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傳統文化】古人論知恥
 
【人民報消息】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孔子曾讚賞「行己有恥」的士大夫精神,他還說,「知恥近乎勇」。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孔子說:「行己有恥」(《論語.子路》),即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爲。孔子還說「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大意是有羞恥之心就接近勇敢了。一個人懂的羞恥,才能自省自勉。有羞恥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戰勝自我,這是「勇」的突出表現。

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大意是一個人沒有羞恥之心,就不能算作是人。

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爲人生來就有惻隱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是仁、義、禮、智的萌動,只有禽獸才不具備人類的這些天然的善性。人有「羞惡之心」,才會在名利面前表現出高風亮節。

孟子還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也」(《孟子.盡心上》),大意是一個人不可以沒有羞恥感,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呀!

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是很容易的事。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會覺的羞恥,能夠有勇氣改正,那還爲時不晚。如果安於羞恥,或者不覺的是羞恥,反以爲是榮耀,那就不可救藥了。

朱熹說:「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爲」(《朱子語類》),意思是一個人有了羞恥心,就不能做那些不該做的事。

人有了羞恥心,才能意志堅定,於貧富、得失、義利之間有所取捨,而不是任憑慾望的驅使。否則,人沒有了羞恥心,就什麼事情都能做的出來。

明朝學者呂坤在《呻吟語.治道》中說:「五刑不如一恥」,即再嚴酷的刑罰,也不如讓百姓懂的一個「恥」字。呂坤認爲,教育人懂的廉恥要比重刑更重要。人的道德提高了,知道了什麼叫羞恥,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就能明辨是非,這比犯了法再來處罰更有效。因此,儒家一貫主張教化爲先,懲罰在後。

(明慧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5/21/4051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