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鄭義:國在山河破──「高速增長」背後隱藏的祕密
 
鄭義
 
【人民報消息】

「開始起跳的超級老虎」

  近年來,至少在中文媒體上,「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似乎已經成爲唾手可得的現實。這種使中國人熱血沸騰的預言,不完全是「出口轉內銷」式的炒作。從八十年代初啓動的經濟改革,在西方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國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1993年5月10日美國《時代》週刊發表的《中國:下一個世界強權》。這是在一個總標題下的十四篇文章。《時代》週刊總編熱情洋溢地寫道:艾默生曾稱中國爲木乃伊與紀念碑,而今天,「這一古蹟正顯示出震撼世界的活力」。可以說,20世紀最後的十多年間,中國崛起的論調席捲世界。在這隻「開始起跳的超級老虎」(德國《趨勢》雜誌)面前,許多對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場保持堅定信念的人士大惑不解,緘口難言。

  中國官方經濟學界當然更是一片樂觀。權威的「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發表預測報告稱:2020到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世界第一;2040到205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目前發達國家水平;二十一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社會發展水平達到當時發達國家水平,即「趕上西方」。報告的作者們以堅定而豪邁的口吻宣告:「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興起和騰飛的世紀。」

  只有少數研究者指出:中國目前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二十一世紀果真是「中國的世紀」嗎?

  我們現在只討論一個常識:能源、資源與環境容量可否支撐得起一個「中國的世紀」?

  根據中國科學院上述預測,205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爲89萬億,是1990年的50倍。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是:資源不足。已有權威人士證實:在1949年中共建政以後的四十多年時間內,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了10餘倍,而礦產資源消耗量卻增長了40餘倍。在這種舉世無雙的高消耗、低產出經濟模式下,假設國民生產總值(GNP)再增長50倍,就必須消耗資源200倍──這個賬還有必要繼續往下算嗎?

「強國夢」之破滅

  中國科學院的學者們當然不會不了解「高消耗低產出」這一中國經濟之癌,他們的全部預測建立在「中國必須建立一個資源低耗型的國民經濟體系」之上。這當然不是一個事實,而像是一道命令。這當然是一個極好的命令,問題在於:是誰,用什麼辦法能使中國執行這個命令?如果這個命令不被執行,發動機裏灌不進那麼多油,中國就只好遙望着那個據說必定屬於它的新世紀而扼腕興嘆。資源是持續發展之前提。灌滿了油,也許你可以命令中國駛往輝煌的新世紀,但要是沒有油呢?

  再退一步講,即便發生某種奇蹟,中國真的建立了資源低耗型經濟,但中國,甚至全球資源能否支持中國這樣一個世界大國經濟規模再增長50倍,還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最深刻的悲劇可能在於:當中國進行了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制度「試驗」之後,才驚駭地發現本國資源已接近枯竭。同時,由於全球經濟總規模的擴大,世界資源總量已所剩無幾。據「世界觀察」環保組織公佈的《1998年世界現狀》報告指出,「如不改變目前的發展模式,全球的土地及水資源將不敷中國對穀物之需求,石油資源也不夠用。」「中國的例子顯示,這個世界無法依照目前的發展腳步繼續走下去了。」

  再來談談中國日趨緊迫的環境容量和超高速增長的污染。有中國學者證實:「從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三十多年中,社會總產值增加了15倍……向大氣中排放的污染物增加了100多倍。也就是說社會總產值增長1倍,污染量就要增加6~7倍」。(注1)按此比例算下來,中國經濟總量如果再增長50倍,污染就要增長300倍。就算是污染率隨經濟發展而減輕,GNP增長50倍污染量僅增長100倍,那個中國也絕不是人類可以存活的國度。或者,奇蹟般地趕上「高科技」列車,經濟結構轉型,就算污染再增加10倍,──據中國經濟學家估算,「按照目前每億美圓產值平均污染破壞環境的比率計算,全世界總產值再增長不到1倍或者再延續不到五十年,就會使地球環境不再適宜人類生存。即使採取目前各國提出的一些措施,也不能按老軌道再持續增長2倍的產值了。」(注2)

  關於二十一世紀的預測,應當主要是關於資源總量與生態容量的預測。尤其是對於中國。

  簡化地說,如果超過了幾個主要的生態指針──森林覆蓋率警戒線20%、人均淡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警戒線0.8畝等,這個生態系統便可視爲突破了生態環境容量,超載運行,趨於崩潰。這正是目前中國所面臨的噩夢。

中國將永無出頭之日

  直接了當地說,中國的當務之急並非討論如何「趕超」,如何實現「強國夢」,而是如何挽救「球籍」。

  請讀者耐心跟我一起研究一下幾組經濟數字。

  中國官方經濟學界經常誇耀的數字有兩個: GNP名列世界第七,GNP增長速度世界第一。

  可以做幾點評論:第一、這無非是說,世界人口第1、國土面積第3、礦產資源第3的國家,總產值不過名列第7,比意大利小,比巴西大;第二、如果扣除超高投入的資源、環境成本,實際居於世界後列;第三、這種所謂「綜合國力」指針,與人民福祉無關,而僅能滿足統治者的霸權慾望和民衆的大國心態。第四、中國增長速度存在統計上的誇大;第五、中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式的高速增長得不償失,除了維持就業,以換取政權合法性之外,實爲中國經濟之痼疾。在內部,控制速度一直是歷屆政府的努力目標,對外宣傳時才變成自我炫耀的成就。

  令人絕望的數字卻很關鍵:

  中國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佔比例遞減。200年前大清帝國極盛時期(1800年),中國的生產品佔全球總量的33%,歐洲佔28%,美國只佔0.8%;100年前清朝崩潰前夕(1900年),中國佔全球生產總量的6.2%;在經歷了二戰內戰韓戰連續破壞之後,中共建政之初的1955年,國民生產總值尚佔世界總數4.7%;至「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之後的1997年,中國佔全球國民生產總量的比例跌至3.5%。以「世界第一」的增長速度幹了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生產總值佔全球比例不升反降,更遠不及衰敗的晚清。(注3)這一組數字傳遞的信息是:「趕超」半世紀,同先進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拉越大。這是因爲,中國經濟效益極差,無論是與世界橫比,還是與不同時期的中國自比,無論實物、資金、還是勞動力等各方面,投入產出效益都不好,甚至越來越差。

  中國人均財富居於世界後列。中國人均所得爲世界第81名,即使以購買力計算,也只佔到第65名,比拉脫維亞少,牙買加多。用聯合國「人發展指針」綜合比較,中國落後到107名,在阿爾巴尼亞之後。(注4)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在全球參加評估的120個國家中,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第96位;教育經費和第三產業產值佔GNP比例分別爲102位和113位。(注5)按照世界銀行1995年推出的一種衡量國家財富的新計算法(即把自然資源貨幣化並列入財富總量),中國的人均財富僅名列世界第162,爲世界人均水平的1/13。(注6)前兩組數字說明,中國人是當今世界的窮人;後一組數字是說,由於資源奇缺,中國人未來可能更窮。

  ──把以上所有數字綜合起來,大致可歸結爲如下三句話:

  中國是一個處於世界後列的貧窮大國,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因而後勁嚴重不足的貧窮大國;經過長達半世紀的「高速」「趕超」,中國和自己所曾達到過的水平,和世界先進國家的距離越拉越遠;如果再考慮到人口、資源、科技、教育等等因素,中國將永無出頭之日。

  至於洋溢於中國官方媒體上的「樂觀」,有經濟學家如此解釋:「少數經濟學家與權力資本和外國資本結合,獲得了特殊地位,在中國「繁榮」(不管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時可以分享大份額,在危機發生時卻不必分擔成本。他們樂觀得很,並且爲中國人民描繪了這樣一幅玫瑰色的圖案:增長速度就是一切,經濟發展可以自動解決一切社會矛盾……(注7)

超載的極限

  二十世紀着名的經濟學家海耶克曾談到,他得到的一個重要教訓是:忽視了「時間因素」。他認爲,學術界對於「時間」領會遲鈍,遠不像政客、運動員和演員那樣深知「適當的時機就是一切」。他在很多經濟學着作中都試圖引入時間的因素,但在一般經濟學着作中,時間的關鍵作用──事情將在何時發生?在因果之間可能有多長的時間?──卻完全被忽略了。

  這同樣是我們中國人將深感痛切的教訓。

  我們都知道許多事情可能會發生,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可能出現,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可能到來……等等。但是忽視了時間:事情將在何時發生?我們還有多長時間?當夢想成爲現實之際,我們還剩下什麼?以沉船爲例:到全體乘客可以投票表決並決議立即搶修之際,我們還剩下多少船板?

  挽救中國生態崩潰之關鍵同樣是時間:在國土承載力耗盡之前,我們能否扭轉資源與環境容量急速枯竭的大趨勢?

  從資源超載角度來看,中國國土承載力最大極限大約爲15~16億人,沒有官員或學者提出更高上限。距離這一經濟—生態總崩潰的臨界點,人口是2~3億,按目前人口增長趨勢,時間大約是十五年。就限制人口增長而言,中國政府當局已採取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政策,今後怕已無能爲力了。

  從污染超載角度,美國派駐北京的環保官員估算,如果中國從1996年開始投注鉅資,在2004年前必須緊急投入3萬億美園,才能徹底解決環保問題。(注8)這個數字大約相當於中共建政之後前四十年財政收入之總和的7~8倍。如果分十年投入,每年需投入3千億美園,約等於20世紀末中國政府每年財政收入的2倍以上。中國專家似未進行這種全國性估算,但對局部地區研究所得出的結論與上述估算大致相當。──這種規模的投入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再考慮到每年國有資產加速外流,事情就更令人絕望。這也是在說時間──可能來不及了。

  我們甚至無須去討論二十一世紀是否是「中國的世紀」,那是一種奢侈。我們可以把期望值降到最低:二十一世紀中國有沒有水喝?

中國無水可喝的世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6/29/2169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