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善良翻轉人生 明清時期真實故事(圖)
 
守住你的善,那是走向幸福平安的通行證。圖為清朝錢維城繪花卉上冊杏花。(國立故宮博物院)
【人民報消息】「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人們流傳下來的俗話一點也不過時,守住你的善,那是走向幸福平安的通行證。 張百戶幫人 救了小兒 明朝憲宗成化初年,高郵衛所(即兵營)有個姓張的百戶(官職名),他是從事漕運的差使,乘坐小舟去料理公務。 小舟在湖上遇到大風,翻了船,張百戶脫身後,沿著湖堤往前走。望見一條翻了的小舟在波濤中上下沉浮,有人趴在小舟的背面呼號求救,煙霧中辨不出是誰。張百戶心裡可憐他,喊來岸邊的小漁艇,請漁民救援。漁民不肯。 張百戶拿出錢給漁民,漁民才把那人救起。救起後張百戶才發現那是自己的兒子,因等候父親遭遇大風吹落,淹在水裡半日了,從水裡被救起已奄奄一息,再稍遲就會葬身魚腹了。 張百戶救人於危難,卻正巧救了自己的兒子。幫別人就是幫自己,看來是真實不虛。 高鳳翰幫乞丐 善有善報 清朝康乾盛世時有一位傑出藝術家高鳳翰,能詩善畫,也擅長篆刻,當時的書畫家鄭板橋的許多印章就出於他之手。 高鳳翰一日外出時,偶遇一個失明的乞丐,手裡捧著一個瓢向路人討飯,非常可憐。高鳳翰心生憐憫,於是款待乞丐一頓飯,並且在要飯瓢上面篆刻了一段話:「黑地昏天,前路茫茫,著腳難奔天涯,叫不出一碗王孫飯。」 這話語句風雅,再加上當時高鳳翰已有名氣,因此乞丐捧著這個要飯瓢,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爭相請他吃飯,只求能欣賞一番高鳳翰的大作,從此該乞丐得到了溫飽。後來他去世時,旁人將此瓢賣掉,作為乞丐的安葬費。 乞丐去世後不久的一天夜裡,高鳳翰夢見乞丐進了他家,說來答謝他的大恩。恰好那天夜裡高家的僕婦生了一個兒子,高鳳翰悟到這個孩子就是那乞丐轉世,因此給他起名瓢兒。 瓢兒長大後也當高家的僕人,比其他僕人更盡心侍候高鳳翰。高鳳翰晚年得病癱瘓了,瓢兒極用心地侍候他,早晚不離。 知道此事的人都說:高鳳翰善有善報,多虧當年幫助那個乞丐,現在才有人如此盡心地服侍他。(參考資料:《雙槐歲抄》、《秋燈叢話》)△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3/16/8949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3月16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