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毛選》登清華借閱榜首 逾九成爲了學分(圖)
 
毛澤東的很多言論均被收進毛選語錄,但多年後毛澤東的不少驚人言論被刪。

【人民報消息】北京清華大學公佈2020年借閱圖書排行榜,《毛澤東選集》連續兩年登上該校借閱圖書的榜首。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各方熱議。 超過九成的人是爲了學分 自由亞洲電臺就此事進一步訪問多名教授與學生,後者認爲,毛選借閱次數升高,可反映出考試趨勢,「真正對毛澤東思想感興趣的學生很少,超過九成的人是爲了學分。」 報導稱,中國年輕人開始重讀《毛澤東選集》(下稱毛選)是近年趨勢,清華大學圖書館借閱記錄中,自2017年以來,毛選借閱次數都在榜上名列前茅,2019年與2020年,更是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大學生表示,這可能是出於備考需要,他在生活中很少見到真心尊崇毛澤東的人。「真正對毛澤東思想感興趣的,我覺得很少。九成多人是爲了學分。」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退休教授張鳴也質疑上述狀況的真實性。他說,在我的視野範圍內,好像沒有這樣的(毛選)熱。我從教這麼多年,就是開了參考書單,逼着看,他們都不看。退一萬步來說,如果是真的,可能對當局也不是好事,因爲相關思想當時是煽動工人罷工,若學生真被感染而有所作爲,後果恐怕讓中共當局哭笑不得。 在中國國內唸了四年本科、目前就讀於普渡大學自稱爲Moody Kim的同學說,看到的當代年輕人是一羣「前狼後虎的盛世螻蟻」,在美中對抗的夾縫裏掙扎,不時揮動起毛的槍來刺破馬雲的神話,但是絕不敢對抗馬雲背後的終極罪惡,或者裝作不懂。 他說,多年前被中共當局悄悄刪除,又有媒體收集、整理和發表了部分被刪的《毛澤東選集》的毛言論也引發人們的興趣。 有人戲謔,重讀毛澤東的這些言論,更有助於了解中共的本質,預見中共未來的舉動。與那些冠冕堂皇的講話相比,毛澤東那些被刪除的言論,真正體現了中共邪惡政權論點的「精華」。 病在孩子 根在父母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副研究員、《赤難史證――大饑荒成因》作者裴毅然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德國就不會集體緬懷希特勒,爲什麼中國90後還在爲毛澤東的紅色錯誤買單?這和信息封鎖有關,而且習近平目前急於從毛澤東的前三十年尋找中共政權的合法性。 「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經過一百年實踐,造成至少1億人非正常死亡、20億人非正常生存,已經被各國拋棄,違揹人性和生產力規律。病在孩子,根在父母!還是因爲信息封閉,80後連林彪是誰都不知道。90後作爲個人有自由地看待歷史的權利,但是作爲價值取向,這是完全錯誤的。」 1979年民主牆時期的民運戰士、《四五論壇》的「三駕馬車」之一楊靖仍住在北京,他對近年來以烏有之鄉爲代表的左傾思潮一直保持警惕。 出生於1946年的楊靖在文革初期也是擁護毛澤東的熱血青年,但這種狂熱在目睹人與人之間的殘酷鬥爭後徹底幻滅。70年代後期德熱拉斯(Milovan Đilas )《新階級》等西方書籍幫助他完成思想的蛻變,後來因參與西單民主牆而坐牢8年,終身無法就業,多次被軟禁和勞改,一個月被逼搬家6次,「變相肉體消滅,生不如死」。 就在毛澤東的出生地湖南,大學生黨史知識競賽自3月下旬以來,召集一百餘所高校的隊伍,累計30多萬人次參與。 Moody Kim認爲,我了解到他們的感受就是,應付一下。他們並不信這套東西,但是不得不逢場作戲。就像牆上的塗鴉,有藝術價值的會進到人心裏,它這種屬於街邊小廣告,完全不會進到我的心裏,對很多中國的學生也是這樣。 Moody Kim表示,大家越來越不關心別人的、社會的、國家的事情。中共都管起來、說了算,大家還想參與什麼?中共現在想達到的效果是不光我說了算,你還得擁護我。這個要求就很過分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5/24/7263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