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读者园地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
 
 
 
 
 

 
 
2008年2月23日 分享: Facebook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神韵伦敦首场爆满 演员三次谢幕 观众久不离场(多图)
 



神韵巡回艺术团在英国皇家节日音乐厅的首场演出爆满。

【人民报消息】2月22日晚上7:30,伦敦人期待了数月的美国神韵巡回艺术团在伦敦的首场隆重开幕。开演前二、三小时,就有大批观众早早等候在大厅里。当晚的皇家节日音乐厅座无虚席,一周前2000张票就基本售罄。演出带给艺术挑剔的伦敦人巨大的惊喜和震撼,伦敦艺术界专家、金融界知名人士对演出赞不绝口。



首场神韵艺术团演员谢幕三次。

三次谢幕 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当天晚上,皇家节日音乐厅在夜晚五颜六色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迷人,伦敦眼的摩天大轮如星辰般映在夜空,装饰蓝色小灯的树林给剧院披上一层童话般色彩。泰晤士河岸游船穿梭,国会大厦的金色灯光伴着大笨钟悠扬的钟声,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就是伦敦的中心,美丽的南岸艺术中心正敞开双臂拥抱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

神韵演出的首场爆满,观众们被精彩的节目所震撼,掌声不断,演出成功结束后,面对热情的伦敦观众,演员们不得不谢幕三次,大幕关上再打开,关上又打开,观众们依然不愿离去,坐在位置上,直到大幕不再拉开,才慢慢起身,并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场面非常感人。英国人说:这是一场伟大的演出。




伦敦观众聚精会神的观看演出,并且深受感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演出

布来斯登(Branstone)女士,是伯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的金融分析师,在英国伦敦最大的金融中心金丝雀码头工作。看过伦敦的首场神韵演出之后,她说,“说真心话,我喜欢每一个节目。我也能感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和我的感受一样,虽然演出结束了,他们都和我一样,久久不愿离去。我真想能永远坐在这看,不走!”

卡林.拉希德(Karim Rashid)先生是一位在伦敦从事绘画、雕塑以及装潢设计的英国艺术家,他还拥有一家咖啡店,他经常坐在他的店里一边品着咖啡,一边酝酿自己的创作灵感。

他说,总的来说这是一场伟大的演出,在演出当中融入了非常多精巧的技艺,和通常在西方国家看到的舞蹈演出相比,神韵今天的舞蹈在很多方面给他们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体验。非常传统的符号结合了神奇的元素,从中能感受到那种来自中国并且浸透了这个国家的伟大文化非常强大。

卡林先生觉得演出中的一些舞蹈看起来好像很能检验人的鉴赏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渴望看到那些真正的舞蹈。

Giulia Scandons 是个意大利学生,目前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中文。中场时她兴奋的说,演出太精彩了,她从中学到了很多。和她一起来的中国朋友也高度评价演出非常好。她特别指出,这么传统的演出过去没看过,她觉得里面很多东西内涵很深,如岳飞的故事,我们中国人觉得很亲切,很能唤起共鸣。

Poligec 女士是位艺术家,去年十月她刚去了中国,很喜欢中国文化,一个朋友过生日,于是作为生日礼物她们来看神韵演出。今天她特意穿了件中式女装。她评价说演出非常精彩,非常好,她迫不及待的希望多看几场。

Daniel来自美国,在一家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他激动的一再对记者表示,他非常高兴今天能在伦敦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太完美了,无论舞蹈、音乐、服装、背景,一切都那么完美,而她妈妈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她妈妈说从没看过这么完美的演出。

庄先生在英国专门做艺术传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中国演出团队介绍给英国观众。庄先生激动的说:“演出非常好!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非常感谢他们把中国文化这样大面积的传播到西方,他们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庄先生强调:“我相信这样演出迟早会传到大陆。”

今天神韵演出的观众中不少来自金融业。他们盛赞神韵晚会,有的还表示明年会赞助神韵的演出。

John Cutts先生是位银行家。他表示:“我特别欣赏演出中的舞蹈,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舞蹈。今晚是个非常愉快的夜晚,我特别推荐其他人都来看这个演出。”

伦敦是世界艺术文化中心

伦敦除了其金融业的实力外,也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自18世纪以来,伦敦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之一。伦敦不但是现代化机器的鼻祖,最早的自动化机器、最早的西方实证科学都是从这里萌芽,然后传遍到世界各地的。

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不但是欧洲最大的都会之一,也是全球最有潜力挑战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城市。

如今伦敦是个多元化的大都市,大约22%的伦敦人出生地不在欧盟所在国。走在大街上,人们能听到300多种语言,在750万伦敦人中,华人约占1%。前不久有调查显示,目前在英国的华人超过200万,他们中不少是近十多年从大陆来到英国。

在艺术方面,伦敦人素有高品味、高素质和高眼光。每天傍晚伦敦市区上演的戏剧、音乐会、演出等各类文艺艺术表演近300场,挑剔的伦敦人能从中选中神韵,这无疑是东方文化的魅力。这让人回想起数百年前“日不落帝国”的东方缘。


***************************************************************

神韵晚会巡回演出,看了好福气!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8/2/23/4701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PayPal在线支付


分享至: Facebook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分享至手机:
 
 
相关文章
 
图片文章导读
 
神韵伦敦首场爆满 演员三次谢幕 观众久不离场(多图)
 
 
神韵韩国行 八次掌声赞《觉醒》(图)
 
 
大陆民间幽默打油诗:怎么办?
 
 
一句话“震撼”
 
 
诱逼迫害王明骇人听闻──大奸毛泽东
 
 
老局长的惊言
 
 
中国传统文化的劫难与新生(四)
 
 
神韵伦敦首演大获成功 世界笛王赞赏有加(图)
 
 
 
两桩!要想解决这类难题看此奇文(图)
 
 
可疑中国男女演恶剧 中使馆丑行荷兰曝光(多图)
 
 
江姨外甥吴志明向喽罗泄露高层机密(图)
 
 
布什出席北京奥运期间或将目睹中共大覆灭(多图)
 
 
韩国出家人喜欢神韵晚会(图)
 
 
英政要名流祝贺神韵 八千门票几售罄(多图)
 
 
神韵如甘露洒首尔 韩首演大成功(多图)
 
 
中共持续干扰神韵 韩民众愤怒谴责(图)
 
 
 
 
中共现在最后悔的三件事(图)
 
 
狱中历尽磨难 神韵二胡演奏家结“缘”东京(图)
 
 
中国传统文化的劫难与新生(三)
 
 
美国解密的这段对话让人倒吸凉气(多图)
 
 
荷兰喜剧大师:近距离体验中国文化(图)
 
 
党妈妈浑身上下没一块好肉儿(图)
 
 
大陆人士:看神韵达成宿愿(图)
 
 
志愿者协会:《升起的莲》让我流泪不止(图)
 
 
中国过渡政府招聘外事助理启示
 
 
神韵抵韩捎来春意 粉丝热情接机(多图)
 
 
陈良宇或判死刑 周永康抢布雷池(图)
 
 
苍天有眼 善恶有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劫难与新生(二)
 
 
新唐人电视台首届「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公告
 
 
一枚毛像章让老毛丑态百出(多图)
 
 
屁股整形!新华网高调扇这政协副主席嘴巴(多图)
 
 
 
 
神韵亚洲首站日本完满结束
 
 
密审奥运入境者黑幕爆光 中共不敢回应
 
 
人权圣火活动在以色列引起巨大反响(多图)
 
 
专访袁红冰:天意下诞生的过渡政府(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劫难与新生(一)
 
 
看神韵!世界通帮您突破中共柏林墙(图)
 
 
海牙舞蹈家:被神韵震撼的心(图)
 
 
荷兰神韵首场落幕 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多图)
 
 
在梦里看到的仙女和传单上一样(图)
 
 
美国为何禁止“中国人体标本展”?(图)
 
 
纽时报导不公正 观众发不平之鸣(图)
 
 
从赵本山收徒看奥运的堕落
 
 
一法轮功学员在中国大陆劝民众退出中共的经历(图)
 
 
那是天上才有的仙境
 
 
人如何通天
 
 
在政治局常委会周永康代替曾(图)
 
 
小笑话:中共对台湾科索沃将发生关系吃醋(图)
 
 
神韵感动日本经济重镇名古屋(多图)
 
 
舞蹈有活力好像神在跳舞(图)
 
 
灵之舞──神韵征服德国芭蕾舞蹈专家
 
 
神韵告诉了我什么?──人到哪里去?(图)
 
 
冰雪中谁感到了温暖?(图)
 
 
大陆接连惊现“天书” 人类历史已到最后一页(多图)
 
 
一位少年法轮功学员的悲惨经历(图)
 
相关文章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