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房企债务违约不許稱「爆雷」 中共高官又出奇葩論調
 
【人民報消息】中國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在出席一個經濟論壇時,批評用「爆雷」形容房企債務違約是「用語不準確」,董建國還大力唱好中國二手房市場,更引發網民議論。 中國經濟年會週三(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表示,今年頭十一個月二手房交易量達到37.1%,創造歷史新高,形容把一二手房合起來能呈現正增長,說明住房需求穩定,更批評把房企債務違約說成「爆雷」或「資金鍊斷裂」,是用語不準確,這種說法會導致信任危機,衝擊市場銷售,加劇企業困難。 董建國的說法,在中國各大社交平臺引發廣泛討論,有博主表示,數據顯示消費者對中國的二手房比一手房更有信心。 博主「俠姐地產觀」:「二手房交易量大幅度上升,很大原因是因爲廣大人民羣衆對新房房企的信心不足。每一個爛尾樓背後對應的都是一個又一個家庭,普通的家庭根本承受不了爛尾的代價。」 至於他批評「爆雷」說法,有網民表示,欠銀行、投資人和供應商幾百億也不是「爆雷」,什麼纔是?有人質疑爲何房企有豁免「爆雷」的權利,更有網民形容董建國的言論不準確和「博眼球」,官方應認真救市,是消除「爆雷」的好方法。 官批「爆雷」之說 變相承認房產危機已撼動中國經濟 經濟學者司令表示,董建國並沒有否認中國房地產存在問題,與以往官方對負面消息必定否認的做法不同,他是間接承認,現在房地產問題的嚴重性,已無法忽視,但官方救市乏力。 司令:「不管它是經營出現困難也好,資不抵債也好,還是爆雷,總之都說明現在中國房地產企業存在這個問題,已經是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嚴重程度,等於是變相承認了問題的存在。中國政府現在也並沒有找到多麼好的政策來救市,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並沒有做好準備,出來面對全社會對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跌跌不休』、持續低迷的這種質疑聲。」 司令表示,董建國的話變相把官部門轉型成房仲推銷的角色,說明官方承認難以救回一手房的市場,把激活房地產交易的希望,放在二手房市場,又說,他的話也暗示甩鍋給消費者,把最終不能改變房地產下滑的責任,從官方推給市場。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批評「爆雷」的說法顯示,官方沒有面對房地產現在的問題,是因爲中國經濟不好,產業結構、法制和市場經濟均不公平和不合理等系統性問題導致,當局不理會問題所在,繼續用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態度,讓人擔憂。 方原:「更可怕的事情是,不讓表達這方面的觀點和信息,同時卻繼續的推進以房產化解風險爲標誌的一些動作,本質還是在用房地產試圖在拉動經濟,還是這個老套路,已不是說不碰南牆不回頭的問題,而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非要在這個南牆上面撞死纔算。」 評論:住建部發話 如同要網信辦清理「爆雷」言論 獨立時評人季風表示,住建部官員的言論,之所以引起網民的大反應,一方面是房地產「爆雷」已是事實,官方卻不承認,對此感驚訝,另一方面是預示新一波針對房地產的網絡整頓將啓動。 季風:「出事就叫爆雷,二十大房地產爆雷公司的名單都出來了,就是房子已經出大事了,這就叫爆雷。當局從來就不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你找他的毛病,你就是找茬。房地產就是一個最大的例證,就是任何戳破他們醜聞的人,都屬於負能量,他是提醒網信辦要更嚴一點,不能讓房地產'爆雷'這樣的信息透露出來。」 季風相信,網信辦會加強清理整頓評論中國房地產的言論,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網民改變用詞,以突破官方的言論封鎖,繼續評論房地產的問題。△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2/15/7935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