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11月27日發表
人氣:7,376 分享:
|
|
「潤」出中國第一站 大量中國人旅居泰國清邁 |
|
【人民報消息】 近年來,泰國清邁吸引了大量中國人前來生活,今年這一趨勢尤為明顯。這些移居清邁的中國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為了子女教育,二是為尋求宜居環境養老。然而,無論是何種目的,大多數人都將清邁視為通往未來生活的「中轉站」,而非永久居所。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盡管一些中國人對在清邁置業抱有興趣,但租房仍是主流選擇。這不僅因為租房經濟實惠,還因為泰國的房地產政策對外國人購房有限制。例如,公寓類房產中,外國人持有比例不得超過49%,而獨棟住宅或聯排別墅幾乎不對外國人開放。此外,泰國房產市場的流動性較低,二手房交易困難,這也讓許多潛在買家望而卻步。
旅居清邁的中國電視劇導演王海本周三(27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說,近期來泰國居住的中國人中,主要是為了子女教育問題:「主要還是為了孩子讀書,想出來換一個地方生活的人也有,當然還是租房子合算。清邁對於中國人來說,大部分是中轉地,暫時棲居一下,買房子的意願不是那麼強,而且你買了再出手,比較麻煩,你不要指望泰國人來買你的房子,泰國人根本買不起。」
中國人在清邁租房居多 買房仍有限制
據清邁房地產協會統計,過去十年間,中國買家在當地購買的住宅約有1千套,但相較於龐大的租賃需求,這一數字並不顯著。一位當地房產中介透露:「大多數中國家庭在清邁停留幾年後會選擇移居歐美或回國,因此購買房產的意願普遍不高。」
王海居住在杭東(Hang Dong)區的一棟兩層樓別墅。他說,同樣戶型,出售給中國人的價格比泰國貴幾倍:「假如泰國人買(房)比我們中國人買,要差很多錢,最少也要兩三倍。泰國人花兩三百萬泰銖的房子已經很牛很牛啦。中國人買一套兩三百萬人民幣的房子,還很一般。清邁是個大城市,十年賣給中國人1000套房子,真的不多。我認識的10個人裡有一個買房子已經不錯了。」
教育資源吸引力強 國際學校供不應求
教育成為推動中國家庭移居清邁的重要原因之一。清邁的國際學校因其高性價比、優質師資和多元文化氛圍備受青睞。然而,近年來,國際學校學位緊張問題愈發突出。「很多學校都已爆滿,不少家長需要提前一年甚至更早搶佔學位,」一位陪讀家長表示。
王海說,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子女送到清邁讀書,以至於國際學校入讀排期長達兩年:「現在,每所學校內,中國人數暴漲。在杭東區,我們院子裡現在中國人越來越多了。以前孩子來上小學、中學,現在上幼兒園。現在好多上幼兒園就來啦。學位都比較緊張。清邁潘雅頓(Panyaden)國際學校幼兒園的學位,要等到兩年以後了。現在清邁大興土木造國際學校。」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際學校已開始針對中國家庭推出特定服務,例如中文教學輔導和專屬招生政策。王海說,對許多家庭來說,清邁是子女未來留學歐美的第一步,他們看中這裡的國際化教育環境,同時又能避免直接進入西方社會的適應壓力。
居住在清邁的藝術家何三坡曾協助中國家長到清邁上學。他告訴本台他在清邁的朋友人數近百,他們多數以租房為主:「因為他們的小孩子要來清邁上學,清邁其實是一個中轉站,你上完學以後可能要留學歐美,家長也許回國,也許跟著去歐美,所以他們在這邊置辦房產的欲望不是那麼強烈。比像我們這樣算是養老的人數要龐大。」
養老成本低 但非長久之計
清邁對尋求養老的中國居民也極具吸引力。宜人的氣候、低廉的生活成本和相對完善的醫療服務是主要吸引點。許多老人選擇清邁作為退休生活的基地,購買或租賃環境優美的房產。但即使是養老人群,大多數也將清邁視為臨時停留的地點,而非最終歸宿。
何三坡說:「這邊養老成本比較低,也有人來這邊買房。但大部分人為孩子的前途命運著想。明天可能還有一個中國電影《南京!南京》的執行導演,他也要帶著孩子來問上學的事情,他說這願望很迫切。」
「中轉站」的現象背後
無論是為了教育還是養老,中國人在清邁的集聚正在重塑這座城市的國際化特征,也讓人們看到中泰文化交流的新面貌。這一現象的發展仍需時間檢驗,但清邁作為一座「中轉站」,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家庭規劃未來生活的重要節點。
何三坡補充說,泰國政府就外國人在當地置業的政策經常改變,在此買房需要慎重:「我們在這裡幾年,據我們了解,泰國政策可謂一日三變,就是同一屆政府政策總在變化。但泰國人開發的房地產價格很便宜,賣給他們泰國人。但是也賣給外國人,但必須要有泰國人佔51%,他對人數也是這樣要求,如果外國人來得太多了,也違法,也麻煩。」
有專家指出,中國人選擇清邁作為「中轉站」,反映了家庭資產與子女未來規劃的全球化趨勢。一些家庭將資產轉移至海外,尋找更加自由和安全的生活環境;另一些則希望通過教育為下一代開辟新的可能。然而,這種趨勢也對清邁的本地社會與經濟結構提出挑戰,例如房產市場國際化帶來的價格上漲及社會資源的分配問題。△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27/86845.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4/11/27) |
-
大洗牌?傳習愛將苗華被帶走 (57,326次) 2024/11/13
-
李幹傑也不陪同習近平國內考察調研了 (57,160次) 2024/11/8
-
北京衞戍區還效忠習近平嗎? (53,746次) 2024/11/14
-
張又俠再出手 「黨指揮槍」沒了 (52,642次) 2024/11/27
-
16名中共國級省級高官病亡(圖) (51,047次) 2024/11/14
-
12萬億化債保中央 習近平重奪軍權? (50,971次) 2024/11/8
-
習近平視察的78軍隻字不提「習主席」 (50,778次) 2024/11/16
-
又一親信被貶 習近平處境不利 (49,247次) 2024/11/13
-
吳偉將任上海常務副市長 與李強有交集 (48,268次) 2024/11/18
-
新華網報導現重大異常 中共元老在操盤? (46,373次) 2024/11/22
-
董軍被查 張又俠反向清洗觸及習核心層 (45,006次) 2024/11/28
-
前國防部長梁光烈死亡 死前黑幕驚人 (44,630次) 2024/11/13
-
又一輪高官履新有說道 王毅有了新副手 (42,811次) 2024/11/26
-
「紅二代」李小鵬被免去交通部長職務 (40,096次) 2024/11/9
-
苗華落馬概率不小 專家:習應在煎熬中 (38,421次) 2024/11/17
-
【內幕】中共特務頭子野心狂飆 向習邀功行動失敗 (37,185次) 2024/11/22
-
傳中共防長董軍涉貪腐被調查 (35,045次) 2024/11/27
-
習近平慌了 川普史詩級滅共四件套來了 (34,464次) 2024/11/15
-
大量獻忠事件隱含了改朝換代的到來? (33,359次) 2024/11/22
-
小說:紅朝毀滅記(8)令狐落網(圖) (33,333次) 2024/11/12
-
APEC各國首腦大合照現場 習近平醜態迭出(視頻) (32,006次) 2024/11/18
-
天安門出現大學生夜騎 將令中共大崩潰(圖) (31,936次) 2024/11/12
-
瞞不住 軍報爆習軍權旁落 (31,469次) 2024/11/19
-
驚傳共軍疑似暴發與苗華有關窩案 張又俠開始清理習親信? (30,127次) 2024/11/27
-
習藉祕魯「拜習會」一邊抱怨一邊向川普示好(圖) (30,086次) 2024/11/19
-
小說:紅朝毀滅記(9)令薄周秦城聚首(圖) (29,929次) 2024/11/20
-
俄烏止戈 川普模式或一石三鳥(圖) (29,364次) 2024/11/17
-
「十失」將導致中共獨裁恐怖主義體制脆斷 (29,145次) 2024/11/12
-
改天換地!我們要打倒共產黨(圖) (29,131次) 2024/11/26
-
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落馬 曾主管經營 (29,046次) 2024/11/17
-
四任防長不妙下場讓一尊顏面掃地 (28,874次) 2024/11/28
-
每年可「除夕」了 習近平在南美心神可寧? (28,857次) 2024/11/13
-
天津「失獨家庭」爆發羣抗運動 要對中共計生算賬 (28,511次) 2024/11/17
-
塞爾維亞火車站雨棚倒塌砸死14人 涉中國公司 (28,500次) 2024/11/16
-
習近平賀電重複老調 中共無良策應對川普 (28,432次) 2024/11/8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