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解周易八卦與神傳文字之水乳交溶(2)(多圖)
 
——中華神傳文化之玄妙
 
道生
 
2017年9月1日發表
 
老子的《道德經》。
唐代書法家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出書法之道。

【人民報消息】大道至簡至易,越往高層提煉出的「象」就越簡單,同時內涵越大;越往低層去,表現出來的「象」就越繁雜、內涵越小。到了世間最低的層次,就是人類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歸納與分類。 這很類似古文與白話文:古文非常簡煉,說清一件事只需數個字或數十字,且內涵豐富,而白話文得使用數百乃至數千字才能說清同一件事,「白」話嘛,就是沒有什麼內涵。 網上曾有文章透露,古文字的字形最靠近天書,從中我們理解,當人類離天理、天道越來越遠的時候,一切就都越來越不行了,首先就會表現在文字上。中共製造所謂的「簡體字」其目地就是爲了抽走中華神傳文化的靈魂,割斷人與神的連繫。 在《道德經》中,老子有一句話叫「大象無形」。也就是說「無形」是「象」的最高境界。 只有達到「無形」境界的生命才能跳出人類的層次,洞察出宇宙各個空間的「象」是什麼,這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 在大約兩萬多年前,伏羲氏受命降世,仰觀天象,俯察地形,觀鳥獸萬物之動之靜,近察自身,遠取萬物,最終洞悉了天上與人間的「象」是相對應的,也就是「天人合一」。於是經過整理後,伏羲氏將其歸爲八大象,取名「八卦」。 ◎ 象的運用: 《易經·繫辭上》說:「文字無法完全表達心中的話,言語也不能完全表達思想與意境。難道聖人高深莫測的思想就因此而不能表達出來嗎?聖人便因此而建立了象,用以完全表達思想與意境。」[11] 這是《易經》中對「象」的作用的論述,用來表達人類表面所無法表達的思想與意境等。 唐代書法家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出書法之道,使自己書法得到昇華,這也是對象的運用。[12] 象能使不同的類別之間觸類旁通、相應共鳴,以得其意而超脫其形,即古人說的「得意而忘形」。 同時,同一層次中不同的象之間是緊密相聯的,比如陰陽二象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的關係,貫穿爲一體;周易六十四象之間也都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大循環。於是萬事萬物都通過象以及象與象之間的關係,全息對應,相互感應共鳴,貫穿爲一個整體。 象中包羅了萬事萬物,同一象中的事物在深層具有相似的屬性與機制,能夠彼此在深層感應而共鳴,成爲一個系統。 對「象」的運用有許多方面,比較典型的有:可取象中的一物而表達整個象,使一物相感,萬物共鳴,使整個象中的內涵通過與具體事物的共鳴而表達出來,比如中華文化中對「意境」的表達就是如此;還可利用象中的一物而知其它物,達到以點知面、一葉知秋,從一滴水而知大海;亦可用象中的一物而動另一物,或以牽一髮而動全身……象的內涵,無窮無盡,每個人只能自己去悟,這是由每個人的智慧與境界決定的。 四、周易之理 在大約兩萬多年前的遙遠史前文明時期,伏羲氏受命下世降生爲聖人,他創立了周易八卦,給人類奠定文明。 八卦由八個經卦組成,表示天地萬物的八大象。每經卦都由三爻上下相疊來表示,分別爲: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 將八經卦倆倆相疊,即將八象倆倆相合,一共有六十四種組合關係,這就生成了六十四象,成爲《周易》。 周:是循環的意思,週而復始;易:是運動變化的意思。周易合起來就是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規律。 周易被稱爲無字的天書,因爲周易原本是沒有文字的。後來到了周文王時,他總結了前人與自身的占卜經驗,將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寫入了卦辭與爻辭,周易從此便有了文字說明。再到春秋未期時,孔子在晚年又在周文王的基礎上,編寫了《易傳》,用來解釋《易經》。《易傳》共十篇,分別爲:《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傳》、《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又稱爲《十翼》。伏羲氏的六十四卦,加上週文王的卦辭、爻辭,再加上孔子的《易傳》,就構成了現在我們所知的《易經》。 現在有一些人認爲伏羲氏只創立了八卦,周易六十四卦是周文王推演出來的,這是錯誤的說法,周文王只是給周易加入了卦辭與爻辭。 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要略》中說:「八卦可以識吉凶,知禍福,伏羲氏將其倆倆相疊而成爲六十四卦。」[13] 這裏說明六十四卦是伏羲創立的。另外唐代孔穎達在《周易正義·序》中,也花了大量筆墨論述了六十四卦是伏羲氏所創立的,說得很在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 易與開天闢地

我們人類這個小宇宙的太極是黑白兩種物質構成的,陰陽兩氣。

《周易·繫辭上》說:「『易』中包含太極之理,太極運轉,生出陰陽兩儀,兩儀再往低層次與世間表面發展演變,又生出四象,四象再發展演變出八卦。」[14] 這是太極之理在宇宙萬物中貫穿,由宇宙高層向低層,由物質深層往表面,一步步生成萬事萬物的過程。 如果由此一步步來,可能更容易理解周易六十四象。我們先從陰陽兩儀開始談起吧,在中華民族神傳文化中,記述了盤古開天闢地,生成我們這個小宇宙的過程:先是一片混沌(無極),如同雞蛋中孕育生命一樣(開始產生變化,即「易」),經歷漫長歲月,混沌中孕育出盤古,在盤古孕育成形的同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生陰陽二象),生出層層天地與天地間萬物(生八象、六十四象等)…… 這是太極生萬象、萬物的過程,這個過程也稱爲「易」。兩儀即是陰陽二象,是從宇宙萬物最底層提煉出的兩大象。宇宙萬事萬物都由天理所貫穿,由神的智慧所生,最終都歸於同一來源。 「象」越往高層(深層)提煉,越簡煉,內涵與智慧越大;越往低層(表層)概括,展現就越繁雜,內涵與智慧越小。而高層的象與低層的象都是對應貫穿的,因爲低層的象是高層的象層層生出來的,所表達的就是同一個思想,只是在不同層次中有不同的展現。人與神也能通過象的對應而相通,因此古代道家以觀天象而得知未來。 在宇宙極高層與物質極底層去提煉,就提煉出了陰陽二象,宇宙萬物都包羅在這二象之中,都具備陰陽的屬性。比如女爲陰、男爲陽;水爲陰、山爲陽;暗爲陰、明爲陽;北爲陰、南爲陽;水南爲陰、水北爲陽;山北爲陰、山南爲陽;地爲陰、天爲陽;下爲陰、上爲陽;右爲陰、左爲陽;靜爲陰、動爲陽;柔爲陰、剛爲陽;消爲陰、長爲陽;冷爲陰、熱爲陽;虛爲陰、實爲陽;未來爲陰、過去爲陽;內爲陰、外爲陽;偶爲陰、奇爲陽…… 由陰陽二象所層層生出的四象、八象(八卦)、六十四象(周易)等等,都包羅在這二象之中。 這二象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的關係,如同男女結合繁衍後代一樣,所以陰陽二象層層相生,生出四象、八象、六十四象……直至生出了層層天地與宇宙萬物,這個過程就是「易」。本文中所提到的所有「宇宙」概念,僅僅是指我們人類所存在的這個小宇宙,即盤古宇宙,真正的宇宙概念是極其龐大的,是人類思維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由陰陽二象往物質表層發展,又概括出四象,四象之間的關係比陰陽二象的關係更復雜,內涵更小;再繼續往世間表層演化,又概括出八象(八卦)、六十四象……它們之間的關係更爲複雜。 若由陰陽二象往高層提煉,便到了太極層面。太:有最大、極致的意思;極:有終端、極限、盡頭的意思。太極即終極、元點,意爲宇宙萬物的盡頭,物質的終點。 陰陽二象到了太極這個終端,便相合爲一體,形成至圓的大循環,一切物質都回歸於這裏,在這裏交匯、循環,成爲一個大結界,這裏也是宇宙大循環的起點與終點。《繫辭》中說,天下萬事萬物雖然過程中所走的路途不一樣,但最終都歸於同一出處、同一源頭,也是指歸於這裏。 其實每一層面的象都會形成一個小的循環與結界,構成一個時空體系,如六十四象能形成一個循環結界,一個時空體系;八象、四象、二象等都是如此。 再往深層走,就跳出了太極,便沒有了極,成爲無極,無極即是混沌,這裏就是盤古最初所孕育誕生的地方,再跳出對人來說的「空」與「無」,就進入更高層的大結界,更高層的太極範圍內……而這一切都是更高層的神以智慧與神通所造出的。這個大的過程,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成、住、壞、滅、空的宇宙大循環的過程,是舊宇宙萬物的宿命。而新宇宙、新人類即將開啓的新世紀,將永遠不再重複這個悲慘的循環過程。能夠看到未來的人有福了,真正的有福了。 其實,佛家所提到的神佛所存在的世界:極樂世界、蓮花世界、大梵世界、天國世界、琉璃世界等等,都處在高維度時空之中。低維度時空中的生命,看不到也觸及不到高維度時空的存在,對他們來說,那是「空」與「無」。越往高層,能量越大,智慧越大。高維度時空的生命,對人來說都是佛、道、神,是高級生命,智慧無邊、神通大顯。 低層時空世界是高層生命以智慧與神通一念所造就的。一念造就小宇宙與小宇宙中的層層時空,層層星體、星系、與天地萬物,這過程在低層展現出來就是「易」。他們的智慧貫穿於所造就的宇宙萬物之中,使混沌生太極,分陰陽,生四象、八卦、萬事萬物……這就是「道」的貫穿與展現。 五、文字與周易 這一章中,我們將列舉事例,與大家一起探討周易八卦與中華文字的淵源與玄機: ◎ 八卦生周易 《周易·繫辭上》說:「陰陽相生相剋,八卦之間相激盪,使雷霆鼓動,風雨潤澤。」[15] 八卦是天地萬物在更高層提煉出的八大象,八卦之間相激盪,即八種狀態之間相互推演,便產生了各種運動變化,生出六十四象,包羅世間萬事萬物之理。 下面舉例說明一下: 離卦☲ 與 震卦☳上下相疊,上離下震,就形成了噬嗑卦䷔,稱爲火雷噬嗑。噬嗑是咬合、咀嚼的意思。 八卦中每一卦都是一象,裏面包羅萬物,比六十四象內涵更大。比如離卦能代表火、太陽、電、光明、眼睛、夏天、南方、文明……因爲包羅萬物,所以不可能全部列舉出來,每次都只能選一個有代表性的事物或特性來表明這一卦象。在這裏,我們先挑選「電」來代表離卦,以「雷」代表震卦,來表明一種具體現象。 關於這一卦,周文王的卦辭說:噬嗑,亨,利用獄。 意思可解讀爲:噬嗑卦,順利,有利於使用刑罰、整頓法令。 孔子的象辭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意思可解爲:雷電交加,相互咬合;先王根據此卦象悟出嚴明刑罰、整頓法令的道理。 個人解讀:取電代表離卦,取雷代表震卦。離卦與震卦上下相合,便形成了噬嗑卦之象,如同雷電交加。雷電交加的天象,代表上天在懲治人間罪惡、警示人類,以展現天道的威嚴。君王效法天地自然,從這一象中悟到:應使用刑罰,嚴明法令,恩威並舉,以建立君王的威嚴,使惡人得到懲治,善良得到保護,以維護人間的正道…… 另外《周易·繫辭下》中說:「(神農氏)創立了市場交易制度,讓天下百姓,聚集天下的貨物,在每天中午相互交易,以物換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交換而退,大概就是效法了《噬嗑》卦的卦象。」[16] 個人再對此作一個解讀:離卦代表電、火、光明、太陽、眼睛、文明等等事物,上面取電來代表離卦,這裏取光明來代表之;震卦可代表雷、震動、威攝、足部、東方等等事物,這裏取威懾來代表之。 因此,此卦象可表示爲:雷電交加,雷聲震十方,具威嚴,但不具光明,沒有光明的威嚴只會走向殘暴;電光照天地,具大光明,但不具威懾,不具威懾的光明會走向放縱與無度。雷電交加,使它們彼此的屬性互相交換而互補,互相彌補了不足,達到和諧而完美。雷因得電光而具光明,電因雷聲而威震十方,二者交合,使威嚴與光明同在,恩威並舉,使天地萬物仰慕而敬畏,達到和諧完美。 因此,神農氏讓天下百姓,聚集天下貨物,互相交換,各取所需,每個人都用自己生產而多餘的東西去補充別人的需要,而別人也用生產的多餘東西來補充自己的需要,這樣天下貨物都得到了互補,互相彌補了不足,各得其所,達到完美和諧,這是神農氏從《噬嗑》之象中所悟出的道理。 當然,《噬嗑》之象非常大,以上只舉兩個例子,不可能全部列出,世間的道理都包羅其中。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悟性去參悟,當將周易六十四象都參悟透了的時候,就會達到出神入化之境,能看到世間萬事的存在與變化之理,能知過去與未來。 其它各卦倆倆相合,形成的六十四象,也是這個道理,不多列舉。 ◎ 因文生字 「文字」在現在是一個詞,但在古時,文與字是兩個概念。文:原始意義是花紋、紋理的意思;字:原始意義是懷孕、生育的意思。我們現結合周易八卦之理來解文字: 《字說·序》中說:「文生出了字,就像母親生育出子女一樣,這與八卦推演生出六十四卦的機理一樣,其聲律、結構、涵義等等都是自然而成的,不是凡人的智慧所能創造的。」[17] 這裏說字是由文生出來的,先有文而後生出字。文生字的機理與八卦生出六十四象的機理一樣。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道:「倉頡當初造字時,以象形方式造出來的稱爲文;由文相互組合而生出的,稱爲字。」[18] 《孝經援神契》與《文字論》中也記載說:「文是祖父,字是子孫,都是自然而生的,文理兼備……」[19] 從上面記載可知:文,是最元始的字,大都是以象形的方式造出來的。倉頡以他異於常人的兩雙神眼,洞悉天地萬物的形象、文理,提取其神韻,然後以簡單傳神的線條表明其意象,造出文。如: 月();山();水();鳥();馬();牛();羊();鼻();口();目();草();門()…… 我們再看看以文生字的例子: 比如「馬」與「門」分別代表兩個不相干的物象,就像八卦的兩個不同經卦一樣,代表兩個不同的象。若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將馬放入門內,馬與門就產生了對應與運動,如同八卦倆倆相合生六十四象一樣,此卦象名爲「闖」。△(未完待續) 註解: [11] 《易經·繫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 [12] 《新唐書·張旭傳》:「旭自言,始見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觀倡公孫舞劍器,得其神。」 [13] 《淮南子·要略》中就說:「八卦可以識吉凶,知禍福矣,然而伏羲爲之六十四 變。」 [14] 《周易·繫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5] 《周易系·辭上》:「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16] 《周易·繫辭下》說:「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17] 《字說》:文者,奇偶剛柔,雜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謂之文。字者,始於一二,而生生至於無窮。如母之字子,故謂之字。其聲之抑揚開塞,合散出入,其形之衡縱曲直,邪正上下,內外左右,皆有義,皆出於自然,非人私智能爲也。與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異用而同制,相待而成《易》。 [18] 《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19] 《文字論》曰:文字者,總而爲言。若分而爲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謂之曰文;母子相生,孽乳寢多,因名之爲字。 《孝經援神契》: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得之自然,備其文理。象形之屬,則謂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聲、會意之屬,則謂之字。字者,言孳乳寢多也。 (人民報首發,有修改)

 
分享:
 
人氣:280,91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