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苏轼的勇武担当与济世救民(图)
 
青桐
北宋苏轼《木石图》。

【人民报消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不仅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在书法、散文、文人画等方面都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他非凡的文学成就之外,苏轼在现实中还是果敢立断,颇有作为的领军者。当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还原真实的场景,看到的是勇武担当、济世救民的“父母官”苏轼。 搭小草屋 驻城墙防洪 当苏轼刚刚调任徐州知州,黄河便在曹村决口,洪水暴发,汇聚在徐州城下,情势非常危急。 洪水越涨越高,冲击着城墙,眼看有崩塌的危险。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看到太守毫不动摇,富民重新回到城里。 苏轼果断地调用军队,他到武卫营对着士兵说:“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虽然你们是禁军,但也请你们尽力相助。” 士兵说:“洪水来了,太守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呢?”于是,军将们带领士兵拿着畚箕铁锹,修堤筑坝。 雨日夜不停地下,城墙露出水面并不是很高,看上去情况危急。 苏轼在城墙上搭起一个小草屋,住在里面,日夜指挥着防洪的事务,即便从城墙下来办事,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军民一心,上下协力,终于挡住洪水,保全了徐州城。 洪水退出后,苏轼把徐州凡是有薄弱的地方都予以修补,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 严刑峻法 修整军纪 在宋哲宗执政之后,苏轼请求出外任地方官,被派往与契丹相邻的定州。 在定州这个地方,军政败坏松弛,没有法度。军官们蚕食士兵的口粮和赏赐的财物,而士兵们又骄惰不服教诲,前任地方官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苏轼到定州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变现状。他把贪污的军官发配到远恶的地方,修缮营房,禁止饮酒赌博,拒绝让败坏的风气在军营驻留,并且保障军士的衣服粮食不被克扣,用战法部署约束士兵,士兵都畏服他。 然而军官们害怕不安,有的士兵拿着赃物控告他的长官,苏轼说:“这件事我自己处理是可以的,听任你告状,会在军队中造成混乱。”立即把士兵判决流放,于是大家才安定。 适逢春天大检阅,将校官吏们很长时间废除上下级的名份,苏轼命令全按旧有的规章制度,将校官吏按照自己的级别穿戴军装。 副总管王光祖自认为是老将,觉得这样做耻辱,假装生病不来。苏轼叫来书吏,让他起草奏章,王光祖听到后惧怕受到严惩而出来参加阅军,检阅结束,没有一个怠慢的人。 定州的人说:“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这种检阅礼了,真是军纪严明呀!” 杭州治疫 筑堤治淤 苏轼以苦为乐,乐在其中,虽然一生不停地转换任职的地方,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在每一个地方都把管理的事情做到最好。 当苏轼到杭州时正值杭州大旱,饥馑和瘟疫一起发生。苏轼集中多余的公款两千缗,又拿出自己的黄金五十两,办起慈善病坊,收治穷苦无助的百姓。 第二年春天,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并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很多人。在苏轼的治理下,杭州的瘟疫得到了抑制。 南宋以后,杭州成了一个大都会,可是在那以前,那里还是很荒凉的。因为杭州近海,地下的泉水都是咸苦的。唐朝有一位刺史李泌,引西湖水,凿成六口井,百姓才喝到淡水。白居易修白堤,疏浚西湖,引湖水入漕河(即大运河),再从漕河引水灌田千顷,从此那里的百姓逐渐富裕起来。此后官府经常疏浚西湖和这里的河道,使这一带保持富庶。 但是,宋朝开国以后,这里的水利工程逐渐失修,漕河淤塞水浅,三年就得挖一次,不然就无法行船,成了百姓一项长期负担。西湖浅滩长满了“葑”,是一种类似茭白的水草,这些水草死后化为泥土,称为“葑田”,使湖面越来越小。据当时的统计,这样的“葑田”有“二十五万余丈”,湖面已经所剩无几。当年的六井也差不多淤废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轼开凿两条河,让漕河有足够的水以通航运,还修一条大堤挡住海潮,使潮水不再灌入市内,又挖深六井。最大的工程是在湖中的葑田上取土,修造成一条三十里长的大堤,一是使湖水加深,扩大湖面;又在堤上形成一条大道,方便行人。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当时被称为“苏公堤”。为了解决水草淤塞,一是让在这里种菱的农民,每年收获后把残根等除尽。再一个是雇人在湖上种菱,有了菱之后,“葑”这类杂草就无处生长了。 二十年后,当苏轼再次回到杭州的时候,他发现杭州的百姓几乎家家都挂着他的画像,连吃饭的时候也要向画像祝颂几句。还有人为他修了生祠,就是活着的时候为他修的庙。对于这些功绩,苏轼都淡然处之,他认为是做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而已。 苏轼对安民治国之道曾经直抒胸臆:“国家之所以生存和灭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高低,不在于国家的强弱;改朝换代之所以有长有短,在于风俗的轻薄敦厚,不在于国家的富有与贫穷。” 苏轼的一生辗转流离,但是却守着至真至善的道理从未放弃,用具体的行为来印证,用出世的诗文来阐明,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数据:《宋史.苏轼转》)△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三和尚转生高官 身带跨世"印记" (图) 2020/5/2 (21,132次)
苏东坡见证神通功能(图) 2019/11/14 (29,548次)
神明助战 诸军睹神迹(图) 2019/10/19 (28,155次)
张方平饭间教婿(图) 2019/9/3 (30,212次)
一门三丞相的史浩家族(图) 2019/9/2 (31,142次)
北宋名臣忆前生 抄经未完今世续写(图) 2019/8/12 (28,979次)
让皇帝为之流涕哭泣的忠义之臣 何栗(图) 2019/4/27 (28,966次)
古代官员的为吏之道和座右铭(图) 2019/1/25 (44,539次)
邵雍未卜先知(图) 2018/12/12 (40,742次)
为法轮功创始人接生的是她(图) 2020/6/27 (557,040次)
朝鲜当局证实金正恩不可能再与川普见面(多图/视频) 2020/6/23 (393,847次)
真实故事:神教给我们这样看人(图) 2020/6/23 (136,495次)
半密闻半笑话:江泽民慷慨献妻 2020/6/22 (515,078次)
三胖呜呼了?瘟神掉过头来再进北京(多图) 2020/6/18 (360,439次)
满视野都写满这四个字!电影《永恒的五十分钟》(多图/视频) 2020/6/14 (1,414,276次)
布隆迪亲共总统猝死 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中招(多图) 2020/6/10 (283,656次)
别急!上天是这样爱他的(图) 2020/6/7 (137,794次)
献身死亡职位!中纪委书记赵乐际如愿以偿(图/视频) 2020/6/6 (632,385次)

逃生者们六四回忆屠杀 美国政府对此表态(多图) 2020/6/4 (485,946次)
东非蝗灾为何如圣经描述的末日景象(多图) 2020/5/31 (307,832次)
孟晚舟脦瑟 何柱国嘬死 习作何打算(多图) 2020/5/30 (344,967次)
小幽默:特鲁多甩锅精准砸到位 (多图) 2020/5/28 (387,170次)
太阳金字塔神秘能量 科学家为何永无答案(图) 2020/5/28 (205,624次)
替江闷声大发财的 都得拎出来晒晒虫儿(多图) 2020/5/26 (497,522次)
宇航员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下)(多图) 2020/5/23 (597,168次)
杜伟猝死两天后 沈中阳登上砧板(图) 2020/5/21 (306,648次)
两只巨龟报恩的奇事告诉我们什么(图) 2020/5/20 (214,601次)
新华网55字就把58岁驻以色列大使打发了(多图) 2020/5/19 (301,688次)
87岁老母只求见儿一面 中共胆儿小…抽了(多图) 2020/5/14 (208,392次)
宇航员被外星人劫持 月球是人造的(上)(多图) 2020/5/8 (562,282次)
读《看见瘟神……》有感(图) 2020/5/6 (259,573次)
纽约州疫情最严重 加州长要钱不要命(多图) 2020/5/5 (297,533次)
医生已着手准备死讯 英首相一念头死而复生(图) 2020/5/3 (330,714次)
科学家为何找不到第二个人类宜居行星(多图) 2020/5/2 (506,014次)
崇祯与习近平为何命运可以不同(多图) 2020/5/1 (343,602次)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为何有神奇力量(图) 2020/4/30 (223,802次)
连看四遍的获奖影片“黑暗中的曙光”推荐给您(图/视频) 2020/4/28 (810,753次)
北极地区上空为何出现臭氧层大空洞(图) 2020/4/27 (461,407次)
英首相病危后再给生机(图) 2020/4/26 (293,727次)
多名主播染疫 CNN仍往瘟神怀里撞(多图) 2020/4/23 (310,981次)
西方康复者亲述从疫情中死里逃生的神奇(图) 2020/4/21 (243,194次)
催眠下有非凡解读能力的预言家(4)(图) 2020/4/19 (235,948次)
天上人间 两个巨大中子星猛烈对撞(多图) 2020/4/14 (468,401次)
催眠下有非凡解读能力的预言家(3)(图) 2020/4/12 (220,60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