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臺灣大選中的「英九情結」
 
【人民報消息】(亞洲時報記者李晶3月24日報導) 在這次臺灣總統選舉中,有所謂「英九情結」現象。一些臺北市市長馬英九的泛藍支持者,因爲不欲連戰或宋楚瑜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而投下廢票;有評論認爲,連宋失去這些「英九情結」票,正是泛藍在是次選舉中失利的關鍵。

有分析指出,今年選舉出現了33萬多張廢票;選民投廢票有很多可能原因,但其中不少都是因爲不欲兩位泛藍正副總統候選人卡住位置,令中生代無法在下屆參選。

分析家指出,只要對比一下泛藍在4年前的總統選舉和這次總統選舉的廢票率,就可部份發現支持馬英九的人不一定支持連宋不斷參選,而且拒絕承諾「只做一屆」。2000年前臺北市民在總統選舉中共投了12449張廢票,佔全部票數的0.78%,2004年臺北市卻有30789張廢票,佔該市總票數的1.9%;換言之,今年不論是投廢票的人或是廢票率,都比四年前激增了一倍有多。

這些廢票代表了甚麼政治意涵,仍是有待專家作出更精確的分析,但據記者接觸到一些臺灣選民指出,他們雖然理念上和「泛藍」較爲接近,但卻害怕今年8月滿68歲的連戰以及今年3月剛過了62歲生日的宋楚瑜會卡住馬英九,令馬英九無法在2008年代表泛藍參選總統。

雖然部份中間選民有此質疑,甚至泛藍內部也有「只做一屆」的呼聲,但連宋二人似是並不甘於只做一屆。國民黨籍立委曾蔡美佐就曾經表示,她3月1日在與地方人士座談時,就談到連宋「只做一屆」的構想。據國民黨高雄市立委羅世雄指出,對於「連宋只選一屆」的建議訴求,由於擔心這項主張會提前引爆藍營內部的權力矛盾,連戰等決策階層已下令選前不得再議論此事,甚至還說出重話,指若有人再提這項主張,就請他離開國親團隊。

有分析認爲,四年前連宋共得到126萬4528票,這次在臺北投給連宋的卻只有89萬7870票,在這流失的366658票中,部份是和連宋拒絕承諾「只做一屆」有關。由於這次選舉藍綠雙方總差距只是29518票,「英九情結」實際上成爲這次選舉勝負的其中一個關鍵。

據指出,除了年齡較大問題外,連戰過往任臺灣行政院長時的表現受批評,1997年他更因爲臺灣社會治安惡化而被逼引咎辭職。因此不少在兩年前曾投票給臺北市市長馬英九的選民,這次反而投了棄權票。至於宋楚瑜,外間對於他曾任蔣經國祕書,但卻反過來幫助臺灣省籍的李登輝肅清當年國民黨內的外省籍「非主流派」感到不滿;另外,興票案一役,也令外界對他的誠信起了懷疑。

事實上,民進黨也是看準了這點採取了離間戰略,陳水扁去年12月初7日曾說:「當年我和馬市長一起競爭臺北市長,但選輸了,可是這樣我才能選總統、做總統」。「讓我有機會在2004年連任,這樣2008年馬英九就會有機會,對不對?」他此話一落,臺下掌聲四起,反而是站在陳水扁身旁的馬英九一臉尷尬。陳水扁話畢,馬英九隨即消毒,對媒體表示,「我要嚴正的說清楚,我不是阿扁的助選員!」

有分析認爲,連宋在臺北市得票較四年前減少,馬英九有輔選不力之嫌;但據知情者指出,馬英九被安排在臺灣各地輔選,到最後一天才回到臺北;所以若論輔選不力,其實也不應算到馬英九頭上。再者,雖然得票率下降了大約4%,這次選舉泛藍的票數比馬本人兩年前選市長時已有增加,在2002年12月舉行的臺北市市長選舉,馬英九獲得87萬1997票,這次總統選舉,連宋在臺北市得到89萬7870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3/25/3045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