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奇譚(7)現實中的「使女的故事」,巨大鬥篷下的女性(多圖)
 
愛麗森小姐的收集癖
 
《使女的故事》電視劇劇照。(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看過《使女的故事》的朋友們都一定對劇中使女們穿的那身紅色鬥篷有著深入骨髓的恐懼感,那鮮豔的血紅色仿佛在嘲笑著那個被鮮血染紅了的世界。
《使女的故事》 然而沒想到原來在歷史中,類似的女性服飾是曾經存在過的。 Azorean亞速爾人連帽鬥篷(葡萄牙語「Capote e capelo」)是一種傳統的亞速爾服裝,在亞速爾地區流行至1930年代。從各個社會階層來看,其主要功能是外套,有時也被選作許多亞速爾新娘禮服的外套。
Capote e capelo
Capote e capelo 亞速爾群島 百度百科介紹: 亞速爾群島(Azores)位於北大西洋東中部,群島綿延640多公裡,由9個火山島組成。 為葡萄牙共和國領土,與首都裡斯本之間的空中運輸很暢通,從葡萄牙首都裡斯本飛往亞速爾群島大約需要兩個半小時。面積2344平方千米,人口152,269人。 這些島嶼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是誰在甚麼時候發現了它們。有一個浪漫的傳說,一名天使從空中拋下一朵花,九片花瓣紛紛落下,變成了島民們美麗的家園。 好美啊的比喻啊...
亞速爾群島地理位置 鬥篷的來源 回到正題,這種連帽大鬥篷把女性們的身材都藏在鬥篷裡了,帽子上拱起的地方通常由鯨骨支撐,只露出來臉部,而且大帽子的兩側向前方突出來的部分讓人只能在正面看到女性的臉龐,若她們低下頭來,則無法一窺她們的容貌。
「Capote e capelo」的起源至今仍無人知曉。 有人說它來自法蘭德斯(比利時西部的一個地區),有人說它是由在17和18世紀在葡萄牙很流行的無袖披風搭配寬松頭巾搭配中衍生出來的。 多個世紀以來,「Capote e capelo」一直是亞速爾群島中流行的女性服裝。
亞速爾群島地圖
法蘭德斯人從1450年開始定居在亞速爾群島。到1490年,居住在多個島上的弗拉芒人達到2,000人(弗拉芒人,荷蘭語:Vlamingen,為日耳曼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當時在法蘭德斯的多數為弗拉芒人)。 由於弗拉芒人實在是太多了,亞速爾群島被稱為弗拉芒群島或法蘭德斯群島。在15和16世紀,亞速爾群島融入了越來越多其他人種:除了弗拉芒人,意大利熱那亞人,英國人和法國人,以及葡萄牙本土人。 鬥篷的設計 鬥篷的剪裁和帽子的設計都是「因島而異」,Faial法亞爾島的設計尤其著名,它們島上的鬥篷有一個楔形的誇張大帽子,就在肩膀上,並向前伸出一個手掌的長度。
法亞爾島的「Capote e capelo」
這張照片的左側是法亞爾島風格,右側是São Miguel島風格。 「Capote e capelo」的共同特徵是,它由結實耐用的鐵青色布料制成,鐵青色是使用當地一種叫做「菘藍」的植物染色而成的,那時靛藍色染料尚未引入西方。
這是我搜鐵青色搜出來的圖,不知道為甚麼是龍蝦... 可是覺得還挺清楚的吧!
這是我搜鐵青色搜出來的圖,不知道為甚麼是龍蝦... 可是覺得還挺清楚的吧! 而且厚實的布料讓這些鬥篷都將會是祖代相傳的一件衣服,從母親傳給女兒,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而且厚實的布料讓這些鬥篷都將會是祖代相傳的一件衣服,從母親傳給女兒,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法國作家雷克呂斯Élisée Reclus在19世紀的地球上居民百科全書中寫道: 「亞速爾女性包括在她們巨大的連帽鬥篷裡,就像是幻影一樣到處游蕩。」
路上穿著Capote e capelo的女性 在馬克·吐溫Mark Twain 1869年的著作《傻子國外旅行記(The Innocents Abroad)》中,他對亞速爾群島鬥篷發表了自己的「時尚評價」: 只要一出門,便到處都能看見女性們穿著時尚的葡萄牙鬥篷。這是用厚厚的藍布做成的帽子附於鬥篷上,是一個醜陋的奇跡(原文:and is a marvel of ugliness)。 帽子高高聳立著,向外延伸,深得讓人難以置信。它像馬戲團的帳篷一樣,女人的頭藏於其中。 我曾經看到一位女性不能走入大風中,她要麼必須走在風前,要麼根本走不動。
盡管如此,這些鬥篷設計精良,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並世代相傳。
盡管如此,這些鬥篷設計精良,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並世代相傳。 然而雷克呂斯Élisée Reclus也寫道: 「許多這些鬥篷讓穿上的人與其他人見面有點困難,只留下一個很窄的開口,讓女性們在不被別人看到的情況下可以看到路。」
「許多這些鬥篷讓穿上的人與其他人見面有點困難,只留下一個很窄的開口,讓女性們在不被別人看到的情況下可以看到路。」
社會背景 而當時在亞速爾群島的São Miguel島(群島中最大的島)上,妻子們當去探望別人或者去聚會時,在路上不能跟丈夫肩並肩行走,需要跟在丈夫身後。
現在的São Miguel島 當時城裡的女性甚至都不能出外購物,除了去教堂之外不能出外。要是有男人面對面走近時,出於禮節女性們需要轉向牆壁避免目光。
而在另一個額地方——莫斯塔爾Mostar,它是位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的一座城市,在跟「Capote e capelo」差不多同一時期,也有著差不多的女性衣著。
Mostar 女性鬥篷
Mostar 女性鬥篷 同樣地,在一些當時的書裡記載: 「巨大的藍色鬥篷,覆蓋著頭部,前面有延伸,就像是巨大的poke bonnet(帽邊朝前撐起的闊邊女帽)。」
Poke bonnet(帽邊朝前撐起的闊邊女帽) 而莫斯塔爾的版本,感覺上比亞速爾的版本更不舒服。
Mostar 女性鬥篷 鬥篷時代的結束 亞速爾群島的女性在1930年代左右不再佩戴「Capote e capelo」。
仿佛並沒有很明確的記錄說明這些鬥篷不再被女性穿著的原因,感覺只是純粹的「已褪去的時尚」。
這種衣著的初衷和出現的原因早已經消失在時間之中,在一些佛蘭德語歷史書本的記載中,能明顯看出,那個時候鬥篷是一種時尚熱潮,亞速爾群島的女性只是以自己的風格來糢仿,並非因為要把女性「藏起來」的意思。
現在這種特別的鬥篷已經成為亞速爾群島的一種文化象徵,就像是歐洲早期的那些裙撐或者是拉夫領一樣,是後人無法忘卻的,被時間淘汰的一種時尚。
裙撐
拉夫領
那個已被歷史塵封的起因已無法追究,只能寄望未來女性不再被怪異的衣服所束縛,或者不再被一些莫須有的定義所束縛。 來源:知乎 愛麗森小姐的收集癖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9/8/8501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