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江養的「鶯」爲何每天在殃視露臉(圖)
 
鮑光
 

頂着「三個代表」男盜女娼。
(動向)
【人民報消息】有人說央視是個男盜女娼的地方。男盜,當然小盜小娼算不得什麼本事,要做大盜並不容易,因爲江氏父子已經霸上位了,誰再怎麼貪,也貪不過江澤民父子。

要是說女娼,那得讓江澤民嫖上才能列入榜首。大家熟悉的,和江澤民有一腿的那幾個人裏邊有兩「鶯」:宋祖英和李瑞英。央視很榮幸,佔了一個「鶯」。

有120多萬觀衆,強烈要求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主播李瑞英和邢質彬等下課換新人,因爲已經是一二十年的老面孔了。觀衆希望這幅畫像趕快褪色。

有個網友說,「邢質彬怎麼還不下課,中國的播音員就那麼缺!!!!!!」還有個網友說,「難道就因爲李瑞英是江澤民養的一個「鶯」,就非讓她每天在殃視露臉不行?」

新華網在2005年11月23日的報導《名人與車:李瑞英再急也別違章》中說,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李瑞英「差不多每天都能在電視裏跟大夥見面」。不管您願意不願意看見她,老江想看想見。

李長春命中宣部出面解釋:中央電視臺首先要考慮的是確保不能有政治偏差,而不是什麼新人或新面孔。這個「確保」是以與江澤民鐵的程度爲考量標準的,殃視裏誰還能比和江澤民零距離接觸的人更可靠呢?連被老江塞進政治局常委會的李長春見她也要嘴角兒努力上提,眼角火車道擠成一團。

報導談到李瑞英,說,「如果遇有突發新聞需要緊急插播時,她就得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崗位」,「有時遇到單位臨時通知緊急工作,而她又離單位挺遠,那才真叫着急呢。」

誰着急啊?120多萬觀衆要她下課哎!

但是她可不能下臺。爭鳴雜誌透露說,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油水大了,雖然月薪是5000元至8000元,但年佣金卻高達120萬至200萬元。瞧,老江睡了別人的老婆,還不用自己掏腰包,這等美事哪裏找去!

新華網在11月23日的報導中有對李瑞英非常精彩的報導:

「有一次週末她正好休息,就和愛人帶著孩子到百望山爬山,正當一家人興高采烈地比賽著往山上跑的時候,她的手機鈴聲響了。因爲山上信號不好,她轉了半天方向,還是聽不清裏邊講些什麼,一看電話上顯示是單位的號碼,她預感到肯定又是有突發新聞要提前插播,顧不上和家人打招呼,就毫不猶豫地轉身往山下跑。直到在山下找到一部公用電話,她才和單位聯繫上。果不其然,一件很急的新聞稿要她立刻回單位整理播發。她只好丟下還在山上等著她的愛人和孩子開車直奔電視臺。」

李瑞英把丈夫和孩子曬在山上,連招呼都不打,自己開車走了。看來央視缺了她,這個重要新聞就沒有人報了。這豈不透露中共在央視已經成了孤家寡人?

報導接着寫道,「那天路上車很多,幾條通往電視臺的路段都不同程度擁堵。儘管她心裏非常着急,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單位,但她依舊按順序排在車流中,一邊看表一邊緊跟著前面的車緩行。經過漫長的煎熬,直到下午6點多鐘,才一邊擦汗,一邊快步走進電視臺直播間。」

這段報導確實讓人感到李瑞英是中共的寶貝,別說120萬觀衆要她下課,央視不能答應,要是15億人民要她下臺,央視領導更不能答應,因爲不管老百姓喜歡不喜歡她,起碼她會按照「三個代表」的意思念,可別人張嘴能直播出什麼東西來,哪個領導心裏也沒底。

消息透露說,要在央視當主持人,除了有「才」、有「機遇」,還要排隊輪候。今年初已有四十五人排隊,每年只有三至四個名額。媽耶,等到做奶奶時還不一定能輪上。

李鶯真幸運。

(人民報首發)

相關文章:

想當年!兩鶯相掐中南海 老江服從小宋的法規(多圖)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4/7/3998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