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资产市场的崩塌与习近平的权力危机
 
梁京
 
【人民报消息】上周,北京当局出重手救股市遭到惨败,不仅证明了中国经济的信心危机无药可救,更暴露了习近平的权力危机远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这次救市谋划,是一场决策灾难。策划救市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救市若失败,政治后果会非常严重,因此,可以想像的是,策划者会从各个技术层面周密安排,以保万无一失,但结果还是遭到惨败。这只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真懂业务的人有意留下破绽,而关键机构和人物则充分利用这些破绽套利,也就是说,权贵和机构有严重的所谓「内鬼」问题;另种解释就是阴谋论,在习近平不知情或假装不知情的情况下,权力核心有意给「自己人」的财富出逃创造机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此次救市失败对习近平都是一场政治灾难。这一点,已经从中国股民利用美国使馆微博大肆发泄不满得到证明。 有一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那就是习近平为什么非救股市不可?我认为对这个问题深入分析,更有助于理解习近平面临的权力危机。大家都知道,按照底线思维的逻辑,习近平数年来都在为回归管制经济或实行战时体制做准备。这个思路的基本假设,就是中国百姓承受苦难有超强的韧性,只要政府手中有粮,就不怕百姓造反。现在北京当局投入巨大金融资源救楼市救股市,说明他们不再相信这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他们显然感觉到,全面剥夺中产阶级高度金融化的资产,其实是自掘坟墓。问题是,为什么使不得?从技术方面讲,中共有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来推行管制经济,从货币电子化,到身份识别智能化,北京当局看上去比毛泽东时代更有能力对整个社会和经济运行实现全面监控,为什么还要吃力不讨好去救楼市和救股市? 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金融全球化时代,政治权力面对的两个核心挑战,一个就是政权合法性与财富形态金融化、数码化的关系,另一个就是执政能力与理财能力的关系问题。也就说,中国经济加入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就无法运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来维持政权。换言之,目前中国的财富形态和格局,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全面去金融化,就无法运营和管理,更无法进行利益分配,这就意味著,当权者如果与美国和西方全面脱钩,整个社会财富的价值不仅会大幅缩水,甚至会分文不值。习近平和他的拥戴者显然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敢一味争权,一味集权。胡锦涛、李克强虽然说不清其中道理,但意识到习近平蛮干有巨大风险。 现在好了,习近平定于一尊,却面临著中国资产市场全面崩塌的危险。中国股民虽然有不少「爱国贼」,但现在也愿意向美国求救、愿意做带路党,说明他们凭直觉明白背后的道理。问题是,美国会救中国吗?中国资产市场彻底崩溃,对美国和整个世界都不是好事,因此,美国完全有理由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拉中国一把。 下任美国总统无论是谁,都要面临一个困难的问题:如何不让中国的经济灾难发展到祸害美国和全球的程度?这个问题的困难主要不在技术方面,而在政治方面,那就是如何对付习近平。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救楼市和股市的失败,可能是一件好事。△(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7/80510.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