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唐青看時事】川普完成不可能之任務的內幕(視頻) |
——不可能的任務 大而美過關內幕(視頻) |
|
【人民報消息】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終於在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這是川普的重大勝利。這項立法幾乎可以實現川普2024年競選的所有關鍵承諾,包括延長和擴大他2017年的減稅政策、加強移民管制、增加國防開支,擴大化石燃料的生產。這是通過立法的形式確立和兌現川普對選民的承諾,過關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或者說是不可能的任務。裡面有哪些內幕呢?
美國最近和越南簽下重磅貿易協議,戳中了中共的痛點,北京又急得跳腳。
川普上台才五個月,在全球掀起一場戰略風暴,從歐洲到中東,處處以美國為中心,步步驚人,不是退縮,甚至是擴張。他採取的是何種戰略?
另外,中共國產大飛機C919傳出驚人內幕,竟然跟一架神祕失蹤的空客A320有關!真相是什麼?
最後,中國人口危機愈演愈烈,中共「催生」政策被批完全失靈,是哪裡出了問題?
眾院驚險通過《大而美法案》 川普7月4日簽署
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終於過關了!就在7月3日下午,美國眾議院以218票對214票的驚險結果,把這份關鍵法案送到了川普的辦公桌上。在美國國慶日當天,川普將在白宮舉行盛大的簽署儀式,讓法案正式生效。
這次投票可以說是驚險重重,民主黨全力反對就不說了,共和黨內部也有兩位議員投了反對票。是肯塔基州的托馬斯.馬西(Thomas Massie)和賓州的菲茨帕特里克(Brian Fitzpatrick)。
更戲劇性的是,投票前夕,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傑弗里斯(Hakeem Jeffries)使出了拖延法,從凌晨5點一直嘮叨到下午,足足8個半小時,創下了眾院的紀錄。
共和黨內部的阻力主要來自保守派,他們對法案裡增加的福利支出、綠色能源補貼感到不滿。不過,川普親自出馬,說服了他們。共和黨眾議員拉爾夫.諾曼(Ralph Norman)透露,川普承諾會用行政手段,收緊對太陽能、風能、電動車的補貼,滿足保守派的要求。
而共和黨議員麥克林托克(Tom McClintock)則勸同事們:「政治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多數人接受的結果。」他說,美國民眾明年肯定能明顯感受到法案帶來的好處。
《國會山》報導,現在的川普比2017年上台時更有影響力,他自己也說:「我現在擁有更多的權力。」而副總統萬斯更是在參議院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親自出席共和黨內部會議,說服了阿拉斯加州關鍵議員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確保法案在參議院通過。
川普在7月4日下午簽署法案。這一刻,注定成為川普執政的重要里程碑。
在辯論的多個關鍵時刻,共和黨的法案似乎陷入了僵局。
來自右派的保守派批評該法案在削減開支和控制赤字方面做得太少。來自中間派的溫和共和黨人則對醫療補助的削減和綠色能源補貼的回撤表示不滿。在紐約,另一組中間派要求對一項有爭議的州和地方稅減免進行修改。每個團體都威脅如果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使整個法案泡湯,這讓人懷疑共和黨領導人能否平衡各方需求?
在每一個關鍵點,川普都出面,通過閉門會議、私人電話、公開威脅和在他的Truth Social網絡上施加的壓力,總統能夠讓幾乎所有不情願的共和黨人放下顧慮,達成共識。
我們來看看,眾議院5月通過初步版本的時候,是川普闖入國會大廈,與共和黨議員會面,幾乎立即說服一些持保留態度的人支持該法案。這個法案以215票對214票通過,驚險過關。
7月1日,參議院又是一票之差險勝,51票對50票。靠副總統萬斯投下一票,打破平局。因為川普和共和黨領導人說服了一些保守派放棄要求更大幅度地削減醫療補助。
當參議院的法案在返回眾議院時,又遭遇了保守派和中間派的強烈反對。一些立法者警告說,沒有實質性的變更,他們絕不會支持這項方案。這時川普又出面了,他跟一些人會面,又給另一些人打電話,說服他們接受這項方案,最終投票結果為218比214。
這場辯論突顯了川普在其第二任期內對其政黨的巨大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來自他獨特的說服能力,以及對他的敬畏。
「沒有唐納德·川普,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南卡的眾議員拉爾夫·諾曼(Ralph Norman)表示。
約翰遜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川普的作用。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在這個過程中也功不可沒,他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可以說是奇跡。
議長成功說服了大量共和黨人——從對赤字感到憤怒的強硬派到擔心醫療補助削減的溫和派——儘管他們有著深切的擔憂,仍然支持這項巨型法案。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約翰遜在自我設定的7月4日截止日期前一天將立法送到了川普的辦公桌上——這一時間表在兩院的立法者私下,甚至有時公開地批評為不切實際。
自2月份辯論開始以來,兩院的保守派已經劃定了一系列紅線。但最終這些紅線都被跨越了。
眾議院自由核心小組的多位成員一開始就表示,他們無法支持任何增加國家債務的立法。但幾乎所有成員在5月都投票支持了一項正是如此的法案——增加了數兆美元的債務。
當該法案送到參議院時,德克薩斯州的眾議員奇普·羅伊(Chip Roy)警告參議員們,「他們無法撤回我們在眾議院所取得的成就,而這些將成為紅線。」然而,在參議院將更多赤字支出納入其法案後,他在3日投票支持了這個法案。
馬里蘭州的眾議員哈里斯(Andy Harris),自由核心小組的主席,對最初的眾議院法案投了「在場」票。但他也警告,如果參議院的法案未經修改以減少對債務的影響,他將投反對票,並且在頭一天早上還對該法案表示不滿。第二天,他卻仍投票支持了這個法案。
在參議院,少數幾位強硬派——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強生(Ron Johnson)、佛羅里達州的瑞克·史考特(Rick Scott)和猶他州的麥克·李(Mike Lee)——批評這個法案,並要求對醫療補助支出進行修正。他們的要求沒有被滿足。但他們仍然投票支持了最終的法案。
自由核心小組的另一位成員Norman週三早上前往白宮,表示如果參議院法案沒有實質性變更,他不會支持該法案。他警告說,沒有書面的承諾根本不行。
「我對承諾已經厭倦了。」Norman說。「最好的辦法是將法案退回(參議院)。」
他帶來了一個三點計劃,表明「這就是獲得支持所需的條件。」他說。
幾小時後,他的語氣變了,表示與川普的會議揭示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法案「信息」。不久之後,他便支持了該法案,儘管三點計劃的任何部分都未被納入法案中。這項法案的通過處處充滿了神奇。
美越出招狠打「轉口貿易」 精準堵死中共後路
再來說說這次美國和越南簽訂的新貿易協議,更是直接瞄準了中共長期以來的「轉口貿易」黑幕。
協議規定,美國將對越南商品徵收20%的關稅,更厲害的是,如果發現商品是從中國經越南轉口進來的,那就直接課徵高達40%的重稅。這一招精準又狠辣,直戳中共利用第三國「洗白」原產地,逃避美國關稅的痛點。
到底中共是怎麼通過第三國逃避關稅的呢?彭博社披露,印尼纖維業協會主席維拉瓦斯塔(Redma Gita Wirawasta)爆料,今年4月川普宣布「解放日」關稅後,大量印尼企業迅速收到中國公司的「合作邀約」,目的就是把中國產品運到印尼,只要重新包裝換個標籤,就能冒充印尼貨出口美國,逃過關稅。
紐約諮詢公司Teneo的董事威爾道(Gabriel Wildau)也指出,這種操作如今已經氾濫成災,很多中國企業直接在東南亞開設子公司,誇大當地加工的成分,蒙混過關。
不過,這次協議對越南自己也帶來了一些經濟壓力。彭博經濟研究預計,協議實施後,越南可能損失四分之一的對美出口,相當於GDP的2%以上。越南政府如今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嚴格執行原產地規則,同時又避免招來中共的報復。
中共為什麼這麼緊張?因為越南正是中共「洗產地」最重要的中轉站。如果美越協議嚴格執行,其它國家就會效仿,美國很可能以此協議為模板,徹底斬斷中共全球的轉口貿易網路。
匯豐銀行的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告訴《華爾街日報》,美國的戰略意圖很清楚,就是堵死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後門」。
事實上,從2018年貿易戰爆發以來,越南對美出口從不到500億美元飆升到近1,370億美元,而越南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也同樣激增。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黃宗鼎甚至表示,越南轉口美國的商品幾乎100%與中國進口相關。
中共過去多次威脅美國,不要實施針對轉口貿易的第二級關稅措施,但現在最怕的事終於還是發生了。
接下來,雖然美國監管轉口貿易仍面臨一些技術挑戰,比如如何精準定義和避免誤傷合法企業,但毫無疑問,這次協議已經產生震撼效應。根據一些中國商家向大紀元的爆料,自今年6月以來,東南亞出口美國的渠道明顯收緊,各國海關都在全力堵截中共的「洗產地」行為。
這份協議將成為川普關稅貿易的示範協議,未來可能形成美國主導的「關稅聯盟」,在經濟上圍堵中共。
美中「大戰略交易」?專家:別再幻想了!
外界一直幻想,美中之間可能會搞一個「大戰略交易」,似乎只要川普和習近平談一談,什麼問題都能解決。事實真的會這麼簡單嗎?
劍橋大學教授赫斯特(William Hurst)和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特魯博維茨(Peter Trubowitz)在《外交事務》中分析說,這種想法根本不靠譜,美中關係現在極度緊張,以前兩國能夠合作,是因為有共同的安全威脅或經濟利益,但如今全球的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興起,兩國根本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達成妥協。
文章強調,如果川普強行推動「美中大戰略交易」,美國勢必要在台灣和南海問題上做出重大讓步,這將嚴重損害盟友利益和亞洲的穩定格局,得不償失。
更關鍵的是,美中經濟上的依賴,其實掩蓋了雙方深刻的衝突,尤其疫情爆發後,兩國經濟民族主義越來越強烈,戰略互信幾乎跌到谷底,現在關係的風險前所未有。
因此,作者建議美國別再幻想什麼「戰略大交易」,而是關注具體可行的目標,比如,加強軍事對話、降低南海衝突風險,建立穩定貿易框架,並在勞工權益、環保標準、金融透明度等領域推進務實合作。這種務實路線更有利於穩定美中這一關鍵的雙邊關係。
我認為,美國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這場美中之間的競爭不只是貿易爭端,而是自由與專制、民主與共產主義之間的決定性戰略對決。美越貿易協議的達成,不只是簡單的貿易規則變化,更是國際社會對抗中共全球擴張戰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川普外交大布局:徹底重塑全球格局
剛剛我們提到美越貿易協議精準堵住中共貿易漏洞,這背後其實是川普更大外交棋局的一部分。他的目標可不只是貿易,而是全面強化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最近,《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川普政府上台這五個月,所做的每一步動作,都堪稱自尼克松以來影響最深遠的全球戰略重塑。
文章說,川普從未打算採取收縮或克制的政策路線,而是希望通過經濟、軍事、科技等各種手段,最大化美國利益。他本人對戰爭並不熱中,也對民主輸出、國際組織和國際法院毫不在意,但他堅定地認為,美國必須通過經濟、技術和軍事優勢來最大限度地拓展國家利益。
在經濟上,川普堅持用關稅政策,用雙邊協議取代多邊貿易體系,就是為了更直接、更迅速地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他的反對者批評他破壞了國際貿易規則,但川普的邏輯很簡單:「美國優先」。
在歐洲,川普政府動作更大:他不僅曾公開表示要買下格陵蘭島,還頻繁介入歐洲國家事務,甚至威脅退出北約,就是為了增強美國在歐洲的話語權和控制力。
再看中東,川普完全扭轉了前任政府的謹慎作風,空襲伊朗、強硬對待巴以問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近期還促成了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盧安達之間的一項和平協議,展現了強大的全球戰略抱負和雄心。
文章還提到,川普外交策略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美國經濟實力與國家安全利益的深度結合。從烏克蘭礦產協議、中非地區關鍵礦產協議,到與海灣國家簽署的人工智慧合作協議,川普政府都在通過經濟槓桿推進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
尤其是對伊朗的強硬政策,更直接向中俄兩大對手發出明確警告信號。同時,他敦促歐洲國家重新加強軍事力量,也讓北京和莫斯科極為緊張,生怕美國進一步鞏固在歐洲和中東的主導地位。
總之,川普不是一個會退縮的領導人。只要他還在白宮,美國就不會從全球舞台上後撤。他的戰略非常清楚,就是要讓美國牢牢占據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徹底重塑全球權力格局。
戰狼VS戰貓正面交鋒!中共對捷克施壓大曝光
當全世界都盯著美中角力時,歐洲中部的捷克最近也成了焦點,因為中共的戰狼外交,居然跟台灣的戰貓外交正面碰撞了。
去年3月,台灣副總統蕭美琴訪問捷克布拉格時,居然遭到中共駐捷克使館人員的跟蹤和監控。捷克軍事情報局證實,這群人還計劃用車輛示威性地碰撞蕭美琴的座車,傳遞威脅訊號,幸好捷克維安人員及時阻止。
事件曝光後,捷克輿論炸鍋了。布拉格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史維克(Jan Švec)說,這根本不是普通的外交跟蹤,而是實打實的間諜行動,對外國政治人物的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防衛專家馬達立(David Madali)也強調,這起事件明確暴露,中共正利用外交身份,在北約和歐盟國家進行軍事間諜活動。
捷克媒體更進一步踢爆,這次負責跟蹤行動的是中共駐捷克大使館武官處,一名上校副武官親自執行,絕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劃的軍事情報任務。
捷克智庫「解析中國」創辦人馬定和(Martin Hála)指出,近年捷中關係已降到冰點,中共這類針對民主國家高層人物的間諜動作,只會讓雙方關係更緊張。
其實,中共在捷克搞這種間諜活動也不是第一次。今年5月,捷克政府就曾指控中國駭客APT31攻擊捷克外交部,企圖干預內政和操控輿論。
捷克政府面對中共如此激烈的動作,態度卻相當謹慎。捷克外交部雖然召見中國大使抗議,但並未直接驅逐相關人員,顯示捷克正嘗試在民主價值與對華外交之間保持微妙平衡。台灣內部也有觀點認為,捷克現在才把這件舊事曝光,可能有政治考量。
不管怎麼說,這場「戰貓」蕭美琴與「戰狼」外交的正面交鋒,已經讓捷中關係跌到谷底,也凸顯出台灣問題已成為捷克外交的重要戰略點。
從大局來看,北京這種咄咄逼人的做法,只會讓歐洲國家更加反感,最後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被C919仿造?空客A320客機在中國離奇失蹤
最近中國的國產客機C919又爆出大新聞。據法國雜誌《資本》揭露,2000年代初,中國從空中巴士公司買了兩架A320客機,其中一架居然莫名「消失」,變成一架徹頭徹尾的「幽靈飛機」。一位空客前高管和法國情報界人士透露,這架飛機極可能被拆解,用來逆向工程,以打造所謂「國產大飛機」C919。
其實航空業界早就有人質疑,C919不管外形、規格、載客量,都跟空客A320高度相似。空巴前高管派崔克.德沃(Patrick Devaux)也公開表示,當C919出現時,業界立刻發現它根本就是「仿造A320」。
雖然空客公司因為商業利益沒有公開抗議,但許多前員工和法國情報部門都確信,那架神祕失蹤的A320,就是C919的「樣本」。
更諷刺的是,中共大力宣傳C919是「中國自主研發」,但事實上,這架飛機80%以上的關鍵零部件仍然嚴重依賴歐美進口,包括最核心的發動機、飛控系統等。直到今天,C919還沒有獲得歐美航空安全認證,連申請都困難重重。
中共仿造不僅局限在飛機,像電動車、通訊設備、高鐵技術,也大量模仿西方。這種「拿來主義」不僅惹惱西方企業,也讓中國製造的國際信譽一直難以提升。
中國人口危機加劇 中共「催生」政策失靈
最近中國人口危機又引爆話題了。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FR)旗下網站《Think Global Health》報導,中國人口已經連續三年負增長,聯合國更預測,到2100年,中國人口可能只剩6億多人。
為了應對這種「人口雪崩」,中共今年6月又出新招,規定年底前,所有500床以上大醫院都要提供無痛分娩服務,還推出各種生育補貼、甚至推廣試管嬰兒技術。
但專家普遍認為,這些招數效果恐怕很有限。倫敦經濟學院人口統計學教授阿爾揚.喬納薩(Arjan Gjonça)指出,中國年輕一代面臨的高房價、高生活成本、就業壓力,以及女性在職場和家庭中的不平等,都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即使提供免費的試管嬰兒服務,也無法改變人們對生育的根本觀念。
分析認為,中共當局一味用政策干預人口問題,忽視了年輕一代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只會讓問題更難以解決。事實上,無論是從人權還是經濟層面來看,解決人口問題更應該注重改善年輕人的生活條件與女性的權益,而非一味追求生育數字。否則,這樣的「催生政策」最終只會淪為無效的政治表演。
觀眾朋友,你覺得中共這些催生手段到底有沒有用?中國的人口危機該怎麼解決?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5/9125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