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天文学家发现I类超新星起源于星体合并(图)
 
莫心海



钱德勒望远镜观察到的超新星爆发遗迹。

【人民报消息】据法新社芝加哥2月18日消息,天文学家发现I类超新星起源于白矮星和它伴星的聚合。

I类超新星爆发在现代天文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天文学家测量宇宙中距离的标尺。但是长久以来天文学家对这类超新星爆发的具体原因却不甚了解。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当白矮星质量超过一定极限时就会发生I类超新星爆发。但是白矮星质量增加可以有两个途径:两个白矮星聚合,或者是白矮星从它的类太阳伴星那里逐渐获取质量。

“如果超新星爆发是因为质量逐渐聚集而产生,那么星系中产生的X射线强度应该是实际观察到的五十倍。”研究组的另一位成员阿果斯.波丹(Akos Bogdan)说。

白矮双星非常难以观察得到。当白矮星互相环绕到将要合并的时候,距离爆炸的时间只有零点几秒。

位于马里兰州的天文望远镜科学研究院的天文学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认为,了解超新星爆发如何形成是应用它们来测量距离和寻找暗物质的关键。

他们的研究结果将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0/2/24/5200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10年2月2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