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別進黑洞!宇宙的鉅變是人類求生的探照燈(圖)
 
旖林
 
2011年9月7日發表
 

這是旋渦星系NGC 3393的光學/X波段合成圖像。

【人民報消息】人類在忙活自己的事,所以忽視了宇宙中的變化。其實宇宙與人間的變化是對應的,宇宙的變化隨時會反映到人類社會來,人類社會是宇宙變化的反光鏡。

最近,人類的科學越來越發達,發明的觀察天體的儀器也越來越先進,因此幾乎每天都可以發現很多天體的變化。其實這些變化每天都在翻新,只不過人類技術不夠高超,沒有辦法探測到而已。

美國宇航局有一臺威力空前的X射線波段觀測設備「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是由史密松天體物理臺負責運行和飛行控制,管理工作則由設在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負責。

科學家們使用這臺X射線空間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在一個和我們銀河系類似的旋渦星系中存在的一對超大質量黑洞。這一對黑洞距離地球約1.6億光年,是迄今發現的距離我們最近的「幾乎就在我們鼻子底下」的天體現象。宇宙中還有多少這種現象,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沒有人知道。

這對新發現的黑洞位於旋渦星系NGC 3393核心位置,兩者相距僅490光年。科學家們相信這是數十億年前該星系吞併了另一個質量較小星系後留下的遺蹟。

黑洞是什麼?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任何物質一旦掉進去,就再也不能逃出,就連光也無法逃脫。當恆星的「史瓦西半徑」小到一定程度時,就連垂直表面發射的光都無法逃逸了。沒有了光,恆星就變的黑洞洞的,人至今仍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以及揭示黑洞裏面的祕密。科學家們是藉助測量它對周圍天體的作用和影響來「間接觀測」或「推測」到它的存在。

以前,科學家們發現了黑洞,但雙黑洞卻沒有發現過。任職於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和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院的基多-瑞薩里提先生說:「碰撞和合並是宇宙中星系和黑洞成長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他認爲「找到存在於旋渦星系核心部位雙黑洞的證據」是了解這種過程的一個重要步驟。

過去,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爲,當兩個質量大致相等的旋渦星系合併時,它們應當會在覈心形成一對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星系會嚴重變形,漩渦結構消失,並形成大量的恆星新生區。一個廣爲人知的例子就是NGC 6240核心區的超大質量黑洞,它距離地球大約3.3億光年。這是多麼可怕的事,這意味着老恆星死了,永遠不再存在!

但是,用超棒的「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發現的星系NGC 3393的情況卻把過去「一刀切」的理論推翻了。星系NGC 3393是一個規整的旋渦星系,其核心區被大量老年恆星佔據,看不到明顯的恆星新生區域。

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這個例子說明原來的老恆星因爲符合了新宇宙的標準,就沒有被淘汰,就獲得了「免死牌」,在宇宙的驚心動魄的大淘汰大重組中留了下來,獲得了新生。

人間的道理豈不是一樣?!

科學家在《自然》雜誌網絡版上說,NGC 3393是首個被發現的一個核心區擁有一對黑洞的星系。但爲什麼會這樣?難道就因爲是一個較大規模的星系吞併了一個小質量星系後造成的?科學家承認目前還找不到答案,因爲這核心區域擁有雙黑洞的旋渦星系外形看起來和普通的漩渦星系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區別。

還有一個令科學家困惑的問題是,他們認爲兩個星系的合併必然要經過「肉搏撕殺」和「你死我活」的過程,但NGC 3393卻不然,除了其核心位置的兩個黑洞之外,這兩個星系的合併沒有留下一絲血腥的痕跡。無論是那個較大規模的星系,還是那個弱小質量的星系,在合併發生後均「毫髮無損」。

感謝科學家們的辛勤勞動,雖然宇宙和星空對於他們還是個未知數,但是他們告訴了我們一些天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抵抗毀滅還是走向未來,這不但是那些星系自己的選擇,不但是宇宙中真真切切發生的事情,也正在人間發生着。△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71,35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