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唐太宗時代人才濟濟,絕非偶然。 不記前仇 魏徵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謀士,多次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謂李世民的大仇人。但魏徵爲人耿直,有才幹,是個忠臣,李世民不記前仇,任用他爲諫議大夫。魏徵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常將魏徵請入居室,詢問得失,魏徵愈來愈被重用,先後被李世民提升爲祕書監、侍中、宰相,並封他爲魏國公。 李世民曾說:「我好比山中的一塊礦石,礦石在深山是一塊廢物,但經過匠人的鍛鍊,就成了寶貝。魏徵就是我的匠人!」 魏徵去世後,李世民說,用銅製成的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鏡子,可以參照政治的興衰;用人作爲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績與過錯。我經常保持着這三面鏡子,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 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李世民用人,不計較出身和經歷,他選用了隋朝顯貴舊臣,也提拔了張玄素、孫伏加等小縣吏爲朝中大臣。 公元631年(貞觀五年),李世民令文武百官上書發表自己的見解。中郎常何上書,寫了20多條,條條有理有據,很有水平。常何是個武夫,素無學問,李世民便詢問常何。常何老實的供出不是自己寫的,是他的一個客人——窘苦潦倒的書生馬周寫的。李世民立即召見馬周,對馬周的學問十分賞識,將他一步步地提升到中書令(宰相之一)。 用人不疑 尉遲敬德,是劉武周手下的一員大將,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將尋相投降了李世民,不久尋相叛變,有人懷疑尉遲敬德也要叛變,就將他囚禁起來,並告訴李世民,要李世民將他殺掉。李世民卻說:「敬德有心叛變的話,會落在尋相之後嗎?」 他命人釋放了敬德,並安慰敬德說:「大丈夫以義氣相許,請你不要把這誤會放在心上,我決不因別人的閒話而加害良士。」敬德十分感動,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在歷次戰鬥中,出生入死,屢建奇功。 李世民曾說,一旦國君對大臣懷疑,臣下就不敢暢所欲言,下情不便上傳。這樣,要求臣僚們精忠報國,就不可能了! 轉自正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