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被損害的基本權利
北京流行《轉法輪》
茉莉:身體是自我尊嚴的最後領地
馬耳他人民期望的不是秦皇陵中的古戰車 (圖文)
爲何撞機事件美國向中方的支付如此可笑?
小笑話:江澤民初見萊溫斯基
吶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淪喪》--中國河南高考滿分作文
石沙:江澤民七一講話埋下共黨分裂禍根
蕭平:爲資本家入黨,江澤民不惜兩肋插刀
一個美國人的評價:江澤民是一個奴隸
小笑話:江澤民的遲歸妙計
江澤民真會幽默:13 – 1 = 0
江狂人頸上的絞索即將收緊
江澤民北戴河「中流擊水」 老百姓上海市水中呼天
勞教所期滿拒不釋放煉功者 避暑地江澤民才敢河裏盡逍遙
南玉:窮途末路拜樹頭,江澤民唔得閒嘍!
方鳴:魔力非凡的「七一」裹腳布
哀華民:可欽可敬、流芳千古的中國總領事
擊垮鄧氏家族 江澤民終成黃金夢
方鳴:「不露內秀」和「不漏露羞」
方鳴:法國記者三拳打到江澤民的要害
看中共調整天津市委、海南省委領導班子名單後的嘮叨
廣西官匪蔑視江喉舌 江澤民氣數將盡
最新大陸民謠:十二般變化
驚訝之後還是驚訝:領導們學習去了——觀南丹事件內幕
中共辦奧運會「不用羣衆出錢」?
朱熔基不應僅停留在「我不是上海幫」的政治表態上
中共荒唐世界第一 傳送人民日報可判間諜罪
中宣部反左爲江澤民保駕 鄧力羣《中流》被下令停刊
華盛頓郵報:赤裸裸的流氓政府──中共官員首次披露江澤民鎮壓法輪功三步曲
克林頓「忌妒」江澤民
小笑話:誰的智商最低?
建軍節禮物:大陸軍官嫖娼記功 車毀人亡重金安撫
從李瑞環被軟禁說起
紅黑兩道自相殘殺?青海警校離奇爆炸案
讀者來信和編輯的回信: 如何尋找這篇文章
京郊考察李鵬遇刺 江澤民丟車保帥
高幹爲遮醜而殺警衛並追認其爲烈士
江繫上馬阻力重重,權力分配行情未定
小笑話:馬上做掉
陳希同之子提出翻案:矛頭直指江綿恆
張愛萍的期望能實現嗎?
朱小華供認五億元給高幹送禮:王兆國一萬五購入豪宅二幢
中國主席給我們總統的一件禮物。那是一件從秦始皇(公元前259-210)陵墓裏挖出來的青銅古戰車。
民主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都不敢夢想把國家古文物在海外旅行中送給外國要人。而如果他(或她)這樣做了,那必然會引起大規模的強烈抗議,媒體也會大聲疾呼,要他(或她)付出代價。而中國先生卻能這樣做,因爲在他來的地方,主席就是國家。或者更確切地說,那裏的人民沒有權利,他們甚至不能設想國家文物是國家的財產,而不是主席的禮品。那個地方的任何東西都是國家的,但沒有東西是公衆的財產。 然而,那是另一個問題。
中國主席已經來過了,也已經走了,受到了那些爲了經濟利益的人們的笑臉相迎。然而,長久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印象的不是江澤民忙着在全球把從他自己的人民那裏偷來的一件件古代雕塑送人,而是一個學生孤身一人靜靜地站在一輛移動的坦克前,這已是媒體歷史上最著名的圖象。江澤民會很不願見到的。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3. 我看江澤民挺好的,爲什麼那麼多人討厭它? (29,510次)
5. 擊垮鄧氏家族 江澤民終成黃金夢 (24,372次)
6. 李瑞環萬里喬石叫板 江澤民還真沒了輒! (24,324次)
8. 機密:共黨八十大慶江澤民遇刺嚇破膽 (23,806次)
10. 京郊考察李鵬遇刺 江澤民丟車保帥 (22,749次)
11. 小笑話:江澤民初見萊溫斯基 (22,552次)
12. 方鳴:江澤民想到美國作秀,沒了門 (19,674次)
13. 遇核心關懷,宋祖英終於光豔奪目 (18,901次)
14. 陳希同之子提出翻案:矛頭直指江綿恆 (18,781次)
15. 「誠信」漂流記:高考優秀作文選登(圖) (18,627次)
16. 吶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淪喪》--中國河南高考滿分作文 (18,609次)
17. 高幹爲遮醜而殺警衛並追認其爲烈士 (18,395次)
18. 放冷箭馬屁精扳倒李嘉廷 表清白江澤民忍痛割愛 (17,987次)
20. 從李瑞環被軟禁說起 (17,309次)
21. 幽默:一份只能在海外公開的採訪紀錄 (17,115次)
22. 建軍節禮物:大陸軍官嫖娼記功 車毀人亡重金安撫 (17,047次)
23. 這樣喜人的新聞看了老變少 (16,880次)
26. 中共軍方下最後通牒 江澤民被「逼宮」 (16,207次)
27. 方鳴:「不露內秀」和「不漏露羞」 (16,205次)
28. 小笑話:誰的智商最低? (16,191次)
29. 吳幫國上海傳密旨 江澤民恐慌建「皇陵」 (16,070次)
30. 北戴河會議激流暗湧 胡錦濤江澤民生重大分歧 (16,069次)
31. 小笑話:馬上做掉 (16,048次)
32. 大爆高層內幕 前解放軍情報部部長姬勝德被判死緩 (16,020次)
33. 小笑話:江澤民的遲歸妙計 (15,813次)
34. 北戴河風雲莫測 胡錦濤穩坐船臺(圖文) (15,725次)
35. 急件!給江澤民同志的一封信 (15,5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