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兒子發狂與富家子敗家皆有前因 結惡緣必嘗惡果(圖)
 
劉曉
 
2021年7月26日發表
 
佛家認爲,人做了壞事,有現世報的,也有來世報的;有報應在做壞事人身上的,也有報應在其子女親人身上的,甚至也有專門轉生到當事者家中報應的。

【人民報消息】佛家認爲,人做了壞事,有現世報的,也有來世報的;有報應在做壞事人身上的,也有報應在其子女親人身上的,甚至也有專門轉生到當事者家中報應的。不管以何種方式,其實都是應了老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皆報」。 前世催債急爲富不仁 今生需還三條命 清朝山東即墨長阡村有一位王員外,爲人寬厚。他有一個兒子,20歲考中童生,其後,王員外爲兒子娶妻。新婦過門沒多久就死了。過了一段時間,王員外又爲兒子娶了某女爲妻,然而,女子還沒過門也死了,他的兒子也突發狂疾。 面對家門不幸,王員外找了一個術士詢問原因。術士告訴他,這與他的前生有關。他前生是一名陳姓富翁,當時有一個姓範的貧寒人士欠了他一百兩銀子。他追討甚急,範生走投無路下選擇上吊而死,範生的妻子也隨之殉夫。他們年幼的孩子因爲父母皆亡,最後也死了。範氏一家就此絕戶。 範生死後,訴於冥司,冥司認爲欠債必償是天理,陳氏索要並無不妥,但問題是範生原本就有償還之意,只是陳氏操之過急,致使3人喪命,範氏一家的遭遇確實令人憐憫。而且陳氏富有,一百兩銀子對他而言並不多,陳氏卻錙銖必較、不留餘地,實屬爲富不仁,其情可惡。因此冥司判:陳氏轉生後用一個兒子和兩個媳婦抵償範氏一家三口的命,並且此生絕後。 王員外就是陳氏轉生。這就是爲什麼王員外的兩個媳婦皆死、兒子得狂疾的原因,實乃報應使然。 術士還告訴王員外,因爲他今生爲人寬厚,如果多加行善,或許還有挽回的餘地。王員外於是在神佛面前發誓,願力行善事,並誦佛經萬遍。 過了一段時間,王員外又去詢問術士,術士說,因爲王員外行善事、誦佛經,冥司已令範生寬限20年,等到他的兒子生子並長大後再償範生的命。果不其然,王員外兒子的狂疾很快就好了。 富家子敗家有因 民國無錫有個富家子,名叫張意秋,特別能揮霍享樂。他的父親在世時,還能對他稍加約束,不給他太多的錢財。但張意秋還是揹着父親私下四處借債,並承諾待父親百年後就歸還,他爲此借了很多錢。 父親死後,他更加肆無忌憚地揮霍。買來的玉鐲稍不如意,就立馬打碎;狐裘不合體,就馬上送人。吃的方面更是花重金遍尋美食,如他的鄰居養了一隻善鳴的黃雀,他就花了很多錢買來,只爲烤着吃。按照鄉俗,春天的賽會有遊船比賽,他就提前租下所有船隻,不許租給任何人。類似的豪放之舉數不勝數。 不到兩年,家產就幾乎被張意秋敗光了。好在他的妻子先期已與他分開居住,還有一些資產,因此可以時時接濟他。等到妻子死後,張氏家族的義莊每月給他三百兩銀子生活費,但他還是到手就花光。他曾經賣掉父親的墓地和年幼的女兒,後都被義莊贖回。 就這樣放蕩一生的張意秋,年老無子,一事無成,此時才深感後悔。一天晚上,他夢見有一位神對他說:「產破,可去矣。」第二天,他就死了。 有知道他家事的人說「這是孽報」。原來張意秋的祖父張翁,曾經與同鄉嵇道坤爭地,到官府打官司也輸了。後來他聽從別人的計策,上官府告嵇道坤是一個訟棍,嵇道坤因此被流放。流放那天,張翁遍邀親友,還請來戲班子到家中慶祝。 嵇道坤經過張家時,更加惱恨,並說:「等我回來一定要報仇!」張翁聽說後,就派人向押解的差役行賄,讓他們在途中將嵇道坤害死。 其後,張翁的生意十分順利,最終富甲一方。但有一天,他忽然夢見嵇道坤,而也是在這一天,他的孫子張意秋降生。張翁懷疑孫子是嵇道坤轉生的,就叮囑兒子多加小心,還用一半家產辦了張氏義莊。義莊主要幫助族中貧困之人,對於婚喪嫁娶都給予幫助。 張翁所料不錯,張意秋就是嵇道坤轉生,爲的就是將張家的財產敗光,以解前世之恨。等到冤怨了結才離世。 前生辜負諸女 今世拿命償 民國江蘇蘇州同裏鎮有個叫吳育庭的儒生,其家世代都是讀書人。吳育庭的小兒子叫依霞,因爲他夜晚經常夢到有多名女子前來索命,寢食難安,所以只得從大學肄業,回家休養,但他沒有將原因告訴父母。 他的堂妹與他的關係很好,就試圖爲他排解,但自己當晚居然也做了與堂哥同樣的夢,而且第二天就生了病。她將自己的夢告訴父母,父母卻告誡她不要告訴依霞的雙親。 很快,依霞患了重病,而且常常胡說八道。他的母親很擔心,就找了一名通靈者觀瞧。通靈者說病人自己知道怎麼回事,依霞的母親就去詢問兒子,兒子這才將噩夢告知。 又過了一段時日,依霞的元神在夢中來到了冥府,冥官譴責他辜負了那些女子。依霞說:「我至今守身如玉,安有此事?」諸女子紛紛上前訴說他的負心事。依霞聽罷嘆道:「原來是前生造下的冤孽啊!」 沒過多長時間,依霞就死了。他的哥哥在從書院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坐車的依霞,便問他是否病癒,依霞點頭稱是,但車行甚急,很快就消失不見了。等他到家才知依霞早已死去多時,自己遇見的當是其魂魄。 因此,無論我們身處何種環境中,都應善待他人、廣結善緣,如此自然就可以少受惡報之苦了。 (參考數據:《右臺仙館筆記》、《洞靈小志》)△ (有刪減)

 
分享:
 
人氣:69,3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