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11月1日发表
人气:6,796 分享:
|
|
香港高才通计划「抢人才」 「高才」入港后却一职难求(图) |
|
香港政府推行高才通计划招揽外地人才,惟大部分申请人士为本地市场不缺的金融及商贸行业,在竞争激烈下难以找到工作(美国之音) |
【人民报消息】我希望在亚洲发展,香港给予我这个机会,而且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所以我有兴趣留在这里,」来自法国的Stephane透过交换生计划在香港城市大学完成信息科技学系的学士课程,符合「高才通」计划的申请资格,因此他在毕业后留在香港,希望能在香港继续发展。
然而在向20多家公司提出申请后,却一份工作都没有找到,令他感到十分沮丧。
「找工作确实不容易,或许要寄望有雇主愿意尝试一些特别人选吧,」他感慨地告诉美国之音。
「高才通」招才有道
自从香港实施国安法,尤其是对抗议者进行残酷的大规模镇压后,香港人才开始大量外流。特别是在及英国政府放宽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持有人的移居、就业及就学资格的刺激下,数以十万计香港人在最近4年选择离开香港,往外地发展。
为了补救人才大量外流对经济造成的破坏,香港政府在2022年设立「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希望借此从非香港人才市场上「抢人才」来填补空缺。
高才通的申请资格分为三类,分别是「前一年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元」、「在合资格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并于前五年之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及「在非香港合资格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少于三年工作经验」。为了扩大招才范围,香港政府特首李家超在今年10月发表的新的「施政报告」中宣布,在高才通计划中增加4所英国及美国艺术及设计专业的大学,以及9所中国大陆学府成为「合资格大学」,合共198所大学符合资格。李家超说,香港欢迎更多的中国大陆人来港,目标是到2046年接纳超过100万内地人,以抵消出生率下降和人才外流的影响。
根据香港政府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收到100,972个合资格人士申请,当中有81,463人获批,远超政府当局预计的每年批准3.5万个申请,而且其中的66,109个获批个案已经入境。当中符合「前一年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元」的申请人士中,有20,919个申请获批,当中18,100位人士已经入境。香港政府表示,这些透过高才通计划到香港就业的人士,入息中位数达5万港元月薪,预计为香港带来340亿港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约1.2%。
高才们求职路不通
不过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香港政府却在另一边厢公布残酷的现实数据。劳工及福利局去年11月,向当时透过高才通签证抵港逾半年的5000名申请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却发现只有54%受访者表示「已就业」,「已定居香港」的受访者竟只有43%。
《南华早报》援引一位毕业于墨尔本和悉尼的大学,今年7月满怀希望地来到香港的23岁深圳人基拉.熊(Kira Xiong)的话说:「我感到很困惑。政府邀请了我们,但现在我们到了香港,却感觉受到了不那么热情的欢迎。」
基拉.熊持有香港高才通计划的两年签证,希望能找到一份金融工作。但是在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发送了100多份简历、降低了薪资预期后,才找到一份与专业无关的的行政工作。
24岁的剑桥经济学毕业生彼得.张(Peter Zhang)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去年按照高才通计划进入香港后,就不断地发送简历求职,整整经过六个月,才于3月获得了初级金融分析师的职位。
来自福建省,从一所「高才通」合资格大学名单上的美国学府毕业的李志丰,今年八月透过高才通计划来港寻找工作,至今仍然没有著落。
「我在这几个月寄了接近一百封求职电邮,虽然大部分都给予面试机会,可是只有几次再面试的机会,然后就都没消息了,」他向美国之音分享自己的境况时无奈地说。「我希望来香港工作,是因为香港公司提供的薪水较高,而且可以接触更多外资公司,所以希望来香港尝试一下。」
李志丰表示,工作还没找到,在香港生活的开支却花费不少,所以如果下个月再没有进展,可能先回中国内地去找工作。
香港民间团体「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在今年7月就携子女来港生活人才家庭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中有71.5%为高才通人士,但其中21.6%的人表示尚未找到工作。
雇主只按需要限量招才
对于雇主来说,高才通计划确实为他们提供更多人才的选择,不过到底是否因此找到合适人才,却还是充满问号。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担任物流公司东主的张坚云,坦言若非业务特殊需要,是不会特别为外来人才打开方便之门。他表示过往为了希望开拓印度市场,所以特意从当地聘请人才到香港办公室上班。可是张坚云在这些印度籍人士上班两个月后,才发现这次招聘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于是还没过三个月试用期便将对方辞退,至此没有聘请非本地人士,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办公室,都只是聘用当地员工。
经营跨国信息科技公司的林晓东,也有聘请来自中国大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员工,他认为招聘人才始终还是视乎公司需要为主,国籍绝对是次要考虑条件。林晓东告诉美国之音:「我们的公司有经营小红书和抖音的广告,所以聘请内地员工是因为他们熟悉市场需要。坦白说我们跟他相处之后,发现彼此间的文化差异确实有落差,不过正因如此,才需要他为我们扩展在大陆的业务。相反如果我们的业务是要熟悉Facebook,国内人士根本不会用,就不适合了。另外我也需要聘请需要创意开发的职位,所以聘请精通英文,又能够应付跨国企业的需要,不同种族的人反而更胜任。」
成效不彰连亲政府人士也批评
不过高才通计划所接受的申请当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超过95%,真正外籍人士的申请比例甚至低于以往的「一般就业政策」时期。加上超过两成申请获批人士竟然还没能找到工作,于是连目前已经完全被亲政府人士垄断的立法会,也有不少议员对高才通计划成效提出质疑。选委界议员林振升指出,根本没有太多外国人来香港工作,而申请者获批后实际上有否到香港也不知道。另一选委界议员洪雯早前在中共三中全会时,更指出香港政府在这项「抢人才」计划上根本没对症下药,只在金融和商贸招揽到人才,但这两个领域根本不缺本地人才,自然令外地人才难以找到合适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许桢,认为「高才通」这名词本身已有误导成份,他们在香港的竞争力根本没有明显优势。他表示:「他们的学历在香港就业市场来说不算非常突出,而且连在资历上都比以往各种专才计划的人士,甚至在本地大学毕业的大陆学生更浅。而且他们没有在香港居住和就学经验,连社会联系都不强。一般求职行为除了学历,社会联系非常重要,社会联系薄弱令他们的求职时间相对较长。」
不过另一方面,许桢认为随著高才通实行计划行之经年,不合适的「人才」申请可能会愈来愈少,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比率也会愈来愈低。而且香港的普遍入职薪金数字只低于美国及新加坡,税率则远比两地为低,所以许桢相信香港对于外地人才来说仍有一定吸引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这批高才通人士在香港找不到工作,由于他们的家境相对富裕,所以一般来说可以逗留在香港找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从消费角度来说,也可说是对香港带来好处。△(转自美国之音)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1/86177.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导读 |
|
|
|
|
|
1. 中南海气氛诡异传王岐山被软禁
(37,592次)
2. 心怀不满!澳门市民如此对待特首选举(图)
( 34,941次)
3. 习近平被削权后疑遭党内军内羞辱
(34,482次)
4. 习近平军权易手 张又侠再添新证
(33,413次)
5. 传秦刚最新消息:因傅晓田举报而自杀 保留副部级待遇
(32,672次)
6. 张又侠拿海军开刀 习军权被削弱迹象
(32,460次)
7. 张又侠突访越南 信号异常
(32,008次)
8. 两周内套牢三万亿 年轻股民血本无归
(31,275次)
9. 习赴福建蔡奇罕见未陪同 信号强烈
(31,064次)
10. 央视前大牌沈冰披露:江从曾手中抢走宋祖英之秘辛
( 30,511次)
11. 李升蔡降 习近平再度高调反改革(图)
( 30,408次)
12. 中南海诡异信号连发 习近平失势迹象逐渐清晰化
(30,337次)
13. 前财务总管被判死缓,王岐山被抛弃,命运难测?
(28,952次)
14. 习权力危机加剧 被逼退迹象又增新例(图)
( 28,916次)
15. 塞尔维亚在与俄罗斯拉开距离 普京有苦难言
(28,838次)
16. 习反扑 政治局会议高调反腐 四中全会落空
(28,575次)
17. 火流星彗星血色天空三大凶兆齐聚北京 习近平危急?
(28,549次)
18. 李强访越大出风头 越通社强烈暗示:习下李上(图)
( 28,510次)
19. 习军权被削落后会遭什么危险吗
(28,462次)
20. 时势不同以往 赖清德主动出击 习狼狈挨打(图)
( 28,171次)
21. 咄咄逼人的宣传也掩盖不了内部的动荡(图)
( 27,621次)
22. 最新卖国罪行 中共割让9万平方里土地给印度(图)
( 27,545次)
23. 刺激了个寂寞 地方政府企业欠款超12万亿!
(27,350次)
24. 人算不如天算!习近平无意中把自己套进预言(多图)
( 27,025次)
25. 官媒篡改以色列外长所言 中共在害怕什么
(26,870次)
26. 小说:红朝毁灭记(4)接班人遇刺(图)
( 26,699次)
27. 天下奇谭(37)清朝义士蒋坚行侠仗义 留名正史
(26,601次)
28. 习赴福建探索两岸融合 国防部却唱对台戏 实情令人意外
(26,578次)
29. 不怕习妒嫉?越南接待李强如总书记(图)
( 26,510次)
30. 中国青年贷款炒股 银行怕了 割韭菜反噬!(视频)
( 26,112次)
31. 网传王岐山被软禁在家
(26,024次)
32. 习近平不甘失权备战翻盘?
(25,883次)
33. 诺奖、AI与三纲五常
(25,802次)
34. 又一批副部级贪官被群打 中共打虎为何罕见正部级以上
(25,785次)
35. 中国股市割韭菜 股民血亏绝望!(视频)
(25,652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