人民報消息】爲了使人類不至於過早的墮落,神安排了各種能展現神蹟的人和事。催眠中可以準確診病和解讀前世的卡西就是其中的一個。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1)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2) 催眠下有非凡解讀能力的預言家(3) 他一生留下的近一萬五千條「解讀」中,有關對未來的預言只佔一少部份,大部份是解讀人與疾病的關係,疾病與造業的關聯。這對當時的社會風氣起到了好的作用。 很多人相信卡西,所以找他解讀的人直到他去世前,還預約了兩年多。卡西的解讀包括揭示人今天具備的個性、才幹和觀念往往與前世的影響分不開。 ◎ 前世往往是今生的影子 某位紐約出生的牙醫生長在大城市,家人也幾代都生活在城裏。可他卻時常有慾望想拿着獵槍和釣魚竿到鄉間和河邊並獨自在野外搭帳篷露宿。通過生命解讀,他明白了這是前世的影響──在他的前世中,他曾是一個丹麥人,在18世紀從德國移居美國,曾在新澤西生活過,住在一個有許多溼地、湖泊和河流的地方,靠狩獵和賣皮貨爲生,所以今生還保留着對森林和河流的嚮往。 有許多人還會感到某一特殊的地方對他有強烈吸引力。卡西的解讀發現,這種吸引力時常來自前生,那裏曾經是快樂生活過的地方。例如一位東海岸的女商人,有許多年一直想去美國的西南部居住,最終決定搬到新墨西哥去,在那裏一家旅館裏做主管。根據解讀知道,她曾有兩世居住在這一地區,雖然已經過了許多個世紀,她對這個地方的喜愛依然保持着。又如,有4個人特別嚮往南太平洋羣島、新奧爾良、印度和中國,原因是以前他們曾在那裏生活過,從而留下了如此強烈的依戀之情。 有趣的是,某些演員或職業活動家通過作解讀,情況也極爲類似。有一婦女對希臘舞蹈和戲劇特別感興趣,也是源於前世曾在希臘生活過並且當時這種藝術形式也正值頂峯興盛時期。有一男孩對心靈傳感十分着迷,是因爲在亞特蘭蒂斯那一世他是一名教授心理學和思維傳感的教師。有位美麗的女孩對飛行十分狂熱,原因是因爲在亞特蘭蒂斯那一世她曾是位領航員,還是負責通訊的主管。有一位熱心於救助殘疾兒童的婦女,在轉生到巴基斯坦那一世時就開始救助殘疾人和病人了。 ◎卡西這一世的願望是彌補往世的虧欠 卡西對自己的生命解讀發現,他在幾百年前在埃及那一世時,曾是一位高級僧侶,具有很強的特異功能,但由於他的獨斷專行和沉湎於聲色導致他的毀滅。 後來在波斯那一世他是位醫生。有一次,在沙漠戰場上受傷,在沙漠中等死,孤獨一人,缺食少水。在瀕死前極度痛苦的煎熬了長達3個日日夜夜。此時他盡力使自己的主元神離體以求得肉身痛苦的解脫。有記載說最後他做到了這一點。其實做到或做不到,都不是人自己控制得了的,那是由神來決定的。 卡西今生的美德和缺點都能夠回溯到他的前世經歷。所以,今生他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希望無私的去爲他人服務。他並不知道,自己此生的這個願望是爲了對往世的驕橫、享樂與好聲色進行補償。 ◎通過光暈得知人的情緒與健康 卡西預言了俄羅斯(蘇聯)將拋棄共產主義,成爲自由之邦、美國的朋友。他還預言中國將有一天成爲「基督教在人類生活中的搖籃」(the cradle of Christianity as applied in the lives of men.)。對此,當時的西方人感到費解。現在有人認爲,卡西的這個預言說的是佛法的復興將從中國開始。 晚年時,卡西的解讀能力越來越強,甚至不再需要進入催眠狀態就能知道一些事情。有一次他非常難過的從房間裏出來,原因是他知道有三名參戰的年輕人回不來了。 他開始能夠看到所有活的物體表面都有光暈。他甚至可以通過這種光暈得知一個人的情緒、健康與人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從全美各地寄給卡西的信越來越多,多是詢問他們的親人的安危的。在這段時間裏,卡西有時一天要作8次解讀,雖然他從自己的解讀中獲知,他每天的解讀不能超過兩次,否則會損害他的健康,縮短他的壽命。但他無法停止他的超量解讀,因爲就是這樣,排隊等候的已經排到幾年之後了。 ◎ 卡西回家 1944年春天,卡西的健康開始惡化。「解讀」的信息告訴他必須休息了。但請求他解讀的信源源不斷,而卡西卻病倒了。接近年底的時候,卡西給自己作了解讀,並告訴焦慮的親友們,過了新年他一切就好了。 真的,1945年元旦剛過兩天,1月3日,還有兩個月就過68歲生日的卡西去世了。幾個月後的復活節星期天,他深愛的妻子捷特魯德也追隨他而去。 卡西的出現是神的安排,是爲了使人類社會不要儘早的墮落。從蔣中正委員長介石先生的妻子宋美齡女士的抗共演講中,我們可以得知,安排做世界憲兵的美國拋棄了中華民國,與中共建立的非法政權交好。此時,以卡西的方式阻止社會的墮落已經不可能了,他的歷史使命結束了,回到了他來的地方。(全文完)(文/齊禪)△ (人民報首發)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