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囂張!中共漁船橫行世界成公敵 多國海巡提高執法力(圖)
 
金欣
 
2024年3月10日發表
 
中共一艘三無快艇2024年2月14日越界闖入金門海域遭海巡署人員追緝, 該船快速蛇行翻覆4人落海,釀2死。(中華民國海巡署金馬澎分署提供)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綜合報導)2月14日下午,臺灣海巡署金門海巡隊在金門縣北碇海域,發現1艘中國籍無名快艇非法越界,在執行勤務過程中,該船拒絕接受檢查,並快速蛇行,導致船身翻覆,四名船員落海,其中兩人死亡。中共不但沒有向臺灣方面道歉,還鼓動死亡船員的家屬向臺灣索賠,更過分的要求臺灣海巡隊道歉,引發臺灣社會熱議。 不取締難道要歡迎光臨? 據自由時報報導,臺灣民進黨立委黃捷4日在國會上質詢事指出,這艘船是「三無」船,「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且船上漁民沒有核發的漁民證書,也沒有撈捕許可證。為了保障臺灣的合法船隻、漁民權益以及海上安全,本就該嚴加查緝,按照往例已行之有年,但海巡署同仁卻被指控是執法過當,她對此感到很惋惜。 黃捷不禁大嘆:「這等同『無照駕駛』!不取締難道要喊歡迎光臨嗎?」 而有網友指出,四名船員當中有人可能是由中共海軍軍人冒充漁民。 中共企圖分化臺灣 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針對此事在臉書發文表示,這種事情對臺灣來說,就好像突然闖進自己家院子裡的蒙面人。在查明其身分和目的之前,先將其控制起來,應該是所有的執法單位理所當然的反應。 他認為,中共在利用這次的金門翻船事件企圖分化臺灣,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政治意圖。在這種時候,臺灣社會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支持海巡署。 中國漁船橫行世界成為公敵 自由時報報導說,中國漁船非法海上活動,過去十餘年來益發猖獗,且在被取締時態度囂張,曾撞沉南韓海警快艇,衝撞菲國海巡補給船,同時也曾遭北韓海警開火及拘捕,被俄國海軍砲擊,甚至被阿根廷海警擊沉,儼然成了世界公敵,各國為了維護海洋權益,紛紛擴大對中國漁船的戒備力度。 中國漁船跑到南韓海域非法捕撈,讓南韓不堪其擾。2016年10月,一艘中國漁船涉嫌在南韓仁川市甕津郡小青島海域非法捕魚,更撞沉南韓海警快艇,促使南韓海警評估放寬動武規定,宣告可能以砲擊或撞擊等方式,對付暴力抗法的中國漁船。翌年2月,南韓海警對70多艘闖入全羅南道海域的中國漁船,擊發900發子彈驅離。不過,類似事件仍層出不窮,包括去年9月,南韓海警在延坪島附近扣押一艘涉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並逮捕船長、船員共4人。 據統計,南韓2010年起將重大違法漁船,直接移交中國當局,至2022年為止共有62案、108艘漁船被移送。光是今年2月,南韓海警就扣押2艘中國漁船,驅趕35艘試圖闖入其領海的中國漁船。
中國漁船經常非法在各國經濟海域捕魚,促使各國海警提高執法力道。(Photo by Getty Images)
2020年8月,北韓一艘巡邏艇也在該國西海岸,偵獲10艘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立即開火驅離,導致至少3名中國漁民喪生。據了解,北韓巡邏艇開火示警並不稀奇,但此次是直接朝漁船開火,推測是報復中國漁船在該年7月,於鴨綠江三角洲衝撞北韓巡邏船,當時北京全力壓制消息,刻意掩蓋非法捕魚。 日本水域面積排名全球第6,也成為中國漁船覬覦的區域,早在2010年9月就發生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警告中國漁船離開卻遭無視、甚至被中國漁船衝撞而受損的事件,導致中國船長和船員被捕,引發日中外交爭拗及輿情沸騰。雙方對釣魚臺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主權爭執,也讓中國海警與日本海保頻頻對峙,去年中國海警船更有352天闖入釣魚臺列嶼鄰接區,促使海保今年度預算提高至2759億日圓(約600億臺幣)。 2016年3月,一艘中國遠洋拖網漁船在阿根廷海域非法捕魚,遭阿國海警船驅趕,雙方追逐數小時,中國漁船多次試圖衝撞阿國海警船,最終遭到擊沉,所幸32名船員皆被救起。2019年3月,阿國海警深夜進行例行巡邏時,發現一艘中國漁船在專屬經濟海域撒網及亮起工作燈,廣播警告撤退被無視,甚至差點被中國漁船衝撞,迫使阿國海警開火驅逐,事後阿國當局對該船發布國際拘捕令。 2012年7月,俄國巡邏艇在日本海的俄國專屬經濟區發現一艘沒有捕撈許可的中國漁船,在要求對方停船受查未果下,雙方展開3小時追逐戰,俄艇最終不得不砲轟該漁船,並扣留進行調查。2018年8月,俄國海警也曾在日本海查扣4艘中國漁船,並將每艘各十多名船員押送調查,同時也查扣34噸各類漁獲。 鑑於中國漁船踰矩事件頻傳,美國海岸防衛隊近年在印太地區部署常駐艦艇,定期與日、菲、印尼及南太平洋島國合作打擊非法。萬那杜海警發言人席蒙近日透露,美國巡邏艇哈瑞特雷恩號2月底曾與萬那杜聯合巡航,發現6艘中國漁船在該國專屬經濟區捕魚,卻未正確記錄捕撈量。同月,吉里巴斯官員也登上美國巡邏艇奧立佛亨利號,展開聯合巡航,共同確保海上安全。△
 
 
分享:
 
人氣:44,31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