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中全会为何没有一方敢于掀桌子?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文谨报导)今年四中全会人事变动的结果,让外界大失所望。会场看起来异常沉闷,没有发生开会前夕和开会中传出的两派掀桌子的场面。独立学者、专栏作家吴祚来10月29日在台湾中央广播电台(RTI)发表文章指出,四中全会是军方、元老与习近平妥协的结果,“稳定第一”是党内的共识。因此,在四中全会上任何一方都没有向对方发难。
文章首先表示,四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之所以能够公布,就是军方、元老与习近平达成了共识,包括提前内定了张升民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文章指出,四中全会开成这个样子,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党内的共识是“稳定第一”。
目前,中共面临维稳、严重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以及贸易协定,诸多牵涉到中共政权稳定的大事。
文章认为,在这种现状下,军方张又侠与习近平的矛盾只能搁置,透过妥协,留待二十一大时一篮子解决。因此,四中全会开成这个样子,成为必然。
“没有一方力量能完全胜出,也没有一方力量敢于掀翻桌子”,文章认为,这次四中全会,既谈不上团结,更没有所谓的胜利。
文章指出,在四中全会上两种极端的情况没有发生:一是军方联署提案,罢免习近平的军委主席职务。这个带有“准政变”性质的消息来自四中全会期间,由前海军中校姚诚在网路平台上爆出。作者分析,这可能是中共军方在内部博弈、斗争中处于劣势,所以透过海外媒体人发布对习近平严重不利的消息,达到威慑的效果。
二是习近平主导的全会不通过关于九上将(其中八位为中共中央委员)的处理决定。军方在四中全会前先声夺人,由国防部抢先发布九上将的处理决定,以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的名义,然后再由四中全会表决通过。文章认为,军方透过逼宫方式,获得了想得到的成果。因为九上将都是习近平快速提拔上来的亲信,所以对习近平来说,不仅是在面子上与政治威权上的降维打击,甚至可以由此推论,习近平因此已失去军中威权。
文章表示,自2024年起,中国经济进一步深陷泥潭,人口危机更雪上加霜。此外,战狼外交伴随经贸战,维稳经费超过军费,社会不满如火山酝酿,网路上充斥著不满的声音。军事上面临的问题可能更为严峻,不仅有大面积的腐败将领被查处,还有军方与党中央的矛盾与裂变,许多传言都被一一证实。
文章认为,四中全会没有对此进行反思,更没有对最高领导人错误决断进行问责。而习近平拒不认错,是害怕被问责,一旦问责,就面临下台。
最后,作者做出以下判断。
一、党政体系仍然掌控在习近平派系手中。但新上任的中组部长石泰峰开始布局二十一大的人事安排。他用五湖四海用人原则来打破了过去十多年习派系一家独大的局面。
二、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难以走出经济危机的沼泽地。
三、习近平中央与以张又侠为主导的军方关系破裂,出现恶意的权势平衡,这种矛盾无法和解,最终只能拖到二十一大前解决;
四、中央决策议事机构是不是在发挥作用,有待观察。
五、一年来习近平被分权已是事实,对习近平的个人宣传也已降格。
六、中共高层完全知道,从内政到外交,从关贸到民生,都面临无法解决的难题,它将形成怎样的冲击力,会不会造成社会动乱,他们不再有“三个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