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经济可坏到什么地步 世界媒体关注
 
【人民报消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令世界媒体瞩目,也令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惊叹,声言美国也应像中国一样发展。然而,在过去的半年里世界媒体看中国、说中国的眼光和口吻发生近乎180°的转折,如今它们报道中国的主题多是情况会坏到什么地步。 世界媒体缘何关注中国坏消息 据美国之音报道,对自由民主国家的媒体来说,报道和突出坏消息,尤其是报道关于本国的各方面的坏消息是它们的天性、它们的基因、它们的责任,因为自由民主国家的公众的期望是,独立自由的媒体必须充当公众的警报器,是公众利益的看门狗。它们的社会大众认为,国家社会有什么好消息,政府自然会大力宣传并归功给自己;有什么坏消息,政府则会倾向于掩盖或粉饰,因此媒体必须勤于展示政府不希望公众知道、或展示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但公众由于种种原因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 自由民主国家的媒体对中国各种坏消息的报道,尤其是对眼下还在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坏消息的报道,也是着眼于它们所服务的公众的利益——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不好会给许多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报道中国的坏消息有助于它们的公众未雨绸缪。世界媒体的这种着眼点显然有异于中国官方媒体经常展示出的那种看他国有灾便幸灾乐祸甚至公开喝彩的嗜好或心理。批评者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官方媒体反复为他国发生灾难而喝彩的国家。 涉及社会稳定的碧桂园与房市危机 今日中国面临许多政治经济危机,眼下最引人注目的危机则是一度曾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和涉及中国上千万上亿家庭资产大半的房地产市场危机。继2021年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恒大债务违约之后,一直被政府视为财务稳健的另一大开发商碧桂园8月6日未能支付2250万美元的息票。 《经济学人》杂志8月16日发表报道,分析展望了碧桂园也有可能债务违约给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碧桂园的困境给中国共产党当局带来的为难。报道说:“直到最近,大多数人认为碧桂园不会违约。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有关官员开列了一个非正式的包括碧桂园在内的财务健康的开发商名单,并以此试图令市场安心,让投资者可以安心给予融资,让中国人可以给予信任。 “在最近的几天里,情势计算发生了变化。碧桂园的问题不是恒大的那种过度举债的问题,它是中国普通大众丧失信心的牺牲品。这是政府正在失控的一个迹象。在疫情清零政策取消之后,中国一度出现短暂的反弹性增长,随后房地产市场危机突出起来。房价在下跌。今年7月,名列前一百位的开发商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33%。碧桂园则猛跌了60%。碧桂园的跌势迫使市场观察者不得不直面对房地产业的最深刻的担忧。” 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涉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大头和中国国民个人财务的大头,碧桂园这样的大小开发商债务违约会连带大批大批的供应商以及成千上万已经购买但还没能住上房子的消费者受损受害,会影响中国共产党当局极端重视的所谓社会稳定。 《经济学人》杂志的分析报道最后指出了北京政府面临的困境:“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官员决定不直接干预房地产市场。碧桂园几乎肯定有它所需要的2250万美元用于本月的债务偿付。但碧桂园的主管们通过延迟付款发出信号,让人们看到它有意最终进行债务重组——或许他们在下赌,认为碧桂园太大,倒不了。这就让中央政府处于一种受煎熬的位置。让碧桂园破产会导致更广泛的惊慌,更多的经济痛苦,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债务违约,有可能造成危机扩散,社会动荡。然而,采取救助计划将使官员们陷入更多救助的困境,并支撑一个不可持续的产业。” 当局誓言提振消费但不提如何提振 当今中国经济困境最直接和最直观的原因是内需不足,被三年的疫情清零政策和三十年的盘剥大众的经济发展战略所困扰的民众不敢花钱消费。于是,中国当局一再声言要采取措施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总理李强本星期三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再度做出这样的强调。 美国财经通讯社彭博社8月16日报道说,官方发布的通告说是李强当日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反弹,为中国经济达成全年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强还表示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提振内需和消费,其中包括大件商品购买,但他没有宣布任何新的具体措施。他也承诺要预防‘重大风险’,深化国营部门的改革。 报道说,在这次中国国务院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经济麻烦问题接踵而至。最新的数据显示消费者指数增长疲弱,投资下滑,失业率攀升,对房地产业逐渐恶化的形势会将风险传染开去的担心也扩散到了金融行业,一个信托公司一家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大型信托公司未能支付数十种理财产品的款项。 “李强发出的誓言没有产生多少效力。星期三,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下跌 1.6%,为九个交易日第八次下跌。该指数本月下跌了 13%。” 中国经济危机已经波及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8月17日发表报道说,中国的经济危机已经波及日本。报道说,日本“财务省17日发表今年7月的贸易统计快报,显示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兆5433日元(注:大约为11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3.4%,连续8个月下跌。对日本来说,与美国并列的最大出口国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这也是日本贸易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人们也担心今后美中对立以及半导体领域的出口限制的影响会鲜明起来。 “中国房地产业长期衰退,其不良影响也开始波及实体经济。中国国家统计局已经暂停公布超过20%的年轻人失业率。其工业生产增长也放缓,由此拖累日本和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风险增强。日本今年7月整体贸易收支有787亿日元的赤字,尽管赤字减少了94.5%,但这是继6月份扭亏为盈后两个月来首次出现赤字。” 停止公布青年人失业率的戏剧性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当局采取的“有力”应对措施之一是停止公布年轻人失业数字。8月16日,法国《十字架报》以《在中国青年人失业人数爆炸性增长之际,该国不再提供有关数字》为题发表这样的报道: “随着中国青年人失业率一个月一个月地攀登新高峰,中国国家统计局决定停止报告这样的数字。这一决定没有令市场感到放心,也受到青年人的批评,尽管这种做法在中国并非那么史无前例。 “好几个月来,中国年轻人(年龄在16至24岁之间)的失业率不断突破记录。在今年5月达到20.8%,6月达到21.3%。到了7月,什么也没有了。中国做到青年人全部就业了嘛?非也。 “实际上,是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决定不再提供这方面的数字。主管部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说法是,不提供这种数字的‘主要动机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业统计需要优化’。此外,中国也停止发布年龄25岁至59岁的人失业率数据。在2023年第一季度,这个年龄段的失业率为4.2%。”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8/18/77251.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