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让您笑晕的最佳新闻图片拍档(多图)
 
鄂新
 

地震过后满目疮痍。
【人民报消息】今天看了新浪网7月24日转载的生活新报的一篇报导《云南盐津地震死者丧葬费暂定1000元(组图)》。刚一看文章俺就噗嗤笑出声来,再仔细一看搭配的图片,能让人笑晕过去。俺老婆认真的说:决对可以入选新闻与图片的最佳拍档奖。

说实在的,新闻的价值往往要用恰到好处的图片衬托才能凸显出来。这篇文章的图片在新浪使劲浪上一浪的作用下,还真发挥了应有的效力。

报导题目下是四张大照片,最后一张大照片,图解是「地震过后满目疮痍」。图片上一位中年男子正站在自家满目疮痍的屋外查看,一边是倒塌的瓦砾,一边是半塌的房子。

在这张惨不忍睹的照片下,俺以为紧接着要描写震灾如何惨烈呢,因为新闻题目是死一个人只给1千元「丧葬费」,没想到正文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年已72岁高龄的朱朝凤老人站在豆沙镇中心完小操场上,手里托着装花生的茶盘。听说前来抢险救灾的解放军同志和武警官兵就要撤离了,她特意从远在两公里的关河对岸山上步行来到这里,专门来为“亲人”送别。与她站在一起的还有两百多个乡亲,她们全都是自发而来的。」

前面说的都挺好,最后干么要画蛇添足说「她们全都是『自发』而来的」?这不是恶心共产党吗?


错别字能笑死人!
报导下面的渲染更让人仿佛在看60年代的革命教育片:「昨日下午15时30分,参与该县“7.22”地震的抢险救援的驻昭部队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就要撤离灾区。盐津县豆沙镇中心完小操场上锣鼓喧天,一声声感谢,一滴滴热泪渲染出绵绵恩情。那一个个还冒着热气的鸡蛋,还有红皮犁、大粒花生,一个劲儿地往战士们的衣袋里钻(注:报导真的就用『犁』和『钻』字)。那场面,感人肺腑!」

报导还说,「一场送别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直到“恩人”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时,朱朝凤老人的手又一次挥过了头顶,她张了张嘴,像要说什么,可最终没有听清,只见她的脸庞大泪痕斑斑(注:脸又不是尿布,有必要说大斑小斑吗?)......」

俺真不知道这新闻题目的一人一千元「丧葬费」和上面的「绵绵恩情」有什么关系。按照作文来讲,跑题也是零分。

报导里还有一张照片,图解是「房屋倒塌严重」。一位中年妇女看着她那倒塌非常严重的房子欲哭无泪。


房屋倒塌严重!
报导还有一个小题目是《手捧鸡蛋惜别「恩人」》报导说:「从下午14时开始,临时指挥部外的操场上就聚集了大批送别官兵的灾民,灾民们手中捧着鸡蛋、水果等物品整齐的排在路两旁,自觉地为官兵们让出了一条路来,当运送官兵的车开始发动时,捧着鸡蛋水果的灾民们再也忍不住了,大家一股脑涌向整装待发的官兵们,老人、孩子和大人们纷纷将鸡蛋往战士们上衣口袋里装,无论战士们怎么推辞都无济于事,满怀感激只情(注:真用『只』字)的灾区人民用他们特有的质朴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这镜头怎么那么熟悉,是不是报社记者太懒,从哪个电影剧本上抄袭来的?

人震死了,房震塌了,「大批」灾民们家里居然还有比房梁结实的不怕压不怕碰的生鸡蛋?灾民居然还扒开瓦砾,找到砸扁的锅,在砸塌的灶上煮熟了鸡蛋,拎着新鲜的水果,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送给官兵们……

呵呵,搭配着图片看,越看真的越消化食儿!


(人民报首发)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7/28/4115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