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神韵闪耀华府 欧洲大使:复兴传统意义重大(多图)
 
2025年2月26日晚,神韵新世界艺术团在美国华盛顿D.C.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The 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上演第七场演出。图为肯尼迪艺术中心外景。(李莎/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演出色彩丰富,散发快乐与喜悦,是一场绝无仅有的演出!”斯洛伐克共和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Radovan Javorcik观赏神韵演出后强调,“神韵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非常重要。” 据大纪元美国华盛顿D.C记者站报导,2025年2月26日晚,神韵新世界艺术团在美国华盛顿D.C.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The 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上演第七场演出,吸引了来自各界的观众,其中包括外交官、白宫内阁成员的高级助理、情报部门人士、音乐家、艺术教育家及资深媒体人。他们一致赞誉神韵为世界舞台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不仅以高超艺术水准震撼人心,更以深厚的精神内涵启迪人心。 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也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舞蹈与音乐的交织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信仰力量。 斯洛伐克驻美大使:神韵的使命非常重要
2025年2月26日晚,斯洛伐克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Radovan Javorcik观看了神韵新世界艺术团在华盛顿D.C.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The 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的演出。(卫泳/大纪元)
作为一名欧洲人,“神韵同他在欧洲看到的(其它)演出完全不同。”Javorcik先生说,“整场演出色彩亮丽丰富,美不胜收,令人感到热情洋溢。” Javorcik尤其喜爱神韵演出传递出光明和正向的氛围,“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演出中多种民族及民间舞蹈,节目充满色彩和年轻活力,令人感到热情洋溢且心情振奋。” 神韵展现了共产主义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Javorcik觉得这种文化很特别,“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神韵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风格,非常独特的文化。” “每种文化都有不同的故事。”他特别谈到展现传统学堂故事的节目,感到古今中外人都有相似之处,令人兴奋。 神韵的使命是复兴几近被中共摧毁殆尽的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Javorcik表示这非常重要,“文化肯定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精神,如果你失去文化,你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因为带你走向未来的足迹被抹掉。文化与传统带著我们走过快乐和艰苦时刻,尤其是引领我们通过困难时期。” “如果你正处于低迷时期,你的文化、你的过去、你文化中丰富的语言、丰富的舞蹈、丰富的历史故事,可以带你找回自己的根源,带你回归家庭,重拾自己的价值观。” Javorcik表示,演出传递传统价值观,意义重大,“每个社会都必须从历史中学习,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根源于哪里,才能珍惜自己的文化和国家过去的历史。”“我很珍惜每一次能从其它历史文化中有所收获学习的机会。” 音乐家:神韵音乐融合中西乐器 创造一种新艺术形式
2月26日晚,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打击乐音乐家John Locke在华盛顿D.C.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The 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观赏了神韵新世界艺术团的演出。(良克霖/大纪元)
“这是一场美妙的艺术盛宴,同时传递著美好的讯息。”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打击乐音乐家John Locke观赏当天的演出后赞叹道。这是他和家人连续三年来看演出,“我们真的很陶醉”。 Locke先生表示,演出传递的美好信息“与神性有关,还有纪律和自我克制,为了追求神性升华而努力,强调不要追求物质主义,我认为这非常棒。演出引人入胜,充满了幽默、戏剧和爱,这些都是非常人性化的元素,我觉得这一切呈现得非常美好,服装更是令人惊叹,仿佛在看画作的流转。” Locke是一位资深音乐家,在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已经演奏30年了,他也是巴尔的摩艺术学校的打击乐器教师。他对神韵的现场乐团非常赞赏,“太棒了,乐团非常出色,音乐美妙。而且二胡独奏者的表现也非常卓越,技艺非常精湛。” 他表示,神韵的编曲、作曲,以及中、西乐器的结合非常出色,“非常棒,编曲和作曲都非常有创意。这是西方乐器与传统中国乐器的美妙融合。” “我认为,二者的融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曲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几乎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传统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的结合。因此,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正如我所说,是文化风格的融合。”Locke说。 他认为,神韵将音乐、舞蹈、背景天幕和故事情节相结合,“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做起来非常有挑战性。我认为这需要大量创意,神韵做得非常出色。我们喜爱这场演出。” “每年我们都非常珍惜,演出总是不同。但人性、善良和神性的主题始终贯穿于任何故事中,这非常吸引人。”Locke充满赞赏地说。 艺术学校CEO兼校长:神韵之美来自神
2月26日晚,艺术学校CEO兼校长、芭蕾舞老师Lorenza Manaramarchi和学生Rose-Helen Johnson在华盛顿D.C.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The 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观赏了神韵新世界艺术团的演出。(李辰/大纪元)
弗吉尼亚州一家表演艺术学校的CEO兼校长、芭蕾舞老师Lorenza Manaramarchi观看神韵后表示,演出之美来自神。 看了演出后,Manaramarchi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哪里能学到中国古典舞,并渴望让自己的学生也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我觉得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来参加几堂课,与他们老师的一起上课学习,那就太好了。” Lorenza Manaramarchi来自意大利佛罗伦斯,是一名专精于意大利切凯蒂(Cecchetti)古典芭蕾舞老师,在成为舞蹈教师之前,她活跃在意大利的不同舞台上。 Manaramarchi赞赏,神韵舞蹈演员肢体的“柔韧、灵活性非常卓越,他们的舞蹈动作如此同步一致,身材比例也很好,所有美丽的身形都是一样的,这对于编舞来说非常重要。我知道这一点。” 她说,神韵节目多姿多彩,“真的很美,因为演出包含了戏剧、喜剧、对不同事物的解释、对精神层面和肢体的表达,真的做得非常好。” 神韵将古典舞中的失传绝技“身带手”搬上舞台,令Manaramarchi赞佩,她表示,神韵舞蹈演员手臂的舞蹈动作很独特,“是上半身的力量,使演员们能够不断地舞动手臂。上半身和背部需要很多力量。这是很吃力的。当他们完成这个练习动作时,他们会感到疲惫,因为这需要很多努力,是靠上半身的力量完成的。” “演出美不胜收,一定要继续下去。”Manaramarchi对神韵演出的艺术水准赞不绝口,“艺术水准非常高超,也非常精深。他们不仅能展现舞蹈,还能传达情感、灵魂以及每个角色的特点。这场演出非常美妙。” Manaramarchi说,神韵展现的“美来自内心、灵魂、以及对神的信仰”,“我们当今社会需要这种美”,演出展现了人与神相连,“他们与神和高层生命存在著深厚连系。我们也与上帝、耶稣基督,和神之子有著深厚的关系。” 神韵演出的名字,意为神舞动之美,她对此表示,这个名字名副其实,正是“他们想要表现的内在灵魂之美的完美名称。这就是美”,“这种美来自神,神就是美的化身……”。 前大陆新闻人:神韵是信念凝结出的璀璨花朵
2025年2月26日晚,前大陆新闻人赵兰健观赏了神韵新世界艺术团在华盛顿DC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The 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的第七场演出。(良克霖/大纪元)
前大陆新闻人赵兰健称赞神韵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标竿,是唯一能在世界上叫响的中华文化的品牌”,也是“很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信念凝结成的璀璨花朵,值得我们敬仰。” 赵先生第四次观赏了神韵演出,“我觉得每次来观赏演出的感觉都完全不一样,她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和带动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这就是我一定要来观看的原因。” 神韵艺术家致力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令赵先生非常敬佩,“我很感动也特别感谢,神韵把中华文化光彩的一面、优秀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当谈及神韵演出的意义时,他表示,神韵艺术团让面临科技迅速发展的“恐怖局面”的人类进行深层的反思,“她让我们对急功近利的趋向性获得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对于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也很有帮助。” “我觉得其它所有演出的影响力和规模都不如神韵,因为神韵是在全世界同时上演中华文化,这在整个中共建政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赵先生说。 “ 我也认为神韵远远要比中共的什么奥运会、冬运会更有影响力,因为奥运会、冬运会都是国家政府拿著人民的纳税钱堆砌起来的一个虚假的社会主义的标志,里面还埋藏著大量的腐败。” 他继续说道,“神韵是每个演员为她付出努力的结果,成就了神韵的辉煌;但她又不是一个商业机构,而是法轮功修炼者的心血汗水凝结成的,很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信念凝结出的璀璨的花朵,这一点值得我们敬仰。” 他还表示当看到剧场中到处都是外国人时,他感到非常骄傲,而且他的美国朋友,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朋友,也都知道神韵演出,并认为他们“透过(神韵)舞台看到的是中国古代的现实展现”。 谈及神韵演出遭到炸弹威胁,他认为,这是中共的恐怖主义在全球的渗透,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我前三次来观赏演出,都没有经过安检,但今天过来就经过了安检,我就仿佛回到了北京地铁站,戒备森严怎么已经传染到了美国,整个的中国(共)的恐怖主义在向全球渗透,已经感染了(美国)这种谐和社会,这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1/89119.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3月1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