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川普會晤內塔尼亞胡 強調加薩停火能否持續「並無保證」(圖)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和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於2025年2月4日在白宮接受媒體提問。 (Madalina Vasiliu/The Epoch Times)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定於星期二(2月4日)在白宮與來訪的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舉行會晤,而加沙以及整個中東目前的局勢以及未來的發展將是兩人討論的重點。 據美國之音報導,川普表示正是他對以哈雙方施壓,才促成了加沙自1月19日開始的停火以及以色列人質與巴勒斯坦在押人員的交換,但是他對加沙停火能否持續以及加沙未來的長期安排卻發言審慎。 「我無法保證和平將會持續,」川普星期一對記者說。 內塔尼亞胡是川普宣誓就職、重返白宮後首位前來華盛頓與他舉行正式峰會的外國領導人,但是他目前在國內也面臨來自兩方面的強大壓力:一方面他的右翼聯合政府中的強硬派要求終止以軍與哈馬斯武裝分子的停火,繼續戰鬥,直到將哈馬斯完全消滅;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以色列民眾則已經對戰爭感到厭倦,希望將剩餘的人質接回家,並結束已經持續15個月的以哈戰爭。 美聯社指出,川普與內塔尼亞胡預計將討論已經醞釀已久的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以及對伊朗核計畫的關切等問題,但是最重要的議題應該還是加沙第二階段停火以及讓所有人質返回家園的問題。 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的民意支持度早已今不如昔,過去一週他一直在法院就一起倍受關注的貪腐案作證,因為他被指控與媒體大亨以及富有的同事進行利益交換。內塔尼亞胡否認所有指控,強調他是「獵巫」行動的受害者。 美聯社指出,由於川普在以色列人氣很旺,內塔尼亞胡與他在一起並舉行會談可能會分散民眾對法院庭審的關注,從而拉抬他的民意支持度。 內塔尼亞胡星期天啟程訪美,這也是自從國際刑事法院(ICC)去年11月因涉嫌戰爭罪行而對他、他的前國防部長以及一位現已被打死的哈馬斯軍事領導人下達通緝令以來他首次出國訪問。不過美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的締約國,也不承認其管轄權。喬.拜登(Joe Biden)前政府還曾嚴厲譴責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下達通緝令。 內塔尼亞胡抵達華盛頓後,星期一曾先後會晤川普的中東事務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Mike Waltz),並開始討論加沙第二階段停火協議的相關內容。 內塔尼亞胡事後表示,他與美方兩位官員的會談「積極而友好」。 美聯社援引內塔尼亞胡的話說,他將派遣一個代表團前往卡達,繼續與哈馬斯進行間接談判,而卡達則是居間調停者。這是內塔尼亞胡首次證實,將繼續進行有關停火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 內塔尼亞胡還表示,他本週結束對美國的訪問,返回以色列後將召開安全內閣會議,討論以色列對第二階段停火協議的要求。 內塔尼亞胡目前正面臨他聯合政府中極右的強硬派要求他恢復戰鬥並消滅哈馬斯的強大壓力,有人甚至威脅如果內塔尼亞胡不恢復戰爭就讓政府垮臺,從而迫使以色列提前舉行大選。 前美國國務院主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米拉.雷斯尼克(Mira Resnick)向美聯社表示,如果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對手阻礙了美國政府大目標的實現,川普可能會「失去耐心」。 「總統在任期一開始就說他希望在1月20日之前實現停火,他的確做到了,」雷斯尼克說。「他之所以投入其中,是因為這樣他才能表功。」 川普重返白宮之後還曾呼籲將加沙巴勒斯坦人轉移至相鄰的埃及和約旦,但是遭到這兩個國家以及其他阿拉伯國家以及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反對。但他仍然認為,由於埃及和約旦接受大量美援,他有信心勸說這兩個國家改變主意。△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5/8853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