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凝聚香港精神文化 「追光者」建海外新媒體
 
顏純鈎
【人民報消息】資深香港記者胡力漢接受梁珍訪問,宣佈一批流散海外的香港新聞工作者,正籌備成立一個海外香港人的新媒體,命名為「追光者」。看到這個消息,由衷地感到高興。 「追光者」由之前的「追新聞」和「光傳媒」成員聯合組成,也邀請了自由亞洲電台結束後的同行。他們大部份都是原有香港新聞界從業者,都具有豐富的編採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流散世界各地之後,也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新聞理想。 很高興聽到這個鼓舞人心的消息。香港雖然已經瀕死,老舊香港早已面目全非,但香港精神文化仍深植在香港人心裡。不管生活在哪裡,香港人靈魂深處,仍舊徘徊著往日的香港精神,這種獨特的香港生活底色根深蒂固滋潤我們。雖然我們早已被連根拔起,但仍然可以憑著那種親切可感的內在精神餘韻互相辨認。 我早年在新聞界工作過,本職雖是出版社編輯,業餘充其量算是作家,但我在香港和來到加拿大後,身邊朋友最多的仍是新聞工作者。在所有文化界別中,最有活力與凝聚力的,也是新聞界。我相信這和新聞界的工作性質有關,和他們的職業本能也有關。 作家寫作都是單打獨鬥,編輯作業涉及的範疇也有限,唯獨新聞工作是需要集眾多行家一起合作才能成事的。更重要的是,新聞工作與現實生活和社會事務關係最密切,他們追蹤每日發生的社會事件,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他們揭露的真相﹑澄清的是非﹑追求的社會共識,是一個健康社會成長的必要條件。 反送中運動後,數十萬香港人流散海外,最先互相尋找並重操舊業的,也是新聞工作者,「追新聞」和「風傳媒」之外,我知道的還有英國的「綠豆」。新聞工作者沒有離棄香港,他們離開香港後就互相尋找,找到了就一起做事,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一種敬業精神,也是他們被香港精神熱切召喚的結果。 我在香港生活四十年,香港傳媒生態,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種底色,我每天與不同的媒體共存,被它們吸引,受它們感染,離開香港媒體,我的生活就有欠缺。加拿大也有明報和星島日報,但不提也罷,我在這裡生活,常有腳不著地的感覺。 現在網絡方便,自媒體五花八門,但你要選中一兩個信得過的,要走不少彎路,即使找到了,仍有一種陌生感,需要時間適應。問題就是,再好的自媒體,他們身上都欠缺我們足以辨認血親那樣的香港精神。我很喜歡的自媒體王劍先生,他在香港報界做過十年,他身上也有一種香港精神文化韻味,憑著這一點,我就感覺親切。 我對「追光者」的專業精神有充份信心,唯一擔心的就是他們的生存方式。胡力漢說他們需一筆四百萬的開業資金,此後就要靠商業模式營運。我希望他們用盡所有的可能性去籌款,前幾年有幾位年輕朋友申請一筆美國(或英國)政府資助,創辦了一本雜誌《如水》,雖然已停刊了,但證明這也是一條可行的路。 我也希望「追光者」站穩腳跟之後,除了做好新聞,還可以歴史文化的角度去觀照老舊香港,為我們重拾香港記憶,留下香港獨特的文化精粹。可以考慮做一些歴史文化專題,採訪有代表性的人物,匯集圖文資料為香港重大歴史事件梳理脈絡;也可以開闢一些欄目,介紹最新的科技新知,及時推薦一些有價值或有爭議性的節目和文章,讓平台更活潑更吸引人。 「追光者」有沒有可能就歴次香港抗爭運動作出初步的總結和反省?有沒有可能就未來香港光復後的政治建制吸引廣泛的討論?這或許都是太早的期望,不過存之備忘也無妨。 反送中後流散海外的香港人數十萬,如果加上原本就在海外生活的香港人,以及曾經在香港生活過的大陸人和台灣人,這一大批受眾,少說有百萬之數。一百萬人要撐起一個媒體,我以為是有可能的,當然,也會很辛苦,但天底下沒有不辛苦而能成功的事。 「追光者」是香港媒體人自我整合的結果,在這個高度碎片化的時代,只有不斷整合才能有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這是我們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有效方式,單打獨鬥最終都會被巨量的資訊淹沒。我認為不只是媒體人要整合,海外香港人和大陸人,要反抗中共暴政,當下都面臨一個自我整合的問題。 借此機會,祝賀「追光者」創立,祝他們一鼓作氣,再接再勵,立足當代,看顧香港!(作者臉書)△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香港民主人士黃之鋒再出庭 案件將移交高等法院(圖) 2025/8/9 (12,697次) 📝
協助伊朗無人機計劃 中港臺公司被美列入制裁名單(圖) 2025/8/3 (12,364次)
香港現首例基孔肯雅熱病 12嵗童曾遊佛山2週 2025/8/2 (23,664次)
中共駐港駐澳部隊司令也不向習表忠心了 2025/8/1 (27,042次) 📝
娃哈哈遺產案宗馥莉香港敗訴:禁提18億美元資產 2025/8/1 (23,671次)
香港危機內幕:李克強提2條底綫 習近平冷冷回應 2025/7/30 (25,966次) 📝
以天賦人權對抗專制政府 「香港議會」志在踐行民主 2025/7/29 (21,816次)
香港對民主人士發出新一輪逮捕令和懸賞令 美英加澳譴責(圖) 2025/7/29 (13,551次)
習近平揮社會主義鐵拳 香港四大家族被收拾 2025/7/23 (21,922次) 📝
 
中國人跑不了了!「剛從國外旅遊回來,護照就要立馬上交!」!
中國人跑不了了!「剛從國外旅遊回來,護照就要立馬上交!」!
北京泄洪釀災難,更多災情被曝光!當局隱瞞真相!村民:淹沒許多村莊,
北京泄洪釀災難,更多災情被曝光!當局隱瞞真相!村民:淹沒許多村莊,
政治局會議出現空椅子?!出境禁令嚇跑外商投資【 #曉坤話時局 】|
政治局會議出現空椅子?!出境禁令嚇跑外商投資【 #曉坤話時局 】|
颱風「竹節草」橫掃上海!北京災情慘重,超乎想像!北京災後留下滿目蒼夷
颱風「竹節草」橫掃上海!北京災情慘重,超乎想像!北京災後留下滿目蒼夷
胡錦濤黃海驚魂事件曝光!二十大「被請離」真相是權力報復?
胡錦濤黃海驚魂事件曝光!二十大「被請離」真相是權力報復?
崩潰!房市腰斬只是開始?!抗日劇中共爆強烈自卑感【 #曉坤話時局 】
崩潰!房市腰斬只是開始?!抗日劇中共爆強烈自卑感【 #曉坤話時局 】
 
習李密談劍拔弩張 李克強反對修憲 習「不容反對」 2025/8/9 (30,701次) 📝
百科精品:1.1-1不同層次有不同層次的物質粒子(多圖) 2025/8/9 (37,904次)
今年夏天不平靜 天災人禍不斷網友籲保持善良(圖/視頻) 2025/8/9 (48,878次)
北戴河消息:李強無意連任 一匹黑馬殺出來 2025/8/9 (31,437次)
天下奇譚(327)狐狸阿紫 2025/8/9 (24,532次)
北戴河敏感時分 軍報推「有愧無愧」文 2025/8/9 (27,973次) 📝
廣東2幼童凌晨被入屋抽血 家長不在家 網民炸了(圖) 2025/8/8 (37,906次) 📝
江油事件重擊習陣營 元老派北戴河向習發難 2025/8/8 (29,186次) 📝
兩大事件攪亂世界 習近平虛榮心得到滿足 2025/8/8 (26,495次)

習「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視頻熱爆 王丹曾罵「放屁」(圖) 2025/8/8 (39,399次)
中國律師普法「警察可以打百姓嗎?」 網民狂刷「可以」(圖) 2025/8/8 (37,421次)
北戴河會議醞釀人事安排 四中全會誰兇多吉少? 2025/8/8 (28,366次) 📝
昆明再現孤勇者拉橫幅「習近平走人」(圖) 2025/8/8 (40,190次)
北戴河會議召開 北京衞戍區談忠誠不提習主席 2025/8/8 (25,884次) 📝
江油抗暴現場圖揭示中共與中國人民的真實關係(多圖) 2025/8/7 (40,817次) 📝
北戴河會議習與反對派做交易 四中全會或新老交替 2025/8/7 (29,806次) 📝
揭祕王小洪如何點燃習近平倒臺的導火索(多圖) 2025/8/7 (44,290次) 📝
天下奇譚(326) 她們今生害怕在高速開車 前世發生了甚麼事? 2025/8/7 (24,520次)
新疆一景區吊橋橋索斷裂致5死24傷(圖) 2025/8/7 (37,676次)
寓言:石頭和蘋果手機的較量(圖) 2025/8/7 (37,662次)
江油抗爭凌亂現場被緊急清理 如何造反才能成功?(圖) 2025/8/7 (40,985次) 📝
南方水災北方旱 旱澇急轉農民叫苦連天(圖/視頻) 2025/8/7 (62,245次) 📝
江油百姓怒吼「習共下臺」傳入北戴河 習近平震怒(多圖/視頻) 2025/8/7 (45,879次) 📝
研判北京即將攻臺 日本徹底重回軍事化的道路 2025/8/6 (24,567次)
解密習近平選中李強的真實原因 2025/8/6 (31,008次)
少林寺新方丈上任三把火 引來和尚辭職潮(圖/視頻) 2025/8/6 (37,959次) 📝
警抓抗議民衆入豬車 江油霸凌事件乃冰山一角 (多圖) 2025/8/6 (38,358次) 📝
小說:大梁英雄傳之王者歸來(21) 歷練5(圖) 2025/8/6 (39,027次)
傳北戴河會議將確定習去留和21大領導班子名單 2025/8/6 (32,600次) 📝
天下奇譚(325)復活奇聞 2025/8/6 (24,662次)
北部戰區政委淡化習 司令隱身去了哪裡 2025/8/6 (25,922次)
中共在韓國建基因分析公司 醞釀另一場生物戰? 2025/8/5 (24,240次)
北戴河時間首日 一項重要人事調整或已悄然發生 2025/8/5 (28,241次)
習明澤悄然登場 東南亞「放風」 替父賣官? 2025/8/5 (30,155次) 📝
廣東基孔肯雅熱超7500例 連花清瘟又登場 2025/8/5 (23,81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