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經濟顧問點出關稅戰是「精心規劃」
梅淩霜
2025年4月1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川普總統自就職後,打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共的組合拳,尤其是發起的關稅戰,更是讓中共疲於應對,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與美國叫板,畢竟老百姓的死活中共並不在意。在中共日積月累的謊言和有意宣傳下,大陸不少缺乏邏輯思辨和正確認知的老百姓以及中共官媒,認為他前後矛盾,認為川普的關稅變來變去「特不靠譜」,因此都將川普看成是一個「瘋子」,甚至支持中共「死抗」。
問題是:一個在商界取得輝煌成績的商業大亨,一個早在三十多年前就一針見血指出世界貿易問題所在的受訪者,一個實打實贏得兩度競選勝利並贏得7千多萬張選票以及美國眾多菁英支持的美國總統,會是等閑之輩嗎?這是第一個簡單的邏輯。
第二個邏輯就是,這樣的總統,是中共眼中的「不過是個商人」,可以用金錢收買的嗎?如果是,為何川普在兩屆任期,都將中共視為頭號敵人,都發動了貿易戰?
顯然,在第一任期上過中共當的川普,在回歸白宮後,對中共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其發動貿易戰的真實意圖就是重塑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重塑國際政治新秩序。川普在應對內部深層政府挑戰的同時,也將大棒指向了中共。其策略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古語來自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
據說,《孫子兵法》被川普列在最喜愛的書單上。2012年7月17日,川普的一則推文這樣寫道:「最高法之戰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2024年1月5日,川普還曾發了一個具有深意的視頻,隨即該視頻被廣泛轉發。視頻中同樣引用了《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是在軍事戰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就是說,高明的指揮者雖然並不排斥使用武力,但通常會在動武前,使用外交、經濟等手段迫使對方妥協或屈服。
那麼,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重要性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戰法的川普,怎麼可能隨意同時針對全球多個國家加徵關稅?怎麼可能不慌不忙一再提升針對中共的關稅?
從川普第一任期對北韓、對塔利班,直到第二任期開始的這幾個月對俄烏戰爭、對哈馬斯、對伊朗,川普都是首先動用外交、經濟等手段迫使對方妥協或屈服,並隨時根據對方表現更改策略。關稅戰也是如此。
近日,川普曾公開表示:美國在貿易方面所遭遇的一切,雖然不僅僅在與中國的貿易方面,但(共產)中國是「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大的(貿易)侵犯者」,「他們必須停止,因為這是不可持續的。」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川普首選的還是外交和經濟施壓。
迄今世界看到的是,在中共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報複美國提高關稅後,川普在繼續施壓中共外,還宣布對其它國家的對等關稅暫停90天實施,在此期間,則分別與有關國家進行關稅談判,借此達到雙方的貿易對等,並孤立中共。這依舊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戰法的又一體現。
毋庸置疑的,信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川普也絕不會打無準備之戰。對於關稅戰引發的市場連鎖反應、後果等,川普團隊都應進行過縝密的推演,世界和中共的反應,也基本在川普團隊的預想之內。
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米蘭(Stephen Miran)在去年12月曾撰寫的一篇40多頁的文章《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的使用者指南》中,詳細闡明了美國應如何使用關稅等手段,重塑全球貿易體系。而米蘭顯然也是關稅戰的幕後策劃者之一。
文章的主要觀點有:一、美國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如安全保護傘、儲備貨幣地位),承擔了巨大代價。
二、持續的貿易逆差削弱了美國制造業與工人利益。強調恢拷貝造業基礎,作為國家安全的保障。因為如果沒有生產武器和防禦系統的供應鏈,就無國家安全可言。正如川普總統所說:「沒有鋼鐵,就沒有國家。」
三、美國必須重塑貿易關系,結束他國對美國的「搭便車」行為。
四、關稅被視為將經濟負擔轉移給貿易夥伴的有效手段。關稅收入可用於減稅與削減赤字,以促進經濟增長。在川普第一任期,關稅被廣泛使用,並取得了成功。
五、責任分擔建議包括:外國在美投資、降低貿易壁壘、甚至直接向美國財政繳費。
六、批評傳統貿易糢型假設貿易逆差會自動修正,與現實嚴重脫節。
七、中國的產能過剩與對美市場的依賴使其對關稅極為敏感。文章指出,美國進口的制造業中間產品中,超過60%直接來自中國,如果算上原產於中國但從其他貿易夥伴進口的制造業中間產品的附加值,則這一比例超過了90%。這應該是川普將火力集中射向中共並對東南亞國家加高關稅的一個原因。
文章對提高關稅後的貨幣、金融市場波動,貿易情況、美國債務,以及中共的報複導致的後果等,都做了分析。
比如文章提到,「假設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例如有效關稅稅率從約20%大幅提高到約50%,而人民幣也出現類似的貶值。人民幣貶值30%很可能會導致市場劇烈波動。由於中國的共產主義經濟體制需要嚴格控制資本賬戶,以確保資金鎖定在國內資產中,因此,試圖規避資本管制的動機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中國資本外流可能導致資產價格暴跌和嚴重的金融壓力。……由於貨幣貶值導致中國泡沫破裂,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其程度遠超關稅本身。」
比如文章提到「由於關稅是一種談判工具,總統在實施過程中反複無常——是否、何時以及幅度如何的不確定性會加劇恐懼和疑慮,從而增加談判籌碼」。
對於在第二任期內,為何川普政府直接對中共施加關稅,而不是談判,文章指出,是因為中共沒有兌現第一階段協議,因此與其「進行預先談判的理由就更少了」。
川普政府會怎麼做呢?文章稱「美國政府可能會宣布一系列對中國政策的要求,例如,向美國公司開放特定市場、停止或賠償知識產權盜竊、購買農產品、貨幣升值等等。如果中國不滿足這些要求,美國可以逐步實施關稅」。
文章強調「進入美國消費市場是一項必須爭取的特權,而不是一項權利」,其前提要基於以下因素,這其中包括:
• 該國對其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徵收的關稅稅率是否與美國對其在美國出口的商品徵收的關稅稅率相似?
• 該國是否有壓制本幣匯率的歷史,例如通過積累過多的外匯儲備?
• 該國是否像美國向在美國境內運營的外國公司開放市場一樣,向美國公司開放市場?
• 該國是否尊重美國的知識產權?
• 該國是否通過轉口幫助中國逃避關稅?
• 該國是否全額履行其在北約的義務?
• 該國是否在重大國際爭端(例如聯合國)中站在中國、俄羅斯和伊朗一邊?
• 該國是否幫助受制裁實體逃避制裁,或與受制裁實體進行貿易?
• 該國是否支持或反對美國在各個領域的安全努力?
• 該國是否窩藏美國的敵人,例如恐怖分子或網路犯罪分子?
• 該國領導人是否在國際舞臺上與美國唱反調?
文章提到的這些或許都是川普下一步與各國談判時要商討的內容,而川普政府通過關稅向其他國家施壓,為的就是「迫使它們加入我們對中國的關稅戰,從而形成一種多邊關稅應對方式」,「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如果其他國家選擇維持其對華現行政策,但接受更高的美國關稅,這並不可怕——因為在這種框架下,它們至少向財政部支付了收入,並限制了美國的安全義務。同時建立關稅壁壘和安全保護傘是一種高風險策略,但如果奏效,回報也將很高。」
那麼,如果歐洲國家報複怎麼辦?文章稱「假設美國對北約夥伴國徵收關稅,並威脅如果受到報複性關稅的打擊,將削弱其在北約的聯合防禦義務。如果歐洲進行報複,但大幅增加自身的國防開支和能力,減輕美國的全球安全負擔,並減少過度擴張軍事能力的威脅,那麼它將實現幾個目標。歐洲在自身國防中發揮更大作用,使美國能夠更加專註於中共國——中共國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威脅遠大於俄羅斯——同時還能創造收入」。
文章還提到川普「將關稅視為達成交易的談判籌碼」,「他對關稅政策非常熟悉」,「朋友、敵人和中立貿易夥伴之間的界限將更加清晰。朋友處於安全和經濟保護傘內,但責任分擔程度更高。基於責任分擔的範圍,朋友可能會享受到更優惠的貿易或貨幣條件。而那些處於安全保護傘之外的國家,也將發現自己被排除在友好的國際貿易安排之外,無法輕易接觸美國消費者。關稅和其他政策將對他們施加更嚴厲的成本」……
文章最後明確表示「川普政府有一條路徑可以重塑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使美國受益,但這條路徑很狹窄,需要精心規劃、精準執行,並註意採取措施,盡量減少不利後果」。
很明顯,米蘭文章中所言,美國正在現實中出現和推進,而美國這個「精心規劃、精準執行」的策略,也對各種後果進行了預判,美國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對中共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麼,「知己知彼」的川普政府,對上「不知彼,不知己」的中共,誰會贏取勝利,會有懸念嗎?△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