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圖)
 
劉曉
 
俄羅斯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列夫•托爾斯泰曾創作過一篇題為《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短篇小說。(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俄羅斯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列夫•托爾斯泰曾創作過一篇題為《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短篇小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叫帕霍姆的農民,他為了養家糊口,一直辛勤勞動,但卻仍沒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生活十分貧困。因此帕霍姆常常想,只要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一天,帕霍姆聽說鄰邨的一個擁有300公頃土地的小地主想賣掉自己的土地,於是和家人商量後,傾其所有並借了一部分錢,支付了50公頃土地一半的款項。帕霍姆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在自己的土地上,帕霍姆借來種子,開始耕種,並獲得了一個好收成。他用了一年時間就償清了所有債務。於是他也成了一個地主,「可以耕種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曬幹草,砍自己的樹,在自己的牧場上放牛。當他去耕地或者察看莊稼、草地的長勢時,心中充滿了歡樂。」 可是有一天,帕霍姆聽說伏爾加河地區有人在大量賣地,不少曾經一無所有的人買地後都成了富戶,他非常心動,便賣掉了土地、田產和牲口,前往那個地區。果不其然,帕霍姆的生活比以前強了十倍。他買了大片的耕地與草場,還養了許多牲口。 起初,帕霍姆對一切都還比較滿意,但漸漸的,他不再滿足,希望擁有更多的土地,種更多的麥子。不久,他聽說在遙遠的巴甚基爾,只要與當地的頭領搞好關系,就可以買到十分便宜的土地。他遂把田產交給自己的家人看管,然後帶領一個僕人啓程前往巴甚基爾。 帕霍姆將來意告訴了巴甚基爾人,並給了他們的頭領一些禮物。頭領告訴他,他們以天為單位賣地:「你一天走多遠,走過的土地都是你的,而價格是一天1000盧布。」「但有一個條件:如果你不能在當天返回出發地點,你就將白白失去那1000盧布。」巴甚基爾人會跟著帕霍姆在走過的土地上做記號。 帕霍姆聽了非常高興,就與頭領約定第二天清晨一破曉就集合,然後在太陽升起之前趕到出發地點。第二天一早,帕霍姆就出發了,他走了很遠很遠,但仍舍不得往回走,太陽偏西了還是不知足。等到太陽落山前,他竭盡所能跑了回來,但已是精疲力竭。最終他摔了個跟頭就再沒起來。帕霍姆死了!巴甚基爾人咂了咂嘴,表示他們的同情。 隨後,帕霍姆的僕人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他埋在了裡面。帕霍姆到底需要多少土地呢?他最後需要的土地只有從頭到腳六英尺那麼一小塊。 帕霍姆對土地無限追求的過程或許讓人世間的每一個人深思: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房子、多少衣服、多少食物、多少金錢、多少名車名表呢?想想,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們受欲望的驅使,去追求那遠遠超出我們自身需要的東西,並為其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之煩惱、傷心。然而,到頭來,一切轉瞬成空,哪個能在百年後帶走呢? 托爾斯泰曾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中國人也說:「知足常樂。」只是世間有幾人能做到呢?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7/8559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