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新能源產業一哄而上 中共為何縮減政府補貼?(圖)
 
資料圖:2023 年 6 月 2 日在中國酒泉看到熔鹽塔太陽能熱電站的定日鏡面板。(Photo by Hu Chengwei/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房地產疲軟,導致賴以維持土地財政的各地政府,以及上下游關聯企業債務纏身,甚至經營乏力之際,涉及風能、光電等新能源產業似乎成為近年來官方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但在一片太陽能板覆蓋荒山野嶺、風力發電渦輪聳立沿海淺灘的宣傳過後,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近日突然發布《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一時間,有關推動新能源電價市場化的目的和政策背景,讓許多行業人士摸不著頭腦。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週日搜索中國網際網路發現,有網民就此提出質疑:莫非咱「習主席」提出的新質生產力過時啦? 去年「兩會」期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寫入中共政府工作報告,並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首。據中共官媒報導,「新質生產力」最早由習近平於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這一概念隨後在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2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重點提及。此後,新能源雖不如高大上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亮眼,但有望擺脫傳統燃煤發電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也日趨受到官方政策的扶持。 那麼,發改委的一紙《通知》又為何引發相關產業輿論的不安呢?路透社本週日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此舉預示了在太陽能和風能項目激增之後,中共政府正在採取措施,縮減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補貼。 根據中共官方新華社週日發布的《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負責人就相關文件答記者問》:中國2009年以來,已陸續出臺多項價格、財政、產業等支持性政策,高度重視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展。截至2024年底,中國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4.1億千瓦,佔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40%以上,已超過煤電裝機。 上述「相關負責人」就此警告說: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新能源上網電價實行固定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也沒有公平承擔電力系統調節責任,亟需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外界注意到,「舉國體制」是近年中國經濟在某些特定領域有所發展的特色之一。但是,隨著政府補貼減少,中國新能源產業是否會步入晶元、電動車等行業「內圈」的後塵呢?路透社僅以「太陽能板農場」的補貼減少警告說,在全球需求相對過剩的情況下,此舉將導致太陽能板的價格大幅下跌,並且會威脅到小型生產商的運營,甚至導致企業破產。△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10/8865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