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陳光標被逐步揭開僞善的面紗(1)(多圖)
 
李賓
 
2014年1月9日發表
 
陳光標被逐步揭開僞善的面紗。

【人民報消息】(編者按:中國經營報主任編輯李賓在2013年12月下旬撰寫了一篇近兩萬字的長篇紀實報道《那年,我們爲什麼質疑陳光標》,分六次在「網易真話」欄目連載。該文以事實說話,對2011年《中國經營報》質疑「首善」陳光標事件之來龍去脈、臺前幕後,進行了回顧。有的記者曝光陳光標的虛假僞善竟遭到死亡威脅。在鄉親們眼裏,陳光標是個惡霸!各大媒體通過調查覈實,勾畫出了一個流氓無賴的真實面目。在惡人眼裏他可是難得的可以利用的寶貝。於是,陳光標終於有了靠山,逐漸剝下僞善的面紗,露出他本來的面目。當剩餘價值即將用盡的時候,鬧劇也就到了尾聲。) 第一話、石頭落水 陳光標還是會隔一段時間就製造點響動,似乎想提示人們他仍是那個曾經的「首善」,最近的一個舉動應該是10月30日,宣佈進軍光伏太陽能產業,他還自己宣稱:「光伏產品馬上要在青海、西藏等地進行發電使用。」好像絲毫不顧及去年以來光伏行業已經萎靡不振、哀鴻遍野,連無錫尚德都要破產重組的現狀。而在此之前,他推出過涼茶,還賣過罐裝空氣,前不久在電視上還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暖茶的廣告。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折騰」勁兒。

陳光標的涼茶銷量很差,並長期拖欠經銷商貨款。

他跨界經營如此快速,但人們能看到的似乎只有那些刊發出來的媒體報道,而鮮有後續經營的消息。不久前就有他的涼茶經銷商向我反應,陳光標的涼茶銷量很差,而由於長期拖欠他們貨款,他們正準備起訴。 這和他前幾年主攻的高調「慈善」似乎異曲同工,人們通過網絡、電視、報紙雜誌,看到了他的捐贈宣言和擺好的錢牆,卻不知道他最終到底捐了沒有、捐了多少,還有更重要的,他哪來的錢?他喜歡製造話題、被媒體報道,喜歡鏡頭對着自己,爲此他可謂煞費苦心、想盡「辦法」,他的所謂慈善夾雜了太多的複雜動機,讓人難以捉摸。當然他商業上的行爲只要不違法,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無可厚非,這和他曾經熱衷的高調慈善不同,如果慈善造假那麼損害的將是正在起步的中國慈善業的健康和機體。 我所在的《中國經營報》曾經在2011年質疑過他的高調慈善。而由於當時受到外部的壓力,這一事件被有意的大事化小,我們很多後續的調查沒有呈現出來,這讓我感到十分遺憾。如今,事件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我作爲主要的經歷者,希望能夠把背後的真實故事記錄下來,作爲慈善業和新聞業的記憶留存。 2011年4月22日,在13號線上,我微博預告了那篇由葉文添、方輝(編者按:二人爲作者同事)合作的《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明日上市的中國經營報將推出重磅調查報道:《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獨家揭露其『首善』之名背後的貓膩,編者按中我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希望重申對慈善事業純潔與高尚的希冀,希望慈善和真誠是對等的,和企業守法經營是同步的,如此,慈善事業才能有健康的基礎。很不幸,陳光標讓我們非常失望。」 出了地鐵,採寫此次調查報道的同事小Y的電話就打了進來,要和我聊一聊自己剛剛寫的報道。作爲我們報社頂級的調查記者,幾年來小Y已經不止一次的用他一流的報道證明了自己的新聞理想和調查能力,曾報道達能娃哈哈之爭、汶川地震、資金礦業污染、陳良宇案、上海大火、劉志軍案等衆多的大事件、大選題,算是經過大風大浪的記者。但這次質疑陳光標的報道讓他又有了久違的激動和興奮。 我們倆在電話裏滔滔不絕的聊着。調查的結果着實讓人吃驚,這個近幾年來一直高調「暴力」做慈善的中國「首善」,其形象和行爲竟然和閃光燈和攝像機鏡頭前大相徑庭:他2010年號稱超過3億的捐贈有衆多項目沒有落實,甚至有的受捐單位都不存在;他號稱年產值已經過百億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多年來的營業額最多的竟然只有幾千萬,而且幾乎年年虧損。而陳光標則不計其數的對外宣稱,他2009年的利潤超過4億,將其中的絕大部分做了慈善,十幾年來,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了14億元之巨。 那個階段,正是陳光標最爲紅火的時候,也是他的慈善作秀越來越讓人反感的時候,他在雲南盈江地震災區發錢的照片正滿天飛,日本發生大地震之後,他又向各個媒體宣稱自己要去日本救災捐款,後來他說自己帶着100萬元現金去了日本地震災區,讓人納悶兒的是,以我國的外匯資金管理制度,他是怎麼帶出國門的? 回到家,發現我寫的那條預告微博正在被瘋狂轉發和評論。

陳光標暴力「慈善」,拿窮苦百姓開涮。

我意識到似乎大家一種共同的情緒被點燃了。大部分人的留言表達了對陳光標由來已久的懷疑和厭煩。 等到看到了葉文添和方輝採寫的稿件之後,我總算明白了爲什麼陳光標會選擇高調的方式來做慈善,他的行爲中反人性的部分終於得到了相當的解答,雖然我們還沒有掌握全部的故事和內幕,但是從其行爲邏輯上有茅塞頓開之感。慈善在陳光標那裏和普通人的理解不同,他是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營生來經營運作的。當然這也無可厚非,企業、企業家作慈善自然希望在付出錢財之後能夠得到社會的尊重、承認和相應的回報,雖然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物質回報,但至少對企業的形象和品牌會起到積極的塑造作用。 但陳光標先生在其向媒體提供的2010年慈善成績單中大量的捐贈不到位,很多捐贈項目名爲捐贈實爲自我投資的行爲讓我們覺得已經完全背離了慈善事業的本來面目。 凌晨兩點的時候,已經有網友在鳳凰網上找到了轉載自我們網站的報道。 第二天早晨7點,那條微博已經被轉發了1000多次,評論400多條。 一位網友則評論:「就這篇報道而言,應該只是個引線,我覺得後面還有更多東西要暴露出來的。而且,慈善之名下,估計會有不少人斥責這種報道。」 果然,他一語成讖。從此我們走進了一段驚心動魄、刀光劍影的輿論戰鬥。 4月23日,週六。 我們那篇《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的報道正在網絡的世界裏掀起軒然大波,鳳凰網、騰訊網、新浪網等網站紛紛將其放在了首頁的顯要位置,報道後面的跟貼評論只半天的工夫就達到了好幾千條。吵的一塌糊塗。 一方面,很多人對近兩年陳光標的「高調慈善」、「暴力慈善」十分反感和不滿,但一篇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陳光標的報道卻又會引起另外很多人的反對。 另外,那一天我們也驚奇的發現,同爲財經週報的《華夏時報》也刊發了類似質疑陳光標的報道,但其主題僅僅停留在對於其「少捐多報」以及多筆捐款無法證實的情況上,篇幅也只有兩三千字。 4月23日晚上 ,陳光標在自己的微博上傳了一段對媒體報道回應的視頻,充滿了對我們報道的不屑,對着鏡頭展示他捐款的憑證,看起來氣勢洶洶,實則漏洞百出,我們報道中質疑的捐款他刻意迴避,似乎證書多就能證明他所有的捐贈都沒有問題。他用雲山霧罩、張冠李戴、偷換概念的方式回應報道,說這是個別「小媒體」被一些利益集團收買的結果。最有意思的是他對自己之前宣傳的捐款項目都傻傻記不清楚,硬說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和中國志願者基金會是一個單位,讓人哭笑不得。 第二話、報道緣起 他(陳光標)每次做慈善活動都是遍請媒體、報刊、電視、網絡齊上陣,人爲刻意的製造一些雷人或者博人眼球的畫面──獨自一人站在一排錢牆後面、讓受捐的人們把他圍在中央一起舉起錢來。狂轟濫炸似的宣傳似乎是他最看重的,正因爲如此,他的慈善也被人稱爲「暴力慈善」。 在我們那篇2011年4月23日發佈的《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引發輿論的口水戰之後,我查詢了詞典,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慈善應是在慈悲的心理驅動下的善舉。兩層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舉。真正意義的慈善行爲應是一種不附加要求的施捨。施捨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滿足。」這個定義強調了「慈悲的心裏驅動」,這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慈善動機。 一 現在回想起來,最初知道陳光標這個名字是在2010年。那年9月,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來中國舉辦慈善晚宴,呼籲中國的企業家爲慈善事業做貢獻,這一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一場熱鬧討論,陳光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響應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號召的名義,宣佈了「裸捐」的計劃。 他號稱死後要將所有的財產捐獻出來,當時他對媒體估計自己的全部財產有50億。我的感覺是,他在企業界並不出名,他旗下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也名不見經傳,卻號稱每年的營業額超過百億元,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資產,如果按照他自己所說,每年拿出幾個億來做慈善,按照正常邏輯,就算他把所有的利潤都拿來做慈善,那每年幾億元的純利潤簡直讓人難以想象。難道幫人拆樓是這麼賺錢的一個行業?(陳光標稱黃埔再生資源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建築物的拆除工程) 但當時媒體和社會公衆似乎都沒有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對於這樣一個樂於助人的「大善人」,大家本能的選擇了讚許和肯定的態度。 當時以央視爲首的官媒對陳光標做了鋪天蓋地的報道,把他樹立成了慈善家的楷模和典型,對於他的高調也持肯定的態度,一個最主流的觀點是:只要是做慈善,高調一些無所謂。甚至有不少人說:這樣的高調慈善越多越好。 也有少數的聲音表示:企業家最主要的職責還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單純高調追求慈善捐贈數目是捨本逐末。社會仇富心理正盛,這樣的觀點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甚至被理解爲富豪階層缺乏社會責任感、道德低下的託詞。陳光標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情緒和輿論環境之下贏得了巨大聲望,充滿了道德優越感。 但我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後來曾和河北大午集團董事長孫大午先生探討了這一話題,他的觀點讓我很受啓發。他認爲陳光標所謂的裸捐其實是錯誤的,他所說的50億資產是整個企業的資產,而企業不只屬於他一個人,而是屬於企業法人的,也是屬於全體員工的。「他好像混淆了企業法人資產和個人資產兩個概念,就算作爲獨資的企業,在企業法人成立後,企業的資產也已經不屬於投資人,而是屬於企業法人,背後是成百上千的工人,投資人只可以享受投資收益,或者在公司上市後的股票套現,但是沒有權力支配全部企業資產。」他說。他也認爲企業家最主要的責任是把企業經營好,爲社會解決就業,爲員工謀福利。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再向社會進行慈善捐助。 不過,平心而論,當時陳光標除了因過於高調而有些惹人厭煩,還並沒有什麼可疑之處被發現。直到我們看到了他自己宣揚的2010年慈善捐贈「成績單」。 2011年4月初,我的同事方輝從《公益時報》的同行那裏得到了這份成績單,它本來被陳光標用來衝擊2011年的「中國慈善排行榜」的,這個排行榜由民政部指導,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主辦,《公益時報》承辦。不過《公益時報》的工作人員在製作榜單、覈實陳光標的成績單時,發現這份總額達3.3億的榜單中,大部分捐贈都無法覈實,他們派員實地調查發現,許多捐贈根本沒有到位,這讓他們感覺事情很嚴重。 得到線索的方輝,向編輯部彙報了這個情況,我們商量的結果是,如果陳光標的慈善成績單造假,那麼這將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事件,因爲他已經有了中國「首善」的稱號,還有「全國道德模範」的榮譽,如果他有意在慈善中造假,那麼對於社會和慈善事業的影響就不只是高調那麼簡單了。我們似乎感覺到了他高調慈善背後的真正動機和行爲邏輯,但還只是猜測,要想了解真相,只能通過深入的調查。於是做出了任務分派,首先主要由方輝對其成績單中的典型捐贈項目進行調查覈實。而同步進行的,則是派出葉文添對其企業經營和發跡過程進行調查。 調查進行的並不順利,成績單所列項目十分龐雜,且捐贈目的地分散在全國各地,覈實起來非常耗時費力,而且有些所謂的捐贈根本無法覈實,比如「西南抗旱,捐款捐物約6700萬元」「玉樹地震,捐款捐物4300萬元」,都只有籠統的一句話,具體捐給了哪裏,做了什麼,一概不知。所以我們只能挑選指向相對具體的捐贈項目進行了覈實,由此發現了很多造假和不到位的情況。 而葉文添那裏調查的結果則更加讓人吃驚,其當年對家鄉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農貿市場的所謂2600多萬元捐贈,更像是自家擁有的財產;2009年所謂1.3億捐建南京黃埔防災減災培訓中心,是他公司所在地,更像是自己公司的地產投資項目。更要命的,陳光標之前宣稱自己的江蘇黃埔公司營業額已經過百億,可小葉查詢了其工商登記資料發現,該公司2008、2009年的營業額只有幾千萬,且負債率接近100%,陳光標宣稱的數億的利潤從何而來? 一些接近陳光標的人士對他的看法也印證了我們的初步判斷,一位江蘇慈善界人士說:最初陳光標在慈善上確實做了很多工作,只不過後來傾向於炒作,並沉醉於此,開始注入水分。「陳光標現在爲什麼喜歡發現金和貨物,就是因爲這樣不透明,無法統計總量和價值。到底捐了多少,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就這樣,在經過幾周的輾轉調查後,4月23日,那篇《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出爐,葉文添和方輝連續寫作了10餘個小時,後期編輯和領導審稿簽發的過程中,我們將沒有確切證據的信息統統刪去,只呈現了我們能夠確認的調查結果和質疑。 其實,這篇報道將會引起陳光標的強烈反應是在我和同事們的預想之中的,我們只是猜不到他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回應,是明的還是暗的,是敢作敢當的、些許反省的還是死不認賬的,顯然他選擇了最後者。 2011年4月24日是週日,晚上T老師打來電話說,「明天早點到報社,我們討論陳光標的報道。」我已經預感到,下一週必定是戰鬥的一週。 (第二天)趕到報社,我們收集了這兩天各個媒體關於我們質疑陳光標的相關報道和陳光標的回應。讓我始料不及的是,做新聞的我們這次成了新聞的主角,多家報社、電視新聞欄目均以我們的質疑報道和陳光標的微博回應做了報道,似乎樂得看別人打架似的。 我們將自己的報道和陳光標的回應進行比較,更加堅定了同事們的信心,我們報道中的事實都經得起檢驗,陳光標的回應更加說明他所謂的2010年超過3億元捐贈純屬謊言。 而對於我們報道中所質疑的其公司經營狀況難以支撐其所宣稱的鉅額捐款的情況,陳光標則選擇了逃避,最多以自己在全國各地均開設有分公司的話搪塞而過。△(未完待續)

 
分享:
 
人氣:161,00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