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爆炸中失去女兒的家庭:堅信神 走過艱難歷程(圖)
 
2021年11月26日發表
 
肖恩和坦達.馬奎爾夫婦與他們的兒子海登和已故女兒伯克利。

【人民報消息】俄克拉荷馬州的一個家庭,在一次致命的房屋爆炸中失去了14歲的女兒,面對無法治癒的創傷,他們堅信是神引導他們度過了那艱難的歷程。 通過信仰和家人、朋友們的大力支持,肖恩(Shawn)和坦達.馬奎爾(Tanda Maguire)夫婦以及他們13歲的兒子海登(Hayden)在痛失親人的悲傷中振作起來,找到了如何將希望寄託在更大事情上的方法。 這對夫婦在《大紀元時報》上分享了他們家的故事,他們說,神爲他們開闢了一條「超越今生希望」的路。肖恩說:「上帝通過我們幫助他人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 2020年9月23日,爆炸發生的前一天晚上,42歲的坦達接回了她的女兒伯克利(Berklee)、兒子海登,以及他們教堂青年組的一些朋友。伯克利比平時更高興。 「她告訴我,她非常喜歡那天晚上他們唱的兩首禱告歌,甚至在回家的路上還讚揚了她的弟弟,這對於一個14歲的孩子來說是不尋常的。」坦達說。 坦達以「我愛你們」和孩子們互道晚安,便提前上床睡覺了,這時伯克利還在唱歌,歌聲響徹了整個房子。 第二天早上,48歲的肖恩一直睡到7點。「我只是走過去煮咖啡,一按下按鈕。」他回憶說,「一切就都爆炸了。」 丙烷泄漏引起的爆炸瞬間把房子夷爲平地。爆炸如此猛烈,以至於把馬奎爾家鄰居的窗戶炸飛到一英畝之外。 肖恩說,爆炸的衝擊力就像「觸電」一樣。他被活埋了,卻不知道他的女兒伯克利在爆炸中當場喪生。伯克利——她的名字的意思是「上帝品格的反映」——她5天前剛過完了生日。 坦達和海登遭受了嚴重的二度和三度燒傷。 肖恩懇求正在集合的救援隊伍幫助尋找到他的家人。他回憶說:「我當時就在向上帝哭喊,哭喊着『救命,救命,救命。』」「他們發現我時,我身上正在冒煙。我們辛苦一生而創建的家,就這樣瞬間就一切都不見了。房子夷爲平地,變爲廢墟。」 當第一批救援人員到達時,馬奎爾夫婦才意識到他們損失慘重的事實。 爆炸發生後不久,有人告訴他們看到了耶穌。「有人說神正在廢墟中行走。耶穌看着伯克利說:『我要帶妳回家。』」肖恩引用了這句具有治癒性的話,幫助了他的家人面對失去親人的事實。 悲傷的肖恩躺在病床上,他的朋友們一邊祈禱,一邊誦讀《聖經》。他的母親黛安(Diane)白天守在他床邊,記錄下她認爲可能是兒子的臨終遺言。他因受傷嚴重在醫院住了幾個月。 坦達和海登——海登的名字意爲「爲上帝而戰的勇士」——在醫院住了5天后出院了。海登後來回到醫院接受手臂、腿部和麵部的植皮手術。 如果沒有神的恩典和周圍人的支持,這個家庭是無法生存的;在坦達和海註銷院後的36個小時之內,他們就住進了一個傢俱齊全的租房,人們捐助的食品和衣物裝滿了儲藏室和壁櫥,人們甚至還爲他們準備好了一輛借來的汽車。 「從過去到現在,朋友、家人和小區的支持和幫助都令我們非常感動。」坦達說,「從最小的細節到最大的物品,提供了我們所需要的所有的東西。」 當這個家庭開始重建他們的新生活時,伯克利仍然是他們最關心的。就在爆炸發生前3個月,坦達曾與伯克利談過有關困境的話題。 坦達說:「我們談到爲什麼不能把希望寄託在今生,因爲它永遠不會滿足我們,我們永遠會失望,只有永恆的希望才能真正滿足我們。」她補充說,女兒希望與上帝能建立更深的關係。 伯克利是一名在家接受教育的學生,她喜歡唱歌、戲劇、排球和幫助他人。她連續3年在當地的救世軍爲老年人組織了聖誕戲劇,並在鄰居家的孩子的生日派對上免費爲他們化妝。她忍受着慢性疼痛和過敏,但總是想着別人。她的理想是在一個兒童教堂夏令營工作。 雖然迫切希望女兒能回來,但肖恩還是選擇了接受神的安排,發誓要把自己的悲傷化爲動力成爲一個更好的丈夫和父親。他發誓要「更加珍惜他所擁有的愛」,做出更多的讓步,比過去更多地傾聽他所愛的人的心聲。 馬奎爾夫婦最近在俄克拉荷馬城東北部,朋友們的附近買了一套新房。肖恩一生在俄克拉何馬州的新視覺諮詢公司從事以信仰爲基礎的婚姻和家庭治療。他現在得到同事們的支持和幫助。他還創建了一個播客。 「我只是在說:『上帝,我想用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來取代這種痛苦和失落。』」肖恩說,他現在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症。 作爲一個被剝奪了一切物質財富的人,一個滿身是血、奄奄一息的人,肖恩鼓勵其他人,他們不需要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他們甚至不需要相信自己能挺過去。他說,記得「起來,歸向神」,不要忘記在別人的生命中播下永恆之愛的種子。 他補充說:「你要知道,傷痛遠遠比不上愛。」 「如果你繼續讓神醫治你,你就會活在有愛的地方,你就會活在被神愛的地方。能給予愛,而不是拚命地要索取愛。」△(有刪減) (英文大紀元記者Louise Bevan /編譯 郝雅潔)

 
分享:
 
人氣:19,20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