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天下奇譚(31)突厥王子怎樣報答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圖)
 
劉曉
 
唐太宗李世民。(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貞觀年間,唐太宗不僅在國內取得了太平盛世的局面,而且其天威直貫東南亞大片地域。他經略四夷,降東突厥,平薛延陀,徵高麗,服吐蕃,平回紇。其武功彪炳,使唐之國威播於四方。因為他罕世的輝煌武功,被九姓鐵勒、西域諸國國王、吐火羅葉護尊稱為「天可汗」。 在唐軍於630年擊敗東突厥後,東突厥國土歸屬了大唐,唐朝的版圖擴大到了今天的貝加爾湖以北,原屬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其餘投降唐朝的尚有十多萬人。唐太宗讓突厥降眾遷居到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居住,保全他們的原有部落,讓他們維持他們原來的生活習俗,還設立了定襄和雲中兩個都督府,統領突厥降眾。 此外,對於願意歸附的各級酋長,都拜為將軍、中郎將,布列朝廷,當時五品以上的少數民族官員就有一百多人,幾乎占到了全部朝臣的一半左右,相繼遷入長安居住的有將近萬家。 唐太宗的寬厚和仁慈傳到了那些逃奔西域的東突厥人耳中,他們中的一些人懷著仰慕之情,投奔了大唐和太宗,這其中就包括原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 出身貴族之家 為官以民為本 在東突厥,阿史那家族對於突厥的重要性就好比孛兒只斤氏(即成吉思汗家族)之於蒙古。阿史那‧社爾是處羅可汗的次子,他11歲時,就以智勇名震部落,年紀輕輕就被任命為拓設(部落首領),在磧北建起牙旗,與頡利可汗的兒子欲穀設分別統領鐵勒、回紇、同羅等部落。 在統領這些部落的十年間,社爾實行寬松的政策,休兵養民,從不徵收賦稅。諸首領對他說,他如此做法無法擁有財富,社爾回應道:「部落富裕了,我便知足了。」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有沒有財富是無所謂的。諸首領聽說後,都對他既敬畏又愛戴。 自立為可汗 社爾對東突厥和唐朝的差距是非常清楚的。因為意識到唐帝國的強大,也因為對漢文化十分仰慕,在後來頡利可汗多次對中原用兵時,社爾都前去勸阻,但未被採納。 626年,即唐高祖武德九年,薛延陀、回紇等諸部發動叛亂,擊敗了欲穀設,社爾率軍迎擊叛軍,同樣為薛延陀所敗。628年(貞觀二年),他率部眾西走,在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駐紮。 兩年後頡利可汗被滅,西突厥出現內亂,奚利邲咄陸可汗兄弟爭奪王位,社爾引兵西上詐降,攻占了西突厥一半的國土,得兵馬十餘萬,遂自稱都(du1)布可汗。 其後,社爾親率五萬騎兵到磧北徵討背叛東突厥的薛延陀,連續徵戰了一百多天。最終社爾戰敗,只得敗走高昌國,其所餘兵馬只有一萬多。 得太宗重用 屢建軍功 635年(貞觀九年),擔心西突厥進犯的社爾率部歸附了唐朝。第二年,社爾入朝,被封為左驍衞大將軍,其部族被安置在靈州(今寧夏吳忠)。不久,唐太宗又將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社爾,授其駙馬都尉,對其信任有加。社爾與契苾何力、執失思力共為太宗手下著名的三大番族將領。他們一起忠心耿耿的守護著大唐。 640年,社爾被任命為河道行軍總管,隨兵部尚書侯君集平定高昌。攻破高昌後,唐軍眾將立刻就受到了賞賜,而社爾因為還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秋毫不取。直到接到太宗的敕旨,他才領取剩下的一些老弱僕戶和舊的物品等。 大軍回朝後,唐太宗對其廉潔謹慎贊賞有加,並以高昌所得寶刀賜予他,還賜給他若幹錦緞,讓他統領北門左屯營,封其為畢國公。 645年,社爾跟隨太宗遠徵高句麗,在與高句麗軍交戰時,社爾率部奮勇作戰,雖多次身中流箭,但卻不曾退縮,而是撥箭繼續搏殺,其部眾亦英勇殺敵,從而大獲全勝,所部全都受到嘉獎,社爾回軍後則兼鴻臚寺卿。 此時,薛延陀趁機入侵,太宗任命李道宗、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與大將執失思力、契苾何力、薛萬徹等各路唐軍一同平定薛延陀。 647年,社爾被任命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與契苾何力等徵討龜茲(qiū cí)。在社爾攻破龜茲都城後,龜茲王輕騎西逃,社爾率精兵追擊,行軍六百裡,直追到龜茲王退守的大撥換城(今新疆阿克蘇)。在連攻四十日後,終於攻破城池,生擒龜茲王等百餘人而還。 在社爾先後攻破龜茲大城五座後,他派人到其它城池曉以利害,使得其它地方相繼請降。唐軍不費兵卒,共得小城七百餘座、獲男女數萬人。 返回都城後,社爾召集城中父老,昭示唐朝之威以及討伐因由,並立王弟葉護為龜茲王。可以說,社爾為唐朝徵服西域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唐朝勢力延伸到西域的縱深地區,曾被阻斷的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唐軍攻滅龜茲,亦使西域震動,西突厥、於闐等國爭送駝馬、軍糧給唐朝,表示臣服。 死後陪葬昭陵 阿史那‧社爾為人廉潔謹慎,從不居功自傲,總是以禮待人,而且不事奢華。 649年7月,唐太宗駕崩,對太宗知遇之恩無比感激的社爾和契苾何力主動要求以身殉葬,被唐高宗勸止。而他和其他十三位貞觀年間歸附大唐的外族臣子的形象,被彫刻成十四尊深目大鼻、弓刀雜佩的仿真石像,樹立在了太宗昭陵的墓道上。 不久後,社爾遷右衞大將軍。永徽四年,加封鎮軍大將軍。 唐太宗離世後六年,即655年,社爾去世,終年52歲。高宗追贈其為輔國大將軍、並州都督,賜諡為「元」,將其陪葬在昭陵,終於滿足了他陪伴在太宗左右的心願。他的墳冢被修成蔥山的形狀,以表彰他平定龜茲之功。 《舊唐書》對他的評價很高,說:「历代武臣,壯勇出眾者有諸,節行勵俗者鮮矣。」並稱贊他為人英勇、忠心、寬恕,且行軍打仗富有智慧。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9/8563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