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人有幽默感嗎?
 
作者:胡平
 
【人民報消息】八歲的女兒吃早點,準備上學,和媽媽討論這幾天晚上媽媽講的一些中國故事。

媽媽說:「這些中國故事不好,淨是殺人、報仇,一點都不溫馨。中國人不懂得溫馨。」

女兒是ABC(即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國出生的中國人),聽不懂複雜的中文詞彙,問媽媽:「溫馨?溫馨是什麼意思?」

媽媽趕快漢譯英:「溫馨就是WARM、就是NICE的意思。」

女兒立刻反問:「中國人不懂得溫馨,那怎麼會發明『溫馨』這個詞呢?」

妙,問得妙!是啊,中國人既然有溫馨這個詞,中國人當然懂得溫馨,否則何以會發明這個詞。

由此我聯想到「幽默」。那麼,幽默呢?幽默是個外來詞,中國本來沒有這個詞,那麼,中國人懂得幽默嗎?中國人有幽默感嗎?

我們知道,中文的「幽默」是林語堂先生爲了翻譯英文的HUMOR而自造的一個詞。中文裏本來沒有和HUMOR相對應的詞,「滑稽」、 「可笑」、「逗樂」、「詼諧」、「戲謔」、「俏皮」、「有趣」、「風趣」,都和英文裏的HUMOR意思相近但並不相同。據此,你似乎可以推論說中國人不懂得幽默或中國人沒有幽默感。然而林語堂的譯詞一出,立刻就被中國人理解、領悟與接受,並迅速流行開來。由此看來,中國人分明又是懂得幽默的,是有幽默感的。象「滑稽」、「可笑」「詼諧」「俏皮」等詞彙,多多少少都表達了我們對這種感覺的認知。但是以前我們缺少一個專門的詞,能把我們那種特殊的但原本朦朧的感覺一語破的,正中靶心,搔到癢處。林語堂引進了幽默一詞,頓時讓我們豁然開朗,心領神會,正中下懷:對,就是它!

由此我又聯想到「人權」和「自由」。人權和自由也是外來詞,中文裏本來沒有,或者是雖然有但意思不盡相同。如前所言,中文裏本來沒有幽默這個詞,不等於中國人不懂幽默或沒有幽默感;同樣地,中國的傳統文化裏沒有人權和自由這兩個概念,並不等於中國人沒有對人權和自由的願望和要求。應該說,中國人從來就有對人權和自由的願望和要求,只是苦於沒有明確的詞彙和概念,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們的這種願望和要求就是朦朧的,含糊的,混沌的。我們要求一樣東西,可是我們自己說不清那究竟是怎樣一種東西;我們懷有一種願望,可是我們自己無法準確地描述這種願望;我們隱隱地感到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可是我們找不到那個地方的精確位置。好的詞彙或概念,既是發現,又是發明。說它是發現,因爲它不是無中生有,沒有依託。它反映了我們固有的某種感覺或願望,它是「人人意中有,人人筆下無」。說它是發明,因爲在找到這個詞彙或概念後,我們的追求就變得更明確,更具體,更現實,我們對自我、對世界的看法就變得有所不同,從而我們也就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互聯網上英雄輩出。網友老燈把他的一組幽默時論整理成書,矚我作序,故成此文。

2005年3月3日於紐約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3/7/3481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